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9篇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道德与法治作业评价方式初探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了,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同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道德与法治作业评价方式初探【摘要】: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了,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同理,如果学生对评价感兴趣,那么,评价以及使用了评价的道法作业,会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礼物。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发展性作业评价,改革作业评价的单一化方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道法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鼓励、自我调整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思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关键词】:作业评价方式道法集章卡符号和言语评价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提倡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评价目标,是道德与法治老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学生发展的多元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也应当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学生发展的信息。而单一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探索与多元的目标相一致的评价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和道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
一、要善于抓住第一次批阅作业的契机。优化评价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积极进取的力量,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赏识的快乐。
学生对第一次作业都比较重视,新学期,新起点,他们非常渴求把全新的形象留给别人。作为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尊重学生的作业成果,详细、认真、负责地批阅,借助一些语言文字、符号等评语方式,给学生以正面、积极、肯定性的评价。2020年暑假,有机会邂逅古茗奶茶,发现奶茶店经营甚好,其中有一种奶茶集章卡十分有趣,集满十个印章可以免费任选一款奶茶,顾客很是兴趣!基于此,我引申到道法作业当中,集章卡的形式对孩子们的道法作业进行评价,集满六个印章可获得一份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小小奖励。孩子们非常兴趣,道法集章卡的使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重视他、尊重他、期盼他,在集章过程
中,每每获得一次印章都能洋溢着孩子们的感动,都能给学生带来心灵的滋养,正是这微不足道的表扬和肯定性评价也许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集章卡图片附文后)
二、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渗透人文关怀。评语的内容多一些名言警句,多一些鼓励性话语,多一些心灵的温暖和关爱。
批改道法作业是教师对学生学习道法效果的评价,也是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的先决条件。所以,有效的道法作业评价,应该是教师在作业批改中用良好的人格、认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用恰当、贴切的符号或语言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信心,并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使用道法集章卡的同时,可以在学生的作业上及时进行符号或语言的评价,评语的内容可以多一些名言警句,多一些鼓励性话语,多一些心灵的温暖和关爱,因为他们在老师的表扬、赞许、关爱、尊重下找到了学习道法的感觉,体会着被赏识的快乐,感受着被肯定的欣喜,唤醒了自信的力量,找到了进步的支点。如这样的评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成功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成功其实很简单,每天都要追求新的进步;你真棒,真为你骄傲,相信在文字、符号、数字、字母的世界里,你会获得更多的快乐,去享受学习吧……根据不同主题要求,恰当地使用不同的作业评语,当你再次批阅这些同学的道法作业时,能明显感受到他们成长的积极态势。
三、强调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在老师的评语背后写上一句自我鼓励的话语。
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评出好学生和差学生。道法作业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做道法作业,而不是评出好作业和差作业。提高道法作业评价的有效性,需要我们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亲情、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道法作业当作与道法老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既能引导学生对老师评语的关注,又能体现学生在评价中做出的选择和判断,从而使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前进。为了使评语发挥更好的效果,在学生拿到作业后,组织学生感悟评语,并且要求学生结合老师的评语,对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增强自我评价意识,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作业的质量和水平。实践证明,在老师评语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评价意识,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
四、把评阅作业的方式与过程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
教师把平时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与学生的过程评价标准统一起来。根据综合素质实施方案,特别是把综合素质评定中关于学科教学评价结合起来。把综合素质评定进行学科细化,特别是把学生的过程学习和成长记录结合起来。把学生作业的管理作为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在过程学习中,给出一种积极的引导,让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行为,关注平时的成长点滴,把成长的过程纳入到学期终结性评价中来。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他们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把作业当成学习的成果,进一步增强了学习自觉性。因此,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评价方式。
总之,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新课程下学业评价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课改的漫漫征途中,还需要大批德法老师继续探索、耕耘和大胆实践、创新。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让我们都来做德法课改实践的有心人,共同努力、共同收获吧!
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
编号:QJYKT2020—161
篇二: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作业设计探索
摘要: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程知识、强化知识训练,培养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教学方法途径,有助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本文从分段设计、分层设计、设计实践性作业等几个方面,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作业设计策略展开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分段;分层
中考改革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使用全国部编版教材,强调和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作业设计,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索。
一、分段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明确的、清晰的,但是在课前、课中、课后等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却有所不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作业设计,应结合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分阶段灵活地进行设计。
首先,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课程学习内容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应注重课程正式教学开始之前的预习作业安排。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略读一遍教材,了解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将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把预习作业中弄不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待到课堂学习中解决;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预习思考题,或者是课程学习的线索,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抓住主要的关键知识点,提高预习作业的针对性。
其次,设计课堂随堂作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仅有老师的“教”,还要有学生的“学”,应给学生设计合理的随堂练习,达到当堂巩固知识的作用。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堂合作互动作业,二是课堂自主练习作业。通过课堂作业设计,巧妙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一种互动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敢于质疑,大胆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与此同时,给学生设计一些课堂自主练习的作业,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最后,设计课后巩固作业。这一阶段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堂作业的复习巩固,强化训练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一阶段,应给学生尽量设计安排一些总结性作业,适当让学生进行拓展作业练习。
二、分层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作业设计,应关注不同学生学习需求以及个体性差异,改变以往“一视同仁”的作业设计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特点的差异,进行分层化的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是分析学生的差异性,给学生进行分层。由于种种原因,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上,初中班级内部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差异性,这主要表现在认知理解能力、基础知识、爱好兴趣,以及学习自主性等方面。基于分层作业设计的理念,应在分析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上方面学习差异性的基础上,可以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
二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设计作业。在给学生分层之后,接下来就是根据这个分层的实际情况,分层给学生设计作业,把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尽量让低层次的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获得成功体验和心理满足感,建立学习的信心;让高层次的学生通过挑战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题,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并获得进一步提升。
三是设计学生自选性作业。初中道德与法治分层作业设计,除了是由老师主动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作业之外,还有一种方式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设计方式。这种作业设计方式,更加具有灵活性和新颖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做作业的自
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设计突破型作业、强化训练型作业、巩固基础型作业等类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层次、兴趣,自主进行选择,并尝试着挑战更高层次和难度的作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程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实践应用,转化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作业设计,要重视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可以结合初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从初中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结合课堂教学主题和目标,引入一些生活实践内容,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新颖性、趣味性。
比如,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亲情之爱”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体会家人的付出与亲情的温暖,养成孝敬的品德。在本课作业设计中,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家庭进行实际调查,了解自己父母的工作情况,以及平时对自己关心、呵护和照顾的细节,从而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以及为照顾好自己付出的心血;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扫地、洗衣服等等;还可以让学生给父母一声问候,感恩父母,关心父母。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这一过程设计成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写下来、记下来,在此基础上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和看法,学会向父母表达情意。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应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分段、分层进行设计,并融合学生所熟悉生活实践内容灵活、新颖地设计,以实现利用高效作业设计促进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道德与法治学科高效作业设计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QG1352-24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吴鑫.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校本作业研究[J].新课程,2019(8):18-18.
[2]魏娟.核心素养视野下《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32):25-25.
[3]束燕.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创新设计[J].内蒙古教育,2019(30):14-15.
篇三: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如何进行作业设计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74-01
教学中不少老师都遇见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交或者收不齐,有的敷衍应付,有的干脆不交。怎样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设计好道德与法治作业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布置道德与法治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一、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在作业形式上体现多样性。
道德与法治的作业分为两种:背诵作业和书面作业。学生最怕的就是背诵,枯燥无味,背了就忘。其实,背诵也可以形式多样。可以采用填空法,把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挖空”,让学生当堂训练和竞赛。也可采用列知识树的方法,让学生创新思维,整合知识,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成功的实践是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采用的“我和道德与法治”活动,把九年级的知识整合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板块,每个板块由十张图片(当年各个领域的重大时政新闻)组成,每幅图片链接一道精心设置的题目,让学生分组竞赛,记忆需要
背诵的内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背诵道德与法治核心内容的积极性,又温习了当年的热点新闻,可谓一举两得。
书面作业不能局限于让学生做某本资料上的习题,而应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符合青少年的特点。例如,学习过九年级第三课第一节“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后,我布置了制作一份手抄报的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并配以图片和解说。结果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制作的手抄报远远超出我的预料,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后来,学校还专门设计了宣传专栏,展示同学们的作品,受到家长和其他学科教师的一致好评。除了手抄报外,还可以灵活采用网络搜集资料、观看视频、走访调查、提出建议、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布置道德与法治作业。这样,既复习了课本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陶冶了高雅的生活情趣。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作业鲜活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当然乐意完成,喜欢做道德与法治作业了。
二、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在作业内容上体现时政性和综合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设计时政热点作业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过九年级第三课第三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后,结合在贵州省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我布置了作业:“请关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相关情况,了解一到两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并说说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何意义。”关注最新时政热点,不仅能够复习巩固课本基本理论,又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特点和中招考试的命题趋向,重要的是,打破了呆板的作业套路,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知识面得以拓展,潜能得以挖掘,创新思维得以激发。
三、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次布置作业。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和特长,赋予作业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在学习《感悟青春》时,我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因
青春而奔放,青春因梦想而精彩。青春是一首歌,唱出的是歌声,放飞的是梦想。有人说,青春是一颗划破天宇的流星,虽然绚丽却很短暂,也有人说,青春是一颗常青树,永不凋零。那么,你说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接着续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用诗词、散文、歌曲、小品等来表达对青春的解读,抒发心中的感悟,书写胸中的情怀。
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还要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具有层次性。比如,将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必做题”一般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选做题”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只要求部分学生完成。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此外,不同的学生可能欠缺不同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缺乏发散性思维,不能多角度思考问题,组织答案时写了很多条,其实是一个角度,得分不高;有的学生回答问题随意性太强,口语化、生活化太浓,不能运用教材语言和学科术语;有的学生组织答案缺乏逻辑性,没有条理,让人看不出来写了几个方面、几个角度;有的学生看见辨析题就晕,不知所措,胡乱作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来训练、弥补、提高学生所欠缺的能力。
四、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加强方法指导。
做到有收必改,每周至少批改一次作业。要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既指出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作业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注意分析,做好记录,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讲评,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总结规律。例如,学生在回答“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应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这个问题时,学生基本能够从知识广度上分析出需要国家、生产者、消费者各方面共同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但不能挖掘出每个角度的深度,如国家应完善法律、加强监管、严格执法等;生产者应从道德和法律两方面规范自身行为;消费者可以在消费前练就一双慧眼,消费中不给不法经营者可乘之机,消费后依法维权等方面来分析。教师要及时点拨,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调动其求知的欲望。对于个别学生的错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单独辅导。
总之,通过优化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使作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作业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有针对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由认知上升到能力,学以致用,而且使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作业,爱上道德与法治学科。
篇四: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精彩高效源于精心准备--浅谈“双减”政策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有效
设计策略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而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渐落实,加强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也成为了推动其教学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双减”政策展开研究,总结“双减”政策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新要求,并从多个方面,总结出“双减”政策下小学与法治课外作业设计的相关策略,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设计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有效设计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外作业设计中,必须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和要求,保证课外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强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精神,实现“五育”并举,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实现“双减”政策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以推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发展。
一、“双减”政策概述
“双减”政策是国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1]。而归结来说,就是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做到减少校内作业、减少校外补课,以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及课外培训负担,以此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双减”政策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新要求
现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外作业需要践行的要求与规范,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一)作业量设计要求。“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设计中,必须要严格控制作业设计总量,以现代化分层、灵活以及个性化的课外作业设计,实现对传统大量课外作业设计模式的革新,以此全面降低课外作业设计带给学生的压力。
(二)课后作业服务要求。相较于传统固化的课后作业服务模式,“双减”政策对于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服务水平要求也愈加严格,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后作业的服务模式,或者能享受到更多的体验式课后作业。这需要充分调动周边社会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或者移动客户端平台,实现对学生的课后在线作业或体验式实践服务,并充分保证服务的多元化和自愿选择性,以“菜单式”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课外作业设计以及服务的灵活性。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设计的实际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共同着手,以充分提升“双减”政策下课外作业设计的整体科学性,具体包含以下方面:
(一)实施阶梯作业,优化作业内容
“双减”政策下,在教研工作开展的作业内容优化设计实践中,可以采用阶梯作业的内容设计方案,将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达成目标按照难易程度进行上、中、下三类的布置,以此能够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选择,使学生能够优质的完成自身所选择的作业,全面提升课外作业设计的灵活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作业减量不减质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中,需要高度重视作业的减量问题,但减量的同时,也必须保证课外作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提升教学效果[2]。这就需要在实际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
情”“家情”“社情”,保证课外作业设计能够学生的实际选择和需求为基础,以此实现课外作业的科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三)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开展作业设计实践活动
现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设计的实际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实践活动注重跨学科渗透,利用道法课增强学生学业素养。
融入各学科知识设计道法作业,如人文方面的“语文、数学、英语”知识,自然方面的“科学、物理、地理、生物、化学”知识等,既丰富作业的知识认知量,又减轻学科学习压力,实现减负提质的学习要求。
1.利用“校社共建”,创建道法学科学习实践基地。
社区文化,特别是社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小学道法课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将社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法课教学,把它打造成抵御西方意识形态轻视与渗透的精神力量与思想武器,能够使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可以进一步整合学校周边社区的优秀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社区标志性的红色文化设施,利用“学校--社区”合作推进课程(活动)实践基地的创建,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社区优秀文化的积极导向作用,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从而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实现小学道法教学目标。
3.作业设计多元融合,创新道法学习形式。
“双减”政策下,鼓励道法作业走出课堂,增强实践能力,真正做到愉悦孩子的身心。鼓励学生深入社区,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作业设计思路。运用优秀文化的书籍、影视剧、革命歌曲和革命故事,开展教育教学多样化,直观化的作业完成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思想道德品质。
(四)优化作业评价,激发学生动力作业评价是课外作业设计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教师进行作业设计优化与改革的重要指导,对于学生本身而言,作业评价也是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因素[3]。因此,现代双减政策影响下,也必须注重对道法学科作业评价工作的优化,在作业评价的过程中,要综合多方面的考虑,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法,如社会实践活动积分、作业“闯关”考核、学科知识竞赛(答辩)、游戏过关......保证针对每一个学生自我选择的课外作业内容都能够进行客观评价,以此激发学生动力。总结: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有效设计策略的研究对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改革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工作水平,满足“双减”政策对学生作业减负要求的同时,通过课外作业设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发展。参考文献:[1]吴丹慧."双减"政策下例谈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关联策略[J].好日子,2021(35):1-1.[2]苏培园.优化作业设计评价助力生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性作业的应用策略[J].福建教育,2021(12):4-4.[3]姬长省.优化教学策略,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21(12):1-1.
2
篇五: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作者:花韡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2017年第6期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需求出发,创新设计各种类型的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如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阅读型作业、自主型作业等,可以巩固教学成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创新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巩固运用道德知识,提高思辨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增强法治意识,落实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布置道德与法治课作业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与教材配套的辅导练习,其一般以书面作业形式呈现。此类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主要依据考试形式进行设计,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和解题能力提高有一定帮助,但忽视道德与法治课是注重体验和实践的课程,作业对象面向全体学生,缺少对个体差异的关注,有着明显的应试痕迹。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遵循学生思想品行发展的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需求出发,创新设计各种类型的作业,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实践型作业
道德与法治课实践型作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实践型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实际生活,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品德情感,培养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增强实践能力。实践型作业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实际生活中,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例:请每个学生按照学号次序,每天利用晨会时间,轮流到讲台前大声地用“虽然……但是……”表述自己。
解析:这是学习《悦纳自我》(苏人版七年级)后的实践型作业。作业看似简单,但是对有严重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来说,完成这样的作业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意志。通过这样的尝试和体验,学生有了面对自身缺陷与不足的勇气,告别自卑,走向自信,在生活中能够逐渐做到悦纳自己,这正是道德与法治课作业所要实现的目标。
二、探究型作业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由接受型学习转变为探究型学习。探究型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自身活动或社会生活中的已有知识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收集材料信息,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对学校围墙外的河流进行污染调查,查找污染严重的原因,寻找解决污染问题的途径,形成调查报告。
解析:此项作业是学习《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苏人版八年级)后的探究型作业。学生从已发现的问题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学生在享受完成作业乐趣的同时融入生活,了解社会,锻炼实践能力。
三、阅读型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型作业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文本、音像、网络信息等学习资料,以深化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法律情感的作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掌握的知识,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基础、文化积淀,解释和建构阅读的内容。
例:请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登录土豆网观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并撰写500字的观后感。
解析:学生在学习《爱我中华》(苏人版七年级)这一单元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因此当学习内容涉及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时,感到乏味、吃力。学生通过阅读,对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新的了解,对中国发展道路抉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新的认识。
四、自主型作业
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的学习。”教学行为应该建立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和起点上得到最优、最大的发展。因此,作业不能是统一的要求和任务,教师更不应该是作业的主宰者,作业不能只体现教师个人的意志和行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主体意愿,设计自主型作业,力争让每一个学生轻松地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满足。
例:运用所学知识,找出自己身上的几种学习习惯,并分析这些习惯对自己的影响和作用。设计良好习惯养成计划表,张贴在课桌上,一段时间后比照检查习惯养成状况。
解析:学生在学习了《好习惯重在养成》(苏人版七年级)后,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完成一项作业来落实习惯养成任务。有的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深刻分析后制订了习惯养成计划表,每天对照执行。有的学生请求同学经常提醒、监督自己,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自主型作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个性思维的展示平台。
(责任编辑袁妮)
篇六: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二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建议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提问这种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教研学习笔记+作业备课及作业批改要求+意见+案例
品德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教师的提问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和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课堂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或是对课程内容的思考而提出的质疑,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和课程内容深入思索的一种反映。一、目前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一般现状研究分析1.教师的教学理念无论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太深、太浅,对问题缺乏有效设计;还是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注意倾听、不重视学生回答,不做有效引导和评价,反映出的都是老师的教学理念的问题。2.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尤其是对为学生搭建什么样的平台能帮学生更好的利用已有知识建构新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关系到老师能否设计出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去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在新课改过程中,老师们比较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但对问题缺乏有效设计。有时提问随意性大,问题过多、过于简单,几乎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对学生思维没有任何启发作用,也不能引起学生发问,时间长了会失去对回答问题的兴趣。有时问题又过难,脱离学生实际。提问如何才有效?二、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提问,这种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
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观念,然后在问题设计和提问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1.提问目标要明。课堂提问要问得巧,问得好,问得妙,才能提高学生兴趣。这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尤其是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问题,提问目标要明确。所以说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老师必须对每一个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要能根据内容需要和学生水平把问题设在内容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易混点。2.提问方式要合理(1)要注意提问的递进。前后不同的提问效果就在于提问的梯度。问题的难度与梯度影响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2)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留白和及时引导
课堂提问虽然每次直接回答的只是少数学生,但必须照顾到学生整体。教师应要求全体学生都做认真思考,做好回答的准备;并注意留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引导。有些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不注意倾听,这就需要老师在提出问题时提醒或暗示全体要认真思考。在学生回答后可以问“你有不同的看法吗”“请你把他的回答进一步补充”长期这样提问,学生会注意老师的提问和同伴的回答。在学生听、思、答的基础上老师要对学生回答进行及时引导。有时学生的思路误入歧途或不得要领,教师要给以适当的语言提示,指点迷津。如我在讲课时,因问题设计的太大,直接提出:“你有什么收获?”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我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问了当然这次学生的思路误入歧途是因为问题设计不准确造成的。这需要老师能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提示。有时即便提问很好,也会出现学生思路误入歧途或不得要领情况,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甚至改变问题。3.提问后要有反馈教师在学生回答或其他行为之后使用的反应行为带有反馈信息。它能告诉学生他们的回答或其他行为的正确,充分或恰当程度,从而帮助他们调整和获得控制他们未来行为的尺度。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会使学生分不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完整的,什么是不完整的,不利于学生学习解决性的调动,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的掌握和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样就会失去
课堂提问应有的引导作用。当然点评也可以延时进行,可以由学生来进行;点评也不一定要用语言,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可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反馈能给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以和很大的影响。
对于目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简单的进行了研究总结,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思想品德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备课及作业批改要求
备课要求:1、备课形式:
1——6年级必须用备课本备详案。(50岁以上可以书头备课主要详写活动过程)2、不需全册备课、单元备课,只写课时备课。一课分为2课时。每个过程要严格按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策略来写。3、教学反思一课一个(一定要写出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要真实、有针对性,避免教学目标的翻版)。
作业要求:
一、实践题作业:
作业形式:三-六年级实践题作业:用统一纸张做课后实践题。
批改要求:全批全改,批改要规范,大题一问打一个对号。要有等级和有针对性
的鼓励性评语。具体要求:<1>、每课一次作业,以实践题为主,每次2-3个题。
<2>、学生答题时,要求条理清晰,说话完整,不要过于简单,有几个问题,就要做出几个回答。(需要教师指导)
例:你有几个好朋友,他们分别是谁?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好朋友的优点(至少写三个)(考试时若没说明写几条,至少写3条)答:(1)我有三个好朋友,他们分别是:χχχ、χχχ、χχχ
(2)χχχ的优点有:abc
学生书写一定要认真,工整,保持书面整洁,提高作业质量。(为提高考试成绩,老师整理好答案,让学生便于背诵。)
二、实践活动作业:
一、二年级做
实践活动作业,每单元一次。为加强手抄报的美观与整齐性,提高其质量,
文字与图画相配合。
三、批改要求:
1、全批全改,教师批改要认真,每题都要出现批改符号,“√”“×”,错题要让学生订正。3、有等级和日期。4、评价语言要丰富(符号和鼓励性语言交叉使用,以鼓励性语言为主,鼓励性语言要写一句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便于广大教师理解和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切实提高我市《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特制定《盐城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下称《教学指导意见》。)
《教学指导意见》分为四个部分: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科提出的要求、我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培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科提出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学习后所沉淀成的核心技能,是在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学生必须达到的能力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的。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九大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要求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成长所需的必备素质和核心能力,聚焦本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和谐生态。(―)体现了德育学科独有的价值标准《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改革从过去重视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课程标准,转向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学科核心能力塑造这一目标,在九大核心素养的框架下精心遴选出来,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道德素养、公民素养、人格素养、人文素养。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道德素养、公民素养、人格素养、人文素养”是“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四大素养”的实现。“道德素养、公民素养、人格素养、人文素养”体现了德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特殊性,尽量缩小了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外延的重叠,体现了德育学科独有的价值标准、伦理规范、思维与
行为方式的要求。(二)体现了素养要素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道德素养包含的重点要素有:向善求真的情操、以礼待人的
德行、道德判断与分析能力、反省与修身的习惯;公民素养包含的重点要素有: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
识、公德意识、公益意识、责任意识、生态意识等),公民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参与能力、协调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
人格素养包含的重点要素有:阳光心态、乐于合群、与人和谐交往、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
人文素养包含的重点要素有:文化底蕴、逻辑推理能力、思辨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实践探索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体现了德育学科培养的关键能力“道德素养、公民素养、人格素养、人文素养”是本课程
的核心素养,每一种素养下包含众多构成要素,要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必备的学科关键能力有四个部分:学习力、调适力、思辨力和行动力。
学习力,是指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法律法规常识;在经历体验与实践中,感悟体会、反思总结,内化为永恒持久并受用一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能力。
调适力,是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自我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进行调节适应,能正确认识自我,通过自省和修身朝向个人健康成长、合格公民的社会性发展方向努力。
思辨力,是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客观公正的、辩证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用批判性思维方法看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独立思考,从而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行动力,是指学生能学以致用,能够用主人翁的态度和行动
参与搜集和处理信息,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参与协调矛盾,尝试解决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力、调适力、思辨力、行动力”是培育“道德素养、公民素养、人格素养、人文素养”素养的关键能力,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路径。调适力是作为“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其目的是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性的发展;思辨力帮助学生面对繁多复杂的社会信息和多元的价值理念进行判断和选择,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信念,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自己独有的学习力的支持下,丰富文化积淀,指导自己开展社会实践,锻炼才干、培养能力。行动力的培育过程又进一步修正、调整学习力、调适力、思辨力。《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力、调适力、思辨力、行动力”关键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公民所必须“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法治意识、国家认同”素养也同步慢慢培育起来。
二、我市《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与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客观地讲,课程建设的速度和效果及学科教学研究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其一,部分学校应试教育理念没有转变,仍然把考试当作最主要的评定方式,《道德与法治》课成边缘学科,在各门课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其二,课程实施要求和现有条件不匹配。《道德与法治》是综合性课程,其活动性、生活性、开放性特征,对课程的开展提出较高要求,学校因为诸多条件限制,难以保证课程高效实施;其三,《道德与法治》课程配套设施不健全。受课程性质制约,从硬件上,学校需要完善配套设施;从软件上,需要教师具有极大的精力投入,但目前,学校和教师并不具备诸多条
件。2.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不大其一,课程资源开发载体形式单一。不少学校存在着将课
程资源开发等同于编教材的认识误区,把编教材当作开发课程资源的唯一路径和形式,致使《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形式单一。
其二,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薄弱。不少学校在开发德育课程资源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和尝试,但也有部分学校课程内容单调枯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被忽视,无法成为课程有效实施的组成部分。
其三,开发的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实施。部分学校教师无视现有的课程资源,照本宣科,没有充分利用本地区、本校和教师的资源结合学生学情对课程内容作合理的筛选、修订、补充,使得部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学生感到陌生,难以激发主动参与兴趣,无法获得亲身体验,也就不可能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标准。
3.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其一,评价方式和标准单一。方式单一:部分学校倚重传统的纸笔测验,未获得量化的评价结果,将复杂的道德教育简单化,忽视学生的进步和个性特征;标准单一:评价最终仍然量化为知识记忆和简单评语,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只关注结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使得评价缺乏可信度和有效性。其二,评价主体和内容单一。单一的教师主体评价传统思想低估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以及反馈教师教学情况的能力,减少了学生将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认同的道德意识的机会。其三,评价运用和反馈单一。评价结果不能得到及时反馈。传统的教学活动止步于课程评价,评价主体与被评价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学生不能及时将教学中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也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
(二)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教学观念滞后于课程改革的步伐。部分教师仍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教材内容生搬硬套,缺乏灵活运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致使教学效果不佳。2.教师专职配备滞后于课程改革的进程。极少数专职品德教师是年老体弱,照顾任教,无精力无热情参与学科教学研究。年轻教师都是兼职,其主要精力在于研究自己的“主科”,参与培训少,自我学科成长动力不足,教学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学科专业成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3.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滞后于课程发展要求。部分教师由于自己主观上重视不够,客观上时间的限制,对学科教学研究甚少,课前没有充分准备,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根据学情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到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对教学活动和学科失去兴趣。三、培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课程,不仅为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同时要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及人的意义,在教学定位上,要聚焦于核心素养;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让学引思;在法治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在立德树人总体目标指引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文化涵育学生根基。(一)明确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定位核心素养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自当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定位和导向。教学中要将教材内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三者有机融合,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每册单元主题,对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关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内容进行梳理。把向善求真、以礼待人、开朗乐观、和谐交往、人文底蕴以及公民意识、
公民能力等素养子目融入到单元教学和每一课的教学过程之中。(二)倡导让学引思,重构深度学习方式1.学为中心,激励学生乐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如各类规则(交
通、游戏、学校生活)、法律条文、历史地理知识等,教师事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定学习目标、自选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检测学习效果;自学、互助学、小组学、教别人学,在主动学,深度学中自主构建道德知识体系,让学习真正发生,每个孩子都做学习的主人。
2.以引激思,鼓励学生善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并研究分析、尝试解决,在分析研究过程中,通过教师智慧地点拨、引导、启发、唤醒,激发学生国家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生态保护意识的觉悟和觉醒;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模拟法庭、选举大会、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参与能力、协调能力等。3.以思求进,引导学生崇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我对照反思,反思优劣,提出改进目标措施,培养自省和修身的习惯;学生自主设计规划活动方案,在活动中实践体验,思辨探索,激发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在团体交往中涵育以礼待人的德行,乐于合群、和谐交往的人格。(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做人道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教学各领域。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让其在课堂中落地生根,也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要教学内容之一。1.在阅读经典中培树价值体系
《道德与法治》课程精选“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及蒙童书籍《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经典中语录及人物故事。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了解语句大意和故事主要内容,由人物故事了解中国历史精神,培养道德心和行为标准;借由经典历史故事知晓中国历史,学习为人处事智慧;由名言语录树立基本信仰,构建价值体系。尊崇“以纲为经,以人物教训为纬”的原则,在儿童最纯真善良的阶段打下人生底色。
2.在学习礼仪中培植人格教养礼仪的作用在于借由行礼让学生认识天地、上下、尊卑、亲疏、师弟,并且涵养行仪,培植成敬的精神。《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安排的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祭祀礼仪等内容,教师指导学生不仅知晓怎样做,还要通过礼仪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伦观念、宇宙人生观念、懂得群体生活秩序,懂得自己民族的法度,生活才能相应于有传统文化教养的中国人。3.在实践活动中培修知行合一中华传统学问是生命的学问,知行合一,学问才有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学生在课程以外和校园以外活的相关经验,教师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效链接,通过参观、调查、访问、实践考察、欣赏、演讲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规则、礼仪等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融入法治教育,建立规则意识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正面教育为主渠道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2.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依托教材层次
递进、结构合理、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帮助学生走近宪法、亲近宪法、了解宪法,将宪法教育贯穿始终,培养和增强学生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通过故事、新闻链接等多种渠道了解自己的权力和义务,知晓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
3.以贴近儿童实际为基准,以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学科蕴含的法治教育内涵,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紧密结合,注重内容的鲜活,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创新形式,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四、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建议(―)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养1.拓宽研修渠道,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内在机制各县市教师发展中心把品德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总体规划,并提供支持和条件保障,建立、健全专业的、稳定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稳步和谐、有序发展,促进教师提升自我专业素养。2.加强专业引领,开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话平台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在教师自身。市教科院充分利用盐城市乡村骨干教师(品德学科)培育站这一平台,整合盐城市品德学科特级教师的优质资源定期开展学习、论坛、讲座、读书沙龙、观课评课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对话平台,让教师在接受、感悟、实践过程中丰富、修正个人的实践理论和专业技能,获得成长。3.重视校本研修,打造教师专业发展最近发展区针对我市实际,各学校应该充分注重品德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以省和盐城市德育骨干为重点,大力引导品德专兼职教师学习新教材、领会新精神,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让教师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获得成长,让学生在新课
堂上受益终身。(二)学习新课程标准,加强课堂教学研究1.让学引思,师生结盟“学习共同体”牢固树立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思想,培养学生在目标
引领下“先学”“自学”“互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由“主演”变成“导演”,启发诱导,引桥标路,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
2.情理交融注重对生命人文的关怀教师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理”注入平日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展开心灵沟通,在心灵的碰撞和思维的互动中,实现知识与情感的交流,学生获得心灵成长的力量。3.加强互动,重视教学中的倾听与反馈
《品德与法治》的教学,不是流水式的“走过堂”,是师生心灵的一种流露和表达,慢慢欣赏、细细品味的一份情怀。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倾听沟通,反馈指导,在引领与关爱中走向健康成长的快车道。
(三)开展道德实践,提升教育效果1.实践导航,充分注重生活化德育的施行无论是道德层面还是法治层面,停留于课本、课堂的教育不能形成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程。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要大力推进校内外德育与法治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学有所依,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世界里提升自己、发展自己。2.主题创意,高度关注德育的实效性和新颖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主题活动,如:搜集资料式、情感体验式、主题探究式、互动交流式、社会实践式等,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区、法院、剧院等,实行跨学科多资源融合,理论链接生活,学生在丰富、立体、多元的实践活动中履行规范、
锻炼才干、提升技能。
3.小结促进,及时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道德问题。
道德与法治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作为支撑,实践的
效果既可以用来检验教育的效果,同时又能够大力推进后一阶段
课程的开展。教师要联系各单元、各课题、各课时的教育重点,
有效进行学习效果的点评,以鼓励引导为主,带动同学们共同收
获和提高。
《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体验独自在家做的危险事件,说一说经历的痛苦和烦恼。2、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事故,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二、教学重难点: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础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三、教学准备:场景仿真课件,学生小品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是自觉性较差,生活经验有限,所以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能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基础上提高综合素质。结合本节课的特点设置了经验交流、情景表演等多种学生们喜欢的教学环节,力求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我相信如果对学生引导得当,教学效果一定会非常明显的。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小品表演:8岁爱美女童阳阳,周末放假在家,她陆续用妈妈的化妆品擦过脸,突然脸上和脖子上起了很多红点,痒得不行。妈妈忙把她带到解放军161医院看病,被诊断为皮肤过敏。阳阳告诉医生,妈妈化妆台上有很多瓶瓶罐罐,平时总看到妈妈用,她很好奇。所以也模仿妈妈进行了涂抹。2、师:同学们,小品里发生了什么事?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3、小组讨论:自己和同龄人的经历、感受。4、生讲述受伤的后果(自己难受、家长担心、花很多钱)5、师总结:说明滥用化妆品的危害性①医学专家支招:医院皮肤科主任陈小强分析,成人护肤品里含有不少儿童不宜的成分,阳阳使用后过敏了。建议家人发现孩子接触化妆品后出现过敏症状,应赶紧用清水给他们洗脸,防止化妆品残留在皮肤表层,并尽快就医。②成人化妆品对儿童有哪些危害容易引起宝宝皮肤过敏。一旦皮肤过敏,孩子就会非常难受,可能会因为瘙痒将自己的皮肤抓破带来进一步的细菌感染。儿童使用成人化妆品很可能会中毒。化妆品中毒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如果孩子误服了化妆品,体内突然聚集大量雌激素,就会造成急性中毒,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需要进行洗胃治疗;如果孩子经常涂抹成人化妆品,接触大量雌激素,有可能导致性早熟,对今后的
生长发育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成人化妆品容易导致宝宝性早熟。一般成年人用的化妆品中都多少含有激素,尤其一
些精华类产品,这些产品对于宝宝健康是非常危险的因子。活动二:独自在家怎样正确使用剪刀?老师问:你们对剪刀感兴趣吗?学生讨论:剪刀可以做很多事情老师总结经验:(一)选择剪刀的要领:1.剪刀的刀尖呈圆形。2.选择专用的儿童剪刀,剪刀不要太大太重,要适合孩子抓握。3.剪刀的握柄要由塑料制成,不会磨伤孩子的手。(二)示范儿童剪刀的使用方法1.教孩子拿剪刀的正确姿势:大拇指穿过左边的把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穿过右边
的把柄,小拇指抵住把柄。使用的时候,剪刀的上下刀刃和水平面垂直,大拇指朝上。2.让孩子知道不要用剪刀对着自己或他人,传递剪刀的时候,应该把剪刀合拢,手要
握住合拢的刀尖,剪刀柄对着他人。{老师感悟:在孩子不擅长的方面,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去阻止、不是去掩藏、也不是进
行自我安慰,而是应该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多给孩子示范、引导与鼓励。相信他,他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儿童使用剪刀是从开始的胡乱剪,逐步成长为剪直线,再到圆形,最后才能按照规则,剪出复杂图案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一定不要着急,不要嫌弃孩子“不听话”,耐心引导就好啦!
活动三案例:可怕的“电老虎”课件新闻报导:6月30日,对于村民郭铁彬来说,是完全无法接受的一天。当天上午8点20分左右,8岁的女儿小紫露因为拔风扇的电线插头,当场触电身亡。据推测当时她估计是去拔电插座上的插头,手指触碰到电插头上的电极,形成回流,触电身亡。很多小孩很喜欢模仿大人去拔插头,手指容易碰到电极,是很多小孩触电的主要原因。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家人提醒过这样的事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师:课件出示注意事项:①提醒你的家长要给电插座穿上防小孩拔弄插头和电插孔的电插座保护外衣(图片)。②所有的电器设备,用完后立刻放回安全的地方,如电烫斗、搅拌器、吹风筒等,同学们不能私自使用这些电器。③儿童不要玩弄电插座、开关、电线、电器以及各种电器设备,教育儿童不能用湿手和湿抹布擦电器。活动四:不小心打碎玻璃物品怎么办?小品表演:王欢在家不小心把玻璃杯子打碎了,于是她蹲下去用手去捡碎裂的玻璃,结果失去平衡,把手和腿都扎破了。师:如果你在家不小心打碎玻璃物品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想一想,给王欢出出点子。
学生自我总结:用扫除用具,不能用手。活动五:能随便吃药吗?学生小品表演:一次偶然机会,宝鸡7岁男孩彤彤(化名)给爸爸取降压药时发现,粘在手上的黄色糖衣很甜。随后,爱吃糖果的他,趁大人不注意,拿下药瓶倒进嘴里。7月3日,彤彤因为偷吃药物被送进了医院。医生说,正常成年人误食降压药,血压会急剧下降,继而影响心脏供血,甚至休克,儿童误食,若不及时洗胃,后果会更严重。孩子年幼无知,
好奇心强,对外界的一切都喜欢尝试。而在孩子看来,成人的药物很像常吃的糖果;既是糖果,那就放开吃好了。这些年来,有关孩子误服药物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尽管在医生的抢救下,绝大多数孩子都能转危为安,但孩子的身体,却因此受到不小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这些意外事件,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孩子误服药物,折射的是家长与生产商的双重问题。这些问题,亟待家庭与社会予以重视,加以解决。
师:你还乱动家里的药吗?活动六:如果你和同学两人在家玩捉迷藏滑游戏,你应该躲在哪些地方?爱玩是人类的天性,所以游戏自古以来就有,游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去年暑假的一天,成都市双流县王某和妻子到商铺里忙生意,留下10岁的儿子明明和3岁的女儿在家。明明和妹妹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明明打开那个长宽高各90厘米的木质箱子,跳了进去。以前,明明也经常跳进箱子里逗妹妹开心,但这次,明明跳进去时箱子锁头恰巧扣在了锁鼻子上。妹妹找不到哥哥,大哭起来。明明听到哭声,却怎么也顶不开箱子盖。妹妹还太小,够不着箱子盖.....因附近的邻居都在商铺里忙生意去了,妹妹的哭声无人听到。幸好有路人经过,听见哭声,闻声寻来,将箱子盖打开。此时在里面闷了一个小时的明明终于得救了。如果再没有人打开箱子盖,明明就有窒息的危险了。
专家点评:这是一起险些造成生命危险的案例。家长们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家长应尽可能让各种会导致儿童伤害的物品远离孩子。
活动七:如果你要的东西在高处,你够不到怎么办?(播放课件:一小朋友踩椅子够物,结果摔成骨折,高处够物应注意什么?)
活动八:你赞成他们的行为吗?请你选一选,说一说理由。图片展示,培养保护能力。五、课堂总结:老师问:你知道独自在家哪些行为是危险了吗?应该怎么做?学生做答,教师可适当补充1、攀爬门窗可能撞伤、坠落眼下高层楼房逐年增多,有的阳台、门窗、楼梯缺乏保护装置,儿童坠落事故有增多趋势。孩子本来好奇心强,喜欢爬高,如果父母外出将孩子“反锁”在房中,孩子很容易因恐惧而攀爬阳台或窗口造成坠落。此外,婴幼儿在家中还容易发生的意外伤害包括碰伤、撞伤。不管是客厅、厨房、楼梯、浴室,对一个学龄前幼儿来说,处处都潜藏着危机。幼儿爬上沙发却不知道如何爬下沙发,很容易滚下来。若不小心撞到头,那就不堪设想了。2、“学开瓶盖”误服药、致中毒独自在家的孩子可能发生误服化学药水、药物等意外中毒事故。而这类意外多见于0至4岁儿童,其中的毒物包括各种灭鼠药、灭蟑螂药等,此外还可能有煤油、汽油、油漆等。警方提醒除了将家中的危险药罐和有毒物质收藏在幼儿不易拿到的地方。等到孩子足够大,可以辨别何种东西可以使用、何种东西不可使用时,再教导孩子正确的技能。3、玩插座、冲电器易被电流击伤如今,家用电器多了,儿童在家看管不当,发生触电等意外伤害也不少。有些孩子调皮捣蛋喜欢玩电线插座,将镊子等金属器具插入电插座双孔里。因为短路,身体被强电流弹出。随着手机用户普及,还有不少孩子喜欢玩充电器等,这些都是可能发生触电事故的隐患之处。预防儿童触电的意外伤害,主要靠父母在平时加强教育,同时还要加强监管。比如:打火机、电热器、充电手机等,不要放在儿童拿得到的地方;电源开关尤其是插座,也不要让儿童触摸;对于家电的电源线,更不要乱接乱拉,这样可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在选购电动玩具时,要注意辨明生产厂家,特别注意电玩的设计和安全性,这样可以大幅降低儿童触电概率。4、误食小零食可能导致窒息
导致窒息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误食。由于误吸黄豆、碎花生米、腰果、豆芽、硬币、玩具零件、纽扣和笔帽等而导致窒息的儿童意外事件可谓是五花八门。儿童了解世界,除了用眼看、用手摸,还喜欢用嘴尝,因误服而导致窒息是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5、家庭整体环境布置是否安全关系到小孩的人身安全客厅桌角和地板易碰撞;栏杆、楼梯防跌倒;厨房、餐厅小心烫伤;桌子底部最易被忽略;不让幼儿单独在浴室,防止烫伤窒息。
篇七: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教学实践—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为例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质增效优化作业设计,已形成共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在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率,杜绝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必要的作业压力,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在“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和教学实践的现状,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为例,探究开展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可实施发展路径。
关键词:“双减”背景;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教学实践
作业是巩固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高效的作业设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题海”作业形式,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和教学实践,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将作业设计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创设高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现状
(一)作业单调枯燥,设计形式单一
在当前的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和家长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在大多数情况下为学生布置书面作业。书面作业成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主要方式,不仅能够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成绩量化,还能够方便教师的作业检查。但是,长期的抄写知识点,学生面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业,会感到单调枯燥。作业设计的形式单一,教师仅仅利用书面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
实践的片面性。在长期单一的作业设计下,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配套练习题产生抵触甚至厌恶的情绪,缺乏作业完成的内驱力,无法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在布置书面作业的基础上,丰富作业形式,发挥作业巩固知识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利用作业的完成过程,积极的运用知识[1]。
(二)作业负担过重,设计内容过量
“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作业设计方法,部分教师认为作业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题海战术”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由量变达到质变,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布置课下作业时,教师为学生留下大量的作业,不仅包括复习性质的知识巩固内容,还包括预习性质的新授课知识。繁重的作业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在面对无法完成的作业时,心理压力过大,从而产生暴躁、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无法有效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还容易导致注意力不易集中。学生在面对大量的作业内容时,容易对教师布置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厌倦心理,在损害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同时,还无法实现“双减”政策的教学目的,无法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不利于当代小学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教学实践
(一)合理控制作业数量和作业难度
在我国中小学深化发展“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着重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将作业内容容量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使得作业设计简洁化,从而达到优化作业设计的效果。作业设计不仅仅控制作业的布置数量,还应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控制作业的难易程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能力,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达到提升作业完成效率的作业设计目的。合理的作业数量和难度,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客养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摆脱繁重作业压力的[2]。
例如,在学习《应对自然灾害》这节课时,教师应有规划的设计作业,在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在大局上把控学生的作业总体数量,根据道德
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对本学科的作业合理安排。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合理设置作业的难易程度。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现有的教学材料和生活材料,模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以将木板假设为山坡,将沙子放在斜坡的上端,并观察沙子和水相遇时产生的阻力,总结沙子和水混在一起对山坡上物品的破坏程度。该作业设计贴合本节课“自然灾害”的主题,符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没有过量的书面作业,还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发展。
(二)分层设计作业,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受性格特征、家庭环境、学习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业设计有着差异性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作业完成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差异性的作业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形式和不同难度的作业,使得作业设计与教学实践合理化,从而避免“一刀切”的作业形式。在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作业难度,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节课时,教师应围绕本节课中的重难点知识,为学生设计三种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后进生,教师应强调公民的内涵,让学生掌握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内容,夯实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优等生,教师应坚持“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原则的原则,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作为公民的权利,并履行作为公民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权利和义务的内涵。
(三)丰富作业形式,创新作业设计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探索欲,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完成效率和完成质量,让学生乐于课业,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成熟。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丰富作业形式,不断创新作业设计和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作业,从而满足学生在
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求知欲,并在作业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法治素养[3]。
例如,在学习《多元文化多样魅力》这节课时,教师应组织学生了解认识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在把握我国古现代文化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世界文化视野,向学生布置了解多样文明的作业,可以采取书面作业或者筛选视频的方式,以新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趣味性作业兴趣。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采取鼓励教育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业成果予以肯定,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帮助学生树立对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自信心。
在“双减”背景下,综合作业设计与教学实践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还能够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坚持“减负增效”的教学原则,合理控制作业数量和作业难度,分层设计作业,丰富作业形式,创新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在优化作业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柳鹃.如何让“道德与法治”不再纸上谈兵——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2021(50):18-19.
[2]王蔷薇.实践作业设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20(21):259.
[3]黄春桂."双减"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优化[J].新课程研究(下旬),2021(12):94-95.
备注:此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名称:借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冲突”,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20-654
篇八: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以双减为背景,探析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实效性的实践和思考
摘要:“双减”背景下,针对当前道德与法治作业现状,变革作业设计,成为当下的热点之一。如何设计有深度的道德与法治作业来实现缓解学生压力,做到减负高效,给学生提供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呢?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从学科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力求让作业有效、有趣、有深度。加大对于学生完成《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的关注力度,同样也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延伸和拓展自身现有的知识体系。但是现如今《道德与法治》课下作业形式较为单一,并没有完全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内容,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所以本文将结合现如今的实际情况来对《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的改革和创新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和综合水平。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在“双减”政策要求下,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及时长,提升作业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双减政策的实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贯彻实施双减政策,做到减量不减质。
与其他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综合性要更强,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这门科目不单单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维能力,同样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实力。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道德与法治》学科并不能够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对于该学科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不单单要加大对《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的重视力度,同样也要对于课后作业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将结合自身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对课下作业的优化创新进行相应的讨论,使其能够提高作业的综合性、探究性以及生活性,从而推动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设计综合性作业,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道德与法治的课本经常以图画为基点,来将生活中的内容融入到与之相关的知识体系中,同样学生也能根据生活中感受到的情况来创设道法课本中新的场景和内容。将道法课本中的故事内容融入一些生活化的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要想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学习新天地》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与该内容相关联的主题的绘本创作比赛,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要想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自主防范、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讲述《生命的思考》这节课时设置与该主题相关联的绘本创作;要想让学生了解到现如今的疫情情况,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就可以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维护国家利益》时设置与之相关的绘本创作来丰富学生的时政知识;再比如要想加强学生与生活、与社会之间的关联,就可以让学生对于《饮料瓶的一天的内容》来进行相应的绘本创作。
学生通过创作绘本内容,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掌握程度,同样也能够通过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来完善自身的认知体系。这类综合性作业不单单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帮助学生更健康的成长,同样也能够满足现如今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认知实力和认知水平。
二、理清作业梯度,扩大覆盖面积
与常规作业相比,实践性作业的难度较大,因此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从而推动所有学生都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要想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同样也应该对作业的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要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为学生建立不同的实践平台,以此来推动学生学科实力的全面提高。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同,因此学生的实力也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同样实践水平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设置作业时应当从学生现有的基础上出发来进行作业的布置,从而提高与教学任务的匹配程度。
实践性作业对于学生的操作实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设置作业时候一定要对实践的内容以及方式有着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遵守规则》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来让学生设计一段情景剧表演,剧本的内容、方式、情节等都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沟通,最后通过自主排练,最终在班级来一一展现自身的设计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赞美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同样也可以批判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这样不单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样也能够加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将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提高学生的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在进行展示时,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顺序,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来对于表演的内容行相应的评判,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表演之后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赞许,这样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以此来推动不同的学生学习实力的提升。
三、创新操作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实践
教师在设置实践性的作业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布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以此来加强与教学过程的匹配程度。比如,可以将生活实例转变成课堂内的具体演绎,可以将书面作业改为电子版,同样也能够将生活中的观察变成实际观察来进行,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信息的收集和获取能力。这样不单单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样也能够转换教师的设置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要想转变学生的作业方式,首先就要加强教师对于创新实践性作业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够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在讲授《尊重他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来为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例如在生活中除了尊重他人,另外还能尊重哪些?根据生活中的内容,结合现有的知识讲述一个能和周围事物和谐相处的故事。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通过自己收集到的有效信息,能够讲述与周围事物共同相处的经历,同样也可以介绍自己家人的相关经历,从而体现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道理。教师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引之下,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也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
出发,选择的作业要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以此才能够充分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能让学生有很大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的反馈也较为积极。因此教师在设置实践性作业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教师对于作业的内容和实践的方式一定要掌握和了解,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实践,推动学生学科认识的形成。
四、结语
因此,《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从实际情况来看,这门课程的课后拓展以及知识延伸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想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体系,就要对于实践性作业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韩云.浅谈政治作业的个性化设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31):112+114
[2]臧柳成.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7(84):96-97.
[3]孔钰“.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J].教书育人,2018(5):56-57.
篇九: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创新和优化措施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通过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有所提升,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作业作为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设置单元整体作业,以此更好的提升作业的有效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具有的联系,进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本文重点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创新和优化的相关措施,进而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作用设计;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教育教学中,也不断地改革创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话题。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当中,所以应该必备的品格和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之外,也要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通过作业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从而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而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则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从而促进知识的完善,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现状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中,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作业,而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的情绪,并不利于发挥作用的效果。在当前的作业设计当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学中的理论知识理论非常的多,但是这一学科也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但是在当前的作业设计中过多的是让学生进行背诵和抄写,实践性的作业非常的少,最终作业效果不甚理想。另外,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也相对比较单一,并没有融入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并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业当中,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作业的开展都是不利于的。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能够认识到作业设计中问题的存在,以此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关措施,更好的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创新和优化措施
(一)体现灵动性,强化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作业缺乏热情,主要是因为很多作业的设计相对比较机械单一,面对机械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并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能够以单元为整体对作业进行设计,提升作业设计的灵活性,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到作业当中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相关知识内容时,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计出具有趣味性以及灵动性的作业,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讲解有关网络的知识内容,如网络聊天、日记等。要注重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讨论主题。并将其拓展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对网络现象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发言的机会和平台,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也可以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拓展,也可以多个主题单元相似的内容相互整合,设计作业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在作业中的积极主动性,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学习所具有的趣味性,并灵活的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理论知识内容相对比较多,但是实践理性的内容去相对比较少。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能够以单元为整体提供更多的实践性的作业,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将知识和自身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在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单元知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设置实践性的
课后,如:在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记录不遵守规则以及遵守规则的现象,并对人群进行采访,了解其不遵守规则以及遵守规则的心理状态,这对于学生对理解知识内容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在作业中灵活的应用知识,深化知识认知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趣味性,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学习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能够在挖掘单元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三)创设情境,开展多元化作业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要注重设置多元化的作业内容。为此,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创新教育教学形式,要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如作业设计可以采用手抄报、编排话剧等方式来完成作业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基于自媒体的方式发表自己对某些事件的看法。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认知能力,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如在学习《诚实守信》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在教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作业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设计与诚信守信主题的相关内容,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其中,要能够基于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构思和排练。最后,由小组为单位上台进行展示成果,最后进行评价交流,评选出本节课最优秀的作业内容。通过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融入其中,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道德与法治作业所具有的趣味性,深化对知识的认知,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学中,要能够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单元为载体设计相关的作业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构建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中,要注重其趣味性,同时,也要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强化学生参与到作业当中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探索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创新的相关措施,以此更好的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喻素珍,彭清.巧设假期实践作业兼容学科活动课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6):50-52.[2]全敏,王玲,陈朝晖.主题性作业设计——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听身边人讲述‘我与党的故事’”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1(24):9-14.[3]袁长惠.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88.[4]薛莉.单元教学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探索[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6):22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