永年区农业开发办公室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总结报告永年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蔬菜产业十强县,中国紧固件之都和闻名世界的太极之乡。农业资源丰富,生态条件良好,是河北省第一批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总结】永年区农业开发办公室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总结【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永年区农业开发办公室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总结报告
永年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蔬菜产业十强县,中国紧固件之都和闻名世界的太极之乡。农业资源丰富,生态条件良好,是河北省第一批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创建县。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除财政投资外,我县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形成了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粮食产业链条有河北最大的育种基地永年区原种厂,有粮食种植大户和粮食种植合作社,有光牌面业、占峰面业、六合饲料等省、市龙头粮食加工企业,为粮食产业链条的完整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蔬菜产业链条有年产1.5亿株优质种苗的京山育苗合作社,有年产200万吨的蔬菜种植基地,有蔬菜加工供奥企业企美公司及蔬菜速冻、规模养殖的华裕公司;在此基础上,我县又立足实际,依托蔬菜种植基地的规模优势,建立了占地800亩集销售、运输、存储一条龙式的蔬菜物流园,示范区已基本形成了大市场促进大流通、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产业格局;旅游产业链条,示范区紧紧依托广府旅游开发优势,在旅游专线上依靠农发设施蔬菜项目的平台,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项目,在紧邻广府的南沿村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涵盖了2000余亩莲藕、水稻种植区,形成了一个集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整体链条,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亲手采摘瓜果并端上生态餐厅,享受农家乐趣。
一、示范区总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永年区自2013年被河北省列入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创建县以来,农业综合开发投资逐年增加,规模逐年扩大,内容逐年丰富,为全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三年来,示范区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854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804万元(中央资金5574万元,省资金1784万元,市资金446万元),共建设高标准农田6.2万亩,涉及西河庄乡、姚寨乡、南沿村镇三个乡镇,共32个村,受益4.52万口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内新增粮食总产量719.51万公斤,新增蔬菜总产量675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2707.39万元,新增农民纯收入1699.62万元。
示范区内格局定位明晰,共分三个区划:西河庄的绿叶蔬菜种植区,姚寨乡的粮食种植区,南沿村镇的大蒜、蔬菜种植区。示范区内,水利工程全部实现智能控制,农田电网改造基本完成,配套设施健全,路网框架四通八达,标志标识定位准确,在社会上有了很大的认知度,吸引了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纷纷入驻,引进社会资金11.02亿元。三年共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5个,总投资4725.4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030万元,共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122座,企美公司龙头带动项目一个,新建一座有机食用油加工厂。跃丰合作社在示范区创建初期,积极入驻,在广府旅游专线借助蔬菜设施项目的平台,发展成为一个集旅游、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庄,每到采摘旺季,农庄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欢声笑语,休闲农庄既丰富了游客的旅游项目,又让合作社的效益最大化,一举三得。
在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创建的具体实践中,我县严格“事前、事中、事后”三段工作法,即:事前严格立项和招投标程序,事中严把工程数量关、严把单项工程质量关、严把施工程序关,事后严格工程管护。在项目建设中,严格落实资金管理、阳光招标、工程监理机制,在工程数量和质量上一丝不苟,力求把每一项单项工程都建设成民心工程,为群众的农业生产持续服务。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县级报账制,把每一笔经费都用在项目上,每年的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县办都邀请纪委、审计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在审计验收过程中未发现违规违纪问题。
(二)2015年项目建设情况
2015年永年区承担了1个土地治理项目、2个产业化经营项目。总投资392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160万元。
1、土地治理项目
土地治理项目位于南沿村镇,总投资2600万,共建设2.1万亩高标准农田,现在已经全部按批复计划完成。
亮点一:依托广府旅游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为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奠定基础。
2015年土地治理项目位置东临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府古城,水面面积4000亩,占全县水面面积的40%。项目区内2000亩莲藕成方连片,素有永年“小江南”之称。项目实施初期,我办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休闲生态养殖,紧紧依托广府旅游专线,认真细致地到项目区考察、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突出了农发项目效果。项目涵盖了莲藕种植区,区内田间道路全部硬化,出入方便,路两侧林网交织,为发展生态综合立体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亮点二:解放思想,利用现代设备让工程管护无死角。
在项目实施初期,就把工程管护工作想在前、做在前,在每个田间路口安装摄像头,既能防止人为破坏,又能对工程利用状态进行实时监护,做到了工程管护不留死角。确保所有的单项工程都能长期的发挥作用,为项目区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长期做贡献。
2、产业化经营项目
2015年产业化经营项目为营养挂面扩建项目和设施蔬菜项目。两个产业化经营因资金链问题,暂时还未完工。目前,两个项目承担单位一方面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另一方面施工不间断,争取早日完成建设任务。
二、示范区物质装备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
(一)硬化田间路,方便农业生产
通过三年的建设,示范区内的农田道路水泥硬化53.02km,铺设砂石路59.16km,道路四通八达,农耕机械进出方便,农民群众在耕种收等主要环节上的机械化率除大蒜种植依靠人工外,已全部达到90%以上,既方便了农业生产,也方便了群众出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赞誉。
(二)因地制宜,高效节水,提高工程节水水平
示范区内以工程节水为重点,采取管道输水+消防水带、渠道防渗和推广耐旱优质粮种相结合的措施。三年来,共在示范区铺设输水管道399.88km,维修渠道34.4Km,新建渠道14.773km,推广耐旱优质粮种1.1万亩,实现了输水管道化、渠道防渗化。同时,在蔬菜种植区、粮食种植区推广喷灌1390亩(整合水利局项目190亩),提高了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使示范区内的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开发前的0.6提高到0.85。
(三)建立示范区管理中心,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永年区在示范区内建立了管理中心,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安排专人根据每年安排的智能控制系统全方位检测水位、墒情等,及时向群众公布实时的农业信息,让群众和农业企业对农业信息了解的更加全面、更加及时,以便做出相应的措施,防止不必要的农业灾害。截止目前,管理中心共向群众和农业企业公布相关信息3000余条,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依托农发平台,打造科技农业园区
永年区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十分注重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以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为手段,着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大和农牧局的农业专家联系,定期到示范区举办科技培训班,为农民群众讲解技术,形成了科技兴农的联动机制,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了示范区现代农业进程。
(一)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示范区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年来,示范区共示范推广3.2万亩优质良种。通过现场培训,向群众发放各种科技书籍、手册等形式,使农民接受技术培训率达到100%。三年共举办现场科技培训3次,共计1500余人次,向群众发放科技宣传资料、手册20000余本。通过在示范区实施科技培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改变了当地传统种植方式,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小麦亩产由开发前的400公斤增加到480公斤,玉米亩产由开发前的467公斤提高到560公斤,每亩单产粮食平均达到1120公斤,实现了亩产超吨粮目标。
(二)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平台,积极打造“生态农业”体系
示范区内的龙头企业企美公司紧紧依托农业综合开发的平台,聘请国内外有机生产研究专家,按照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理念,遵循“有机种植—有机产品加工—有机养殖—有机肥料”的思路,闭合式发展循环有机农业,建立了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打造了一个有机大产业。
(三)科技兴农,把先进的科技知识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华裕公司引进国外的先进科技,实现激光自动断喙、自动完成免疫工序、自动计算工作数量,养鸡舍能够通过计算机监测、控制舍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因素,为生产提供了良好而稳定的环境条件。同时配合自动喂料设备、自动供水设备、自动清粪设备和监控设备,真正实现了家禽养殖的自动化、信息化,促进了产业升级,实现了传统家禽生产向工业化和信息化方向的跨越。
四、示范区机制运行良好
(一)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成立了永年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主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主抓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工作,并要求各涉农单位和乡镇积极配合,县农发办牵头,把握好政策,积极谋划,强力推进,努力把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在示范区项目建设中,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示范区建设动员会、调度会、现场会,研究项目推进措施和实施方案,主管县长不定期到示范区指导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疑难问题,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示范区项目建设,要求部门资金重点向示范区倾斜,合力推进示范区建设。
(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为加快示范区土地流转进度,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通过政策激励、政府推动、农民自愿,以出租转让等形式,推进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经营。目前,示范区内已流转土地2.13万亩,流转的土地主要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也明显增加,农民合作社由示范区创建前120家增加到140家,农民入社人数为由500人增加到1800余人。家庭农场由创建前7家增加到28家。种粮大户由创建前的5户增加到23户。农户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的比重达到35%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完善。
(三)积极整合部门资金,大力撬动社会资本
示范区创建以来,我县积极整合部门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共整合部门资金3.08亿元,引进大批社会资金11.02亿元。国家级龙头企业河北华裕公司、省级龙头企业河北企美公司共投资1.87亿元在示范区内建厂入驻。总投资5亿元,占地800亩的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蔬菜物流园在示范区内已经投入使用。京山育苗、硅谷公司等一大批农业企业、合作社都在示范区入驻投资,为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和规模化经营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示范区与农民利益连结紧密,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示范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加工+市场”的运作模式,提倡区内企业与农户及合作社实行订单农业及产品保护价收购,与农民建立紧密的产销关系。通过与合作社签订种植、养殖及回收协议,使合作社为公司提供农产品加工原料;合作社上连公司,下连基地农户,按照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的种植计划,实行标准化生产:组织农户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采收、统一运输,严把产品质量关;并与广大农户签订订单,实行订单收购,切实保证社员增加收入。农户在公司的指导下,在合作社的组织管理下,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形成了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
(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示范区环境综合整治水平
示范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每一个项目区都变成美丽乡村的示范点。三年来,在示范区整修硬化田间路112.18公里,平整土地3.1万亩,植树绿化0.285万亩,植树15.7456万株。现在,示范区内道路横平竖直、四通八达,道路两侧树木成荫,环境综合整治效果良好。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永年区的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达到了建设要求,且运行良好。示范区农民群众及入驻企业都尝到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甜头,我想在未来几年,示范区一定会成为永年区的一个农业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