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造林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摘 要】杨树在我国的分布很广,从新疆到东部沿海,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不论营造防护林还是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和工农业用材林。本文就杨树造林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杨树造林;病虫防治;研究

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绿化、工业用材树种之一,我国杨树人工造林面积达667万公顷。但杨树病虫害十分严重。杨树具有早期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种类和品种多、容易杂交、容易改良遗传性、容易无性繁殖等特点,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农林防护林和工业用材林。

1.杨树造林技术措施

1.1造林地的选择

造林地的好坏对杨树能不能高产至关重要,它是集约栽培成功的关键。如果造林地立地质量不够标准,即使增加投入也不易改造好,不能保证高产。因此在造林地的选择时,应对土壤的厚度、质地、肥力、结构及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的调查。

杨树丰产林地应具备土壤可溶盐含量不低于0.1%~0.2%,地下水位约1.5~3m的条件。像在冲积物上形成的黄潮土就是比较适宜的土壤类型。

杨树属喜湿树种,不适合在坡地和丘陵上种植。河滩上的砂潮土须经深翻整地肥积灌溉才能满足丰产栽培的需要。潮脚竭土、褐土和潮棕壤的地下水位深,需要有灌溉条件才适用。土壤的有效土层应在1m以上。最佳的土壤质地为砂壤一轻砂壤,砂土机质含量最好1%~1.5%以上。我国多数杨树造林地有机质含量低于此标准,肥力较低,应该采取农林间作、迫肥和掩埋落叶等措施来弥补。

1.2杨树造林方法

因此,在选择适宜的造林方法时应根据立地、当时的旱情和土壤湿度以及苗木的水分状况进行选择。①常规造林。种杨树一般提倡“三大一深”,即采用大株行距、大穴和大苗,并要深栽。植树穴的规格80~100㎝×70~80㎝,深栽70~80㎝是为了苗木有更长的干部能转化为根,增加根量,吸收深层湿润土壤中的水分,提高抗旱力和成活率。②插造林。插条造林具有节省苗木,成活率高等优点。因此一般在缺少苗木,土壤湿度较高,气候又比较干旱的地方使用此法。插条截自1~2年生苗木,插条长50~80㎝,粗3㎝以上。栽植深度一般以50~80㎝深为好,具体深度还决定于当地条件而定。插条上端与地面子,或高出地面3~5㎝,以利于发芽。留根育苗与插条造林结合,可形成完整的育苗和造林系列技术。③平茬造林(截于茼深栽)。所谓平茬造林法就是在根系和茎下部分水不多前及时平茬或强度截干。这种方法要注意平茬时机,如果错过平茬时机的话,或常规造林后苗活或长不良。此法在旱情严重、常规造林把握不大时,或常规造林后苗木地上部分忍耐不了干旱和风沙,开始由上而下干枯时可采用,且秋春两季均可造林,苗林全埋在土中能保持水分平衡,成活率高。④插十深栽(截根苗深栽)。杨树截根深裁造林技术是利用杨树苗于发不定根能力强和苗木浸入地下水的基部直接吸收水分的特点,此法的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苗木抗旱力强。比较适合沿河滩地和阶地。挖大穴时岢在穴底挖小穴,或用铁钎打孔至地下水,插入截根苏苗。用钢钎打孔时,可先挖小穴,倒入少量水,打孔时可湿润孔壁,使土变软,并防止砂土下塌,减少摩擦,可以提高工效。

2.杨树病虫害的种类

2.1杨树叶枯病

该病从杨树叶片抽芽开始,为害杨树叶片、嫩梢和幼茎,受害叶片以5~6月感病最重。受害的叶片上出现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直径1~5㎜,病斑多时可连成大斑。病斑上有褐色霉状物,嫩梢和嫩茎上的病斑凹陷,呈棱形,上有绿色霉层。

2.2叶锈病

杨树叶锈病是杨树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叶部病害。叶片是主要受害部位,也可以芽和嫩枝上发生。症状的共同特点是产生橘黄色的夏孢子堆,破裂后散放出夏孢子,为黄色粉状物,故称锈病。

2.3杨树黑斑病

杨树黑斑病又称褐斑病,引起早期落叶。该病害对集约经营的杨树速生丰产林是一种危险的病害。此病害的显著特点是病叶上病斑细小,直径不超过1㎜,黑褐色或褐色。小斑点常汇成较大黑色斑块或全叶变黑枯死,故称黑斑病。

2.4杨树腐烂病

为害杨树干、枝条的各个部位,病斑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发病初期病斑呈现褐色,水渍状,后失水干缩下陷,有时病斑开裂成丝状,后期在病斑上密生出许多小黑点。潮湿时,从病斑的小黑点中能长出卷曲的、橘黄色的丝状物。该病菌的病斑每年向外扩展,当包围枝干一圈时,上部枝干会全部死亡。在春夏降水量大的年份,腐烂病发病比较严重。

2.5杨树溃疡病

杨树溃疡病是指枝干皮层局部坏死的一种病害,事实上杨树溃疡病包括引起枝干韧皮部坏死或腐粒的各种病害。通常的名称有溃疡病、腐烂病、枝枯病等等。

2.6杨树红心病

杨树红心病又称杨树湿心材,是一个世界性病害,在北美、欧洲和中国均有大面积发生。大树的发病率接近100%,且变色面积大,胸径部位变色直径占树干的24.3%~64.4%,病材含水率可高达245%,而健康的边材仅有77%,与正常材相比病材红心颜色深,抽提物多,PH值偏碱,密度、弦向干缩系数、须纹抗压、抗弯强度及抗弯性模量均显著降低。

3.病虫害的发病规律

3.1病菌的生活史

杨树烂皮病原的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越冬孢子借风,雨和昆虫等媒介传播,自各种伤口或死亡组织侵入寄主。

3.2发病条件

杨树烂皮病的病原菌为半活养生物,只能为害生长衰弱的树木或濒临死亡的树皮组织。由于立地条件的恶化,或栽培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削弱了杨树生长势,均可促进病害的发生。土壤贫瘠,地势低洼或春季干旱,夏季易发生日灼伤,冬季易受冻害等均易发此病。

3.3温度和湿度

杨树烂皮病每年3,4月分开始发生,5,6月份为发病盛期,7月后病势缓和,至9月病害基本停止发展。

3.4温度和湿度

病害发生的早迟及严重程度主要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据东北地区观察,平均气温有10-15℃之间,相对湿度高于60-80%,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若气温升至20℃以上,相对湿度低于60%,病势则下降或停止发展。

4.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4.1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4.2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4.3抗病育种 (下转第372页)

(上接第371页)选育抗抗病品种:

育种是通过杂交,或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使植物的遗传基因重组或发生突变,从其后代中选择遗传性较稳定,性状优良的抗病品系。

4.4着重抓好森林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

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分疫区进行封锁;对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减少病虫害发生。

4.5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

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年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

4.6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7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5.结束语

总之对森林病虫害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要在保护环境前提下,重视天然的自然控制作用,要充分考虑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尽可能协调的运用适当的技术措施,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奎权.杨树林常见病的鉴别与防治.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高建华,景峰.浅谈林业及植树造林方法.民营科技,2010,(7).

[2]常白娥.浅析造林植树的方法.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推荐访问:杨树 造林 病虫害防治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