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如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互联网作为全球的第四媒体,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在因特网用户中18岁以下的网民占24%,这说明互联网这一高科技工具已被中学生广泛使用,但由于其开放性、隐密性、虚拟性,网络不可避免地又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在网络道德规范尚未形成的今天,对于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所以,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1.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好学生的表率。教师为人师表,不仅应该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应该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宣传有关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如在讲授“计算机使用中的安全与道德规范”一节,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时,可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现代信息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会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违法的,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3.强化网络道德意识,规范学生网上行为。网络化对传统道德造成了较大冲击,传统道德是受生活环境中的人和社会舆论监督的,是一种外在监督式的道德。网络虚拟环境削弱了传统道德的约束环境。而网络道德,是指人们在网络上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网络行为具有隐蔽性和独立性,这就决定了网络道德必须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主要靠上网者的自身素质和修养来规范自己的网上行为。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出网上行为规范。

4.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的优势,还要真正做到使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这就要求教师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在教学中,利用学生上机练习时间与学生聊一些有关网络方面的话题,及时了解他们上网的心态。此外,充分利用校园网站进行网上调查。从而获得学生上网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情况的分析,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引导学生要有目的的上网,并要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加强上网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仅仅对学生上网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是不够的,也有必要采取技术上的措施,如删除BBS上不健康的帖子,屏蔽黄色网站等,以净化网络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网络氛围。

总之,网络世界丰富多彩,网络世界诱惑无限,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使用网络,更要使他们规范自己的网上行为,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 道德 意识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