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11篇)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 因为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老师傅手把手的教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11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
因为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老师傅手把手的教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上岗即顶岗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校企合作的意义
2009年03月15日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而理工科院校则是为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服务的,致使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中间出现断层,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而地勘单位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致使人才结构不合理,学术理论基础不强,地质人才出现断层等问题,当前,地勘单位正处在起步上升的最佳时期,怎样使地勘单位与地质类院校进行合作,弥补当前各自的不足,是一个迫切的问题。目前流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结合的方式方法很多。就办学形式说,有企业办职校、职校办企业、“定单教育”、职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职业教育集团化等等。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有聘请“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职校教师到企业“社会实践”、蹲点调查。就教学而言,最常见的是“请进来,走出去”等等。不同的方式,各有所长,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重在“结合”。因“地”制宜,即根据学校条件、专业要求来决定校企结合形式。目前,最佳的方式是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的合作。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所拥有的智力资源决定了它们适合开展科
学研究和结合产业升级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即投入主体、研究主体、利益分配主体和风险责任承担主体。而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以利益共享来缔结。
产、学、研结合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可推动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通过合作流向企业,与企业的生产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技术的新组合;通过科技人员之间、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及生产工人之间的互相沟通与交流,实现了人才的新组合;产学研各方面掌握的各种信息包括最新科技动态、新技术研制和新产品生产过程、生产供需和政策法规信息,通过产学研的结合汇集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有效组合与综合利用;产学研各方共同建立的新经济技术实体,为知识与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组织资源,提高了企业组织的整体有效性,保证了创新所需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的稳定供给和有效组合。这种互相需求、互相依赖的关系是产学研相结合
关系能够维持的基础。大量的实践有明:产学研结合是生产要素进行新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结合,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与互补,获得经济效益,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反过来,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也促使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进行新一轮知识创新,吸收企业继续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等。企业能不能及时提供这些信息,学校能不能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信息,这是能否真诚合作、实质性合作的前提。因为如上所述,职业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技术性能的创新能力。只有双方都注意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并以此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这样的结合才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
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企业聚集着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市场需求,新工艺、新技术,正是通过他们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双手才转化为新产品。学校能不能全心全意地依靠他们,企业能不能全心全意地让他们为学生传帮带,这是学生能不能切实提高职业能力的关键,也是衡量校企合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充分发挥企业设施设备的优势。学校能不能、企业愿不愿以生产车间(场地、设施、设备)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不仅是作为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作为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是学生能否有效地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条件。因为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老师傅手把手的教,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上岗即顶岗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地质行业又是理论与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地质实习基地的建立作用将是不言而喻的。
实践证明,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从学院角度,希望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产学研结合上取得突破并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今后除了实习基地建设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将逐步推广到合作建设专业实验室,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等其它合作形式,促进高校及企业加速生长。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创新主体
论文内容摘要:校企合作是促进创新的有效机制。本文从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优劣势,并借鉴国外校企合作创新的方式,提出校企合作创新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校企合作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校企合作创新,是指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之间的合作开发创新的行为;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为了使高新技术的开发迅速实现产业化并减少风险,许多大型企业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普遍采用与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产学研结合,与高校知识资源优势互补性合作等多种研究开发形式。此外,虽然一些大型的企业公司规模巨大,资金雄厚,技术开发能力很强,但是在各方面都居领先地位很困难,所以也有合作开发的必要,国外许多著名公司也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合作研究机制,同时还引进客座研究人员,这都是成功地实施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表现。本文借鉴国外校企合作创新的方式,提出校企合作创新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校企合作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特点创新主体的多元化。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即创新活动是在不同的主体之间共同进行的,这些主体可能是在不同的企业与高校,也可能是企业与科研机构等的结合。创新一般都是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校企合作创新的各个主体一般都是在该创新领域居于较强优势的地位,在领域的某一方面具有特殊的专长或资金、物质等方面的优势。合作的各个主体往往是相互利用对方的优势,以使创新更容易成功,取得良好的效益。校企合作创新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校企合作创新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资金与技术的合作,也有人员交流及财富的流动。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合同创新式、项目合伙创新式、基地创新式、基金合作式及研究公司合作式等。这些不同的合作形式决定了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适用性。
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优劣势分析(一)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优势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作为一种多个创新主体的共同协助进行技术创新的模式,其优势主要表观为:校企合作创新有利于在不同的合作主体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当今世界全球性的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单纯依靠单个企业的能力,有时候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或者创新的效率大为降低(成本增加、创新速度慢,这些不利情况的避免都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创新来加以解决。校企合作创新有助于缩短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竞争地位,在存在竞争性创新的情况下,创新时间的长短对创新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校企合作创新可以缩短资料收集时间、提高信息质量,增加信息占有量,降低信息费用。校企合作创新还可以使创新资源组合趋于优化,对提高创新效率,缩短创新时间也大为有利。此外,即使在不存在竞争性创新的场合,校企合作创新也可以通过利用各个创新主体的优势,缩短创新时间,及时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也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校企合作创新能使参与创新的各个主体分散创新风险,起到鼓励技术创新的作用。校企合作创新对分摊创新成本和分散创新风险的作用与校企合作创新的规模和内容有关,一般来说,项目规模越大,内容越复杂,成本越高,风险越大。采取校企合作创新模式,能有效地摊低创新成本,分散创新风险,有利于鼓励更多的企业和高校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非常重要的优势是:校企合作创新能够促进一国企业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为一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及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校企合作创新的对象,一般不限于国内的企业和高校及科研机构,还
可以实行跨国合作,这对企业了解掌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使用最新科研成果,进入国际市场等具有重要作用。
(二)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劣势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及创新形式的多样化特点在给技术创新带来促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校企合作创新所带来的谈判及组织管理的复杂性。校企合作创新涉及到多个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创新主体,要就创新的目标及项目达成一致,需要经过充分的信息收集谈判与契约达成过程。在达成合作协议后,还要具体组织创新项目的实施。同样是由于涉及到多个主体,在各主体之间其经营活动目标及对创新项目的重视程度可能不一致,企业及高校的人员变动及内部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些都可能给创新的组织管理带来困难。校企合作创新所得到的成果属于多个不同组织和创新主体所有,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新的成本。校企合作创新是在企业和科研部门及高等院校的合作,有面临着技术转让方面的问题。企业要对合作对象的技术转让行为进行限制,使其转让不危及自身利益,或者采取一些补偿措施将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据为己有,而这可能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国外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很早就致力于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方式,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还促进了高校与企业之间人力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发展起到了现实可行的借鉴作用。(一)大学与企业合作研究在美国,受到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和斯坦福大学在“硅谷”所起的重大作用的激励,美国大学与工业界的联系近年来发展日益迅速,甚至被认为是“美国80
年代科学技术政策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为了鼓励工业界与大学建立联系,1972年尼克松总统向国会提交的咨文中主张,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标准局“要确定有效方法以刺激非联邦机构对科研活动的投资并改善应用成果的情况”。
对此,国家科学基金会以各种类型的大学-工业界相互联系的实验性计划做出了反应,其中有“试办大学-工业界合作研究中心”、“试办创新中心”等。五年后,又制定了大学-工业界合作研究项目计划。国家标准局在1973年制定了“技术激励试行计划”。第96届国会又通过了另外一些立法,目的在于鼓励各种创新思想和技术商业化。总之,他们把开展大学-工业界的合作研究看成是国民经济政策中的一个积极而重要的因素。
通过大学与工业界合作研究的方式,使得大学的科研方向适应市场走向,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了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认识到,如果美国
想在技术迅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世界上有一个光辉的未来,如果美国想妥善解决在经济竞争、国家安全、公众生活水平等方面的需要,那么,就应在联邦政府、大学和工业界之间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目前美国已建立了上百个大学-工业联合体。
(二)建立校企之间的联络机构美国为了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设立了许多专门联络机构,包括“咨询公司”、“联络办事处”、“大学专利公司”、“综合服务机构”等。“咨询公司”属于大学的半商业性组织,在向企业推荐科技人才的同时,还推销大学科技人员对企业的咨询服务;“联络办事处”是为大学科技人员与企业、公司之间建立联系提供方便。如向前来了解大学情况的公司和企业介绍大学的研究与开发情况,帮助企业与大学科技人员确定和执行有关协议和计划;“大学专利公司”的作用是帮助大学教授们确定有利的研究项目,承担在世界范围申请和保护专利权的费用,并负责
卖给愿意成批生产的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则是一种向企业提供综合性而不是单项式服务的机构,除了向企业提供技术方面的服务外,还包括专利咨询、行政管理、领取许可证、市场评估、财政规划等方面的服务。
在英国,也建立了许多专门负责高校与企业合作的联络机构,为高校科研成果寻找市场,将企业的课题和经营动态介绍给学校,在人才流动上起牵线的作用。英国政府还倡导成立地区专业俱乐部,增加高校教师与企业界人士接触的机会,为他们交流信息和合作提供场所,也为人才流动提供方便。瑞典则在国立大学中建立了由政府、学校和产业部门三方代表组成的“工业联系办公室”,既促进校企合作,也促进高校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德、法、加、日等国也都建立了许多类似的联络机构。
(三)建立科学园或科技开发区科学园是由作为智力核心的高等院校以及座落在高校校园内或附近的、并且拥有很强研究能力的高技术企业组成,它是以高校为核心,与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相结合,三位一体建立起来的高技术密集区。它培养高科技人才,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有巨大的技术辐射功能,是高技术公司的“孵化器”。如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科技园”等,它们都是凭借高校雄厚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加速大学高新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实践证明,科学园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它在科学新领域和工业技术前沿增进了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合作,促进研究成果及早地转化为商业应用,并加速了技术创新进程。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实施策略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是企业和高校或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根据自身发展要求自由寻找合作对象的技术创新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创新主体必须综合考虑其自身
经营实力、优势和劣势,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采取有效的合作方式,以有限的成本达到理想的目标。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综合考虑合作双方的技术及经营优劣势及合作成功后可能产生新的情况。校企合作创新虽然是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但如果没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有可能造成利益损失,如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等。因此要优先选择那些没有进行产业化经营而又有较强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事先确立利益分成或知识产权分配及处理方案,为今后的顺利合作打下基础。
在校企合作创新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各种创新形式的优劣势,选择那些成本最低、但效果最好的合作形式。在选择的过程中,要对创新的预期效益和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必要时
还应该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评估。要处理好校企合作创新的管理,它包括创新前的决策计划、创新过程中的控制以及创新成果实施的使用管理等几个方面。创新前的决策和计划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创新项目、时机和伙伴,做好成本和费用的估算;创新过程的管理主要是对创新的进度及创新成果与创新目标的契合度进行控制,确保创新按照创新合作双方的要求进行;创新成果形成后的管理则是对成果的商业化过程进行的管理,一项创新是否成功,最终还要看其商业化应用是否取得实际效果。因此,要在生产组织、市场开发销售等方面予以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参考文献:1.方德英等.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孙福全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基本经验及启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下面红色为工作计划模板,不需要的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工作计划
一、近期今年是在新的工作岗位工作的年,是熟悉工作,履职,方法,积累经验的一年,年中“转变,”,即转变工作角色,工作职责。转变工作角色:参加工作近十年了,从事的工作一直都单一,以至于对行业的工作所知甚少,以至陌生,县办公室全县的核心机构,工作涉及到全县各行各业,对此,在思考问题,事情时,跳出以前在的思维,摆正的位置,全局意识,转变工作角色。工作职责:办公室对工作安排,尽快熟悉的工作和职责,熟悉县办公室的规章制度,工作要求;熟悉县办公室总体工作及年初工作,工作任务;三虚心办公室同志的,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干中学、学中干,工作的运行和问题的程序;四要与科室同志总结前期工作,工作努力方向。二、中期在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熟悉工作方的前提下,明年,自身锤炼,政治素质、能力、工作绩效“三个提升”。提升政治素质:要善于从政治角度看问题。面临的情况多么,要从政治角度分析判断问题,清醒头脑。二要政治敏锐性。密切关注时事、时事,网络、报刊、电视等,敏锐把握方针政策动向,工作的性。要高尚的政治品格。眼界宽广、胸襟广阔、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原则。提升能力:提升写作能力。理论学习,注重平时公文写作中的锻炼,注意办公室同志撰写材料的学习,能交办的新文件拟稿任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说话训练,汇报工作、简洁、清楚。提升办事能力。领会工作内容,勤于思考,能工作职责或交办要求,的任务。提升工作绩效:虚心、同志、等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教训,工作,优质的工作。调研、信息报送等工作,能超额办公室下达的工作。
三、远期学习,的先进和作风上的优良;锻炼,服务意识和的。服从组织、安排,善于思考、创新,能独立且出色工作。四、工作措施1、学习。学习是历史使命,选择学习选择进步,学习进步,放弃学习放弃进步,学习终身任务和长期实践的,要学习“身强体健”。一要、、和“”思想的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主观世界,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的、深度和深化上下功夫,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另一要办公室知识的学习,守纪律、知程序、明内容、讲方法,学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2、踏实工作。踏实工作,才能业绩,艰苦奋斗,工作才会一句空话。“两个务必”是党员的作风,在任何时候都要艰苦奋斗,都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时候都应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干劲,投入工作中,切实履好职,认真服好务。3、善于调研。调研是头脑清醒,认识超前,工作进步的途径。在繁忙的事务工作中,应安排,抽出对所从事的工作调查,从不同的途径的工作情况,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改进工作方法。要善于调研,乐于调研,调研的知识结构,对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和方面工作的熟悉,工作的能力。4、勇于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事业发展的动力;创新,使人充满活力与朝气。一名党员、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方针政策、规章法纪、制度程序范围内,为工作、工作质量,更应在工作方法等新的,在的工作岗位上性地工作。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我相信,在的下,在办公室同志的帮助下,的不懈努力,会面对挑战,把握机遇,使进步,一名新下合格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大学团支部工作计划
经过两年大学生活的锻炼,我们步入了大三。我班团支部在这两年中稳步发展,开展了形式多且富有意义的活动,取得了诸多样成绩。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全班广大团员对我支部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携手面对风雨,走过光辉,共同见证07小教本一团支部的成长。紧张而繁忙的大三已经开始,我们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更需要把握好正确的思想方向,提高政治觉悟。为使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把团支部建设提高到更成熟的层面,特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以此鞭策。
一、指导思想:高举十七大精神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团支部和谐发展为主线,引导全班争先创优,开创支部特色。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两会工作报告,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牢固构筑青年一代的强大精神支柱。贯彻落实学校以及学院关于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部署,不断加强团的能力建设,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二、工作宗旨:本学期将在上一学年的基础上继续以思想建设为重点,在理论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学习中时刻注意提高同学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以思想建设带动“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促进思想建设。并且不断鼓励同学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三、工作重点:1.组织支部成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心时事,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校、院、班组织的活动,遵守政治纪律,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2.明确团支部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各类会议。根据校及院
团委要求和社团团建工作委员会工作任务及思路,结合本学班特色定期召开团支部会议,加强团支部成员之间的思想沟通,广泛征求班级成员意见和建议,确定下一阶段团支部的活动。
3.集体意识是工作的灵魂,团支部成员要团结一起,培养支部成员强烈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要树立以集体注意为核心的价值观。密切联系同学,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有对工作忠诚的责任感、对广大同学高度负责的热情和用语克服困难的精神,能够以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热情,真正成为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核心。4.抓住建国60周年、“12?9”运动,冬季招聘会等契机,依据团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积极参与、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活跃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每个团员的特长,开展生动、活泼、健康的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等第二课堂活动,做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达到既锻炼学生能力有提高素质的目的。5.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的考察和发展工作,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四、具体计划:
(一)9月份,新学伊始团日活动目前暂定主要涉及三项内容,一总结过去,展望新学期。鼓励全体同学对自己的学习及事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二是倡导积极锻炼,健康饮食,铸造良好的体魄以更好地回馈社会;三是开展秋冬护肤保养讲座,加强我们班广大女生的护肤保养意识。缤纷女生,多彩生活。
(二)10月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为活动契机,开展爱我中华系列团日活动。增强班级广大团员青年为祖国强盛而奋斗的决心。通过举办此次系列活动充分展现07小教本一全体同学热爱校园、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形式可丰富多样,内容视情况具体安排。
(三)11月份,利用节假日组织团员青年到北雁荡(暂定)游历,欣赏自然风景,开展野炊野餐、对诗联句等精彩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并让全体同学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
(四)12月份,拟以冬季招聘会为契机,组织同学服务工作现场,感受就业压力。鼓励同学积极复习迎考,加强考试诚信教育。并且作好本学期总结以及团支部的总结工作。五、结语:
一个班级的思想建设无疑会影响到这个班的整体面貌,这给我们团支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任团支部如一股新鲜“血液”,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这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听取大家对我们学会团支部的意见,服务大局。在老师、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们有信心把我班团支部建设成为“文化素质好,思想觉悟高,各方面综合素质优秀”的优秀团支部。我们也正朝着这个目标而不断地努力着~
篇二: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
而且尽可能多地享受到政策性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通过活动的参与同当地政府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着眼于长远50膏生时代i原名商业经济研宄2008年34期万方数据发展如果涉及与高校的合作加强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那么企业更希望政府出面协调加以解决企业开始阶段的主动性并不突出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校企问的了解加深后
产学研合作中的企业动机及其角色定位
产学研是高校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高校和企业是活动的两个主体,对于高校而言,研究产学研合作中的企业动机和角色定位,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产学研的活动,本文对政府引导型、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型和学校主导型(企业依赖型)四种类型作了分析,提出了股份制是最稳定的合作方式。关键词:产学研企业动机角色定位
政府引导型产学研中的企业角色定位
当地政府是活动的主体,政府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通过产业政策的扶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目的地扶持支柱产业或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出面组织和召集,有选择地吸收有关的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整合各种科研力量和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必要时进行启动资金注入,以达到短期科研攻关,以及长期性质的产业升级的科研体系,同时加强人才培养,确保产业的人才需求。这一模式下,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是被动地参与,但由于有政府的行政支持,作为当地区域的经济增长点,比较容易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学校和企业的参与热情非常高,但他们之间均围绕当地政府的决策和要求进行,校企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就企业而言,企业参与的动机是多样性的,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通过执行政府的政策,寻求企业的增长点,做大做强企业,而且尽可能多地享受到政策性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通过活动的参与同当地政府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着眼于长远发展,如果涉及与高校的合作,加强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那么企业更希望政府出面协调加以解决,企业开始阶段的主动性并不突出,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校企间的了解加深后,才会主动进行沟通。总体上讲,政府引导型产学研的活动,企业往往不能完全按照自已的意愿进行参与,政府的决策是第一要素,企业往往首先考虑的角度,是服从政府、帮助政府、支持政府,相应对高校的重视是有限的。高校和企业的了解是建立在政府平台上的,只有开展一定阶段的工作后,有了对对方的认识和了解,才有可能形成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总之要把握适当的时机。这一类型往往是政府主持下的各种科技园或产业园,企业以高新企业为主。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中的企业角色定位
企业是讲求经济效益的单位,有些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主要是认同教育产业化的观点,通过办学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类企业会主动出击,寻求同学校的合作,达到参与办学的目标。合作学校主要是民办高校或职业技术学院,尤其在社会需求大,新兴的热门专业上,这些学校还不完全具备办学的条件,却具备很好的人才需求。从学校角度,期望借助企业人才优势和工作平台,快速开设热门专业。此时的企业充当教学主体的角色,企业处在合作的强势位置。这一办学模式下,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教师队伍的主体,生产车间就成为教学的辅助实验平台和实习基地,企业全方位地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同时,学生的日常学习成果可以结合企业的生产进行,甚至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学生的实验课题同生产活动紧密结合,优秀的实验成果可以作为生产任务的一部分加以完成,学生从中可得到直接的生产经验和动手能力实践,有时还可以得到直接的经济收益。而且这种教学过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确定正确的专业定位,知识点针对性强,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有机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很受学生和人才需求单位的欢迎。这种合作模式下,企业和学校是各取所需。企业借助学校获取办学资质,同校方分享了教育收益,增加了收入渠道。总体上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因此获得高额的回报。企业在取得回报的同时,也会付出必要的代价,即因为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部分科研人员因教学任务而精力分散,而且影响到企业的产品研发进程。这一模式下,企业还要时刻防备合作的学校办学能力的提升,逐步摆脱对企业的依赖,从而削弱企业的强势地位。出于这方面的担忧,企业会比较注意封锁各种信息,甚至包括基本的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方案。企业对学校方面的教学参与,基本持否定态度。
校企合作型产学研中的企业角色定位
高校与企业之间处在一种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是真正具备产学研一体化特性的合作模式。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及企业经营战略布局,从经济增长点和市场热点,寻求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技术,由于自身科研力量或者是课题方面人才的不足,不得不求助于高校,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企业某方面的瓶颈。在合作过程中,企业愿意提供自身的优势,高校的参与,则是从另一角度考虑的,主要考虑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形势,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从教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才培养的途径,从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率,提高高校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同时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这一合作模式下,合作双方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双方都是独立的主体,比较容易让双方认同。但校企双方价值取向是不一致的,大学以知识创新为目标,
企业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这是当前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成果的分享是另一个实际的问题,企业比较希望通过最低的成本动作,与高校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产学研”联系,保证在第一时间内获得高校的科研开发信息,从而以最经济的手段获得新项目或新产品的转化权利。不管存在什么样的情况,此类校企合作模式最为广泛。
学校主导型产学研中的企业角色定位
高校产学研活动自成体系,有专门的科研团队,有丰富的科技成果,甚至拥有以成果转化为主题的校办企业,而且运作正常,效益明显,高校处于强势地位。与此同时,学校从主动服务社会角度,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攻关服务,通过与企业合作,拓宽经费渠道,实现良性循环。企业从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品牌形象角度,扩大社会知名度,按照学校的愿望,参与学校教学或科研某些环节的活动。企业通过提供资金注入,寻求校方的科研团队解决企业急需解决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以及产品研发的瓶颈,主动寻求校方合作,这类企业由于自身存在较明显的软肋,往往抱着较迫切的心情寻求高校的合作,由于专业对接要求高,甚至于高校没有相关的专业,高校为了企业的要求,而不得不组织专门的力量进行攻关,投入的高成本,使得确定企业在同学校专业合作过程中更加艰难;还有一种处于校企游离状态,产学研合作浮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内容,学校和企业出于各自的角度,以追求社会影响,提升知名度为基本点,双方均处于独立的地位,缺乏相互的约束和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合作。在学校主导的产学研活动中,总体上企业的参与都是有限的,企业对高校的依赖程度高,企业合作的高校往往是国内的重点大学,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投入还不能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科研能力,企业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建立股份制的合作企业,是保障企业和高校合作的最有效形式。股份制有助于建立企业与高校间的平等地位;高校与企业通过资金、技术等形式参股,确定各自的份额,自一开始就解决了利益分配这一核心问题;有利于摆脱企业和高校的不同的价值取向的纠缠,以完全企业化管理理念和运作机制,直面市场,参与社会经济的竞争,从中实现利润共享,风险共担;股份制有利于实现科研、教育、生产分工下的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强化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创新规律,也是很好的技术创新机制,值得相关高校和企业加以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德平.提高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特区经济,2005(3)2.张金华.关于高校产学研办学模式的一点想法.教育与文化发展新论,2007(12)
篇三: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
高校产学研结合重要意义探求
摘要:产学研相结合既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高等院校必须以各种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结合,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关键词:产学研结合高等学校促进作用一、引言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尤其是高科技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大学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直接了。高等教育这种地位和作用的历史性变化,核心取决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高新科技成果向产业部门的转移。要做到这一点,高等院校必须以各种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结合,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二、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的重大意义产学研结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与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一样,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体系。它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其二,列宁、毛泽东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的实践和发展。产学研结合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它表明:其一,产学研结合是指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同企业的结合,包括两者同时和企业结合,企业是产学研结合的主体。没有企业参与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结合不属于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内容,当然涉及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生产的一体化,但是,不能把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生产的一体化等同于产学研结合。其二,产学研结合是实现科技、教育同经济结合的重要形式,是知识经济本身的要求,也是我们迎接知识
经济挑战的战略措施。其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高等院校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产学研结合是高等院校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不仅是高等院校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而且是实现国家“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这“两个根本性转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随着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化,科技对提高生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将成为科技开发和投入的主体。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高等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充分发挥三大职能,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研究和提供能够开发具
有市场潜力产品的科技成果,为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服务。高等院校通过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和科技成果,又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教育质量,并且通过科技成果转让和技术服务取得收益,开辟科研经费来源,改善办学条件,从而形成产学研各方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三、由“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引发的产学研对高等教育促进作用的思考“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概况“武汉·中国光谷”建设于2000年5月正式启动,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化基地。武汉是我国光电子信息企业的聚集区,也是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代表着我国光通信和激光领域的最高水平。因此,在武汉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是国家对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和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现实基础的准确把握,是将国家的需要、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这对
于发展区域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武汉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源和经济的新增长极,有效推动中部地区经济与国际经济融合与接轨,带动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意义十分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及趋势证明,将优势产业纳入相对集中的区域,共享技术、人才、信息、政策与管理等要素资源,更大程度地吸引国际知识、技术、资本等战略性资源,对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目前,“武汉·中国光谷”在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创新建设、金融资本的支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武汉·中国光谷”50km2范围内集聚了18所高等院校,56个省部属科研院所,65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名两院院士,20多万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5万在校大学生,每年有5万余名大学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拥有非常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武汉地区从事光电子领域研究开发的实体约占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总数的14%,其中国家部属4个,
高校属20个,共占总数的63%,分别占部委属总数的18%和高校属总数的20%。在武汉的科研体系中,高层次的光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力量占有重要地位。武汉东湖开发区己经成为我国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光电子信息科研和开发基地。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电科学院、717所为技术依托,以长飞、烽火、华工科技、长通、楚天激光为企业依托,以光纤光缆、光电端机、光电器件、激光工业设备、应用软件等为产业依托,构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而且极具规模的开发群体。近10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武汉在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高科技成果,成为了我国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基地。2000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光电子生产企业480多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08亿元,生产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光电子领域,是全国生产光电子产品最密集的地区。尤其在光纤光缆、光电器件、通信系统、激光设备、通信电源、软件等领域
形成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产生了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光电企业。产学研对高等教育促进作用的思考产学研结合促进了高校和企业,按社会的需要进行改革。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的弊端和高等教育系统固有惰性以及高校、企业之间的目标冲突,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系统长期与国民经济脱节,造成教学改革乏力,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互利互惠为原则的产学研结合无论是联合科研,还是联合培养人才,其结果必然导致大学按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从而有效地冲破了条块分割的局面,增强了院校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许多产学研结合的实例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已故主席波伊尔博士曾就我国产学研结合做出评价时指出,这种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大学和企业的联系,克服了大学自身的惰性,促进了大学按社会的需要进行改革。产学研结合开拓了学科建设的新路子,促进了专业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现行高校院
篇四: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
企业与大学联盟的重要意义
产学战略联盟是一种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形式。当前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产学研合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产学战略联盟是新形势下企业与大学共同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与大学合作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和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整合科技、教育和产业资源的有效机制。企业与大学的合作可以促进研究成果的应用,带动产业的成长以及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标签:产学战略联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多年来,我们通过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渐的缩短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并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推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形成了一批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柱产业。但是,多年来由于国内的企业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只大量的利用国外技术资源,而自主创新能力却没有能够同步提升;关键的产业技术和重大设备依靠进口的现象没有改进,甚至有些国有的重点大型企业落入了外资设置的知识产权陷阱,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从国外引进的世界一流先进设备与其本身的贫弱的创新能力形成强烈的对比。面对这种局势,不得不调动全社会的创新资源、激励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尤其要突出发挥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优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学研合作大量涌现,并已经逐渐成为了推动世界各国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了企业、地区与国家竞争力的源泉。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开放创新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层出不群,开放与合作成为了新时期企业成长与壮大的必由之路。另外,随着科技创新强度的增加,企业与大学功能的交叉与融合也进一步激发了两者合作的需求与欲望。
产学战略联盟是一种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形式。当前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产学研合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产学战略联盟是新形势下企业与大学共同发展的内在需求。
企业与大学合作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和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整合科技、教育和产业资源的有效机制。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促进产学合作提升到国家创新的战略高度,强调企业与大学的合作可以促进研究成果的应用,带动产业的成长以及提升国家的竞争力。以美国硅谷和128公路地区、英国剑桥科技园、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科学城、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和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充分驗证了产学合作的重要性。
1企业与大学合作是一项双赢的战略
随着企业与大学合作意愿的大幅提升,出资与大学合作研发其内部没有的专业技术,不仅可扩大企业研发的规模与范围,还可以分摊企业开发的风险。因此,产学合作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战略之一。面对产业环境的转变,企业只有不断研究创新,开发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保有竞争优势。大体而言,企业的研究人力素质优劣,攸关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但在研究组织与训练等方面,中小企业无法像大企业那样具有制度化和前瞻性。因此,从事新产品创新开发及研究组织的建立,便急需外界协助;面对此一困境,大学则可以协助企业从事研究创新,开发新产品及储备研发创新的能量。而最重要的是,大学的研究可以借着产学合作的机会扩展其研究领域,同时提升大学研究人员和学生对产业的关心,使大学成为一个具有挑战精神与竞争力的地方。企业与大学的合作,若是基于资源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原则,则可以建立产业界与学术界合作的多元渠道,除了使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之外,也可帮助大学的教育发展以及使其专业水准更具竞争力。因此,产学合作是一项双赢的战略。
对于大学来说,产学合作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在企业获得实务经验后,及时将产业的最新信息传递给学生。除了能够改进教学品质外,更能够确保学生们未来适应职场上的技能需求、符合专业能力标准。所以,产学合作能加强教师与学生对产业现状及专业需求的了解,更加有助于学生在未来顺利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2全球化竞争促使企业必须与大学开展紧密的合作
全球化竞争已日趋激烈,各国产业的形态从劳力密集型转为技术密集型,随着知识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企业为求得生存,必须持续的投入创新研发的经费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来提升产品的服务创新能力和附加价值,提高企业本身的核心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这样才可以在以知识为导向的时代中生存并获取利润。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下,知识技术的快速革新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已经改变原有的竞争环境。企业无法再像以往一样可以采取被动的方式,而是必须要主动积极的提升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为了追求更长久的存活与兴盛,必须持续更新知识与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是一个产业发展核心的过程,但是在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又往往拥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同时,一个有竞争力的研发团队需要有优秀的人力资源和高阶的设备仪器,所以,厂商往往因为这两点转而寻求外界援助。对于大学来讲,由于科研资金短缺而转往外界寻求资金赞助也越来越多。基于上述观点,各国政府开始认知到产学合作对一国知识创新与新技术研发的重大作用。
3大学创业职能的兴起也进一步推动了大学与企业的合作需求
随着大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主体地位的突出,大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创业服务(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即发生了第二次学术革命,这标志着创业型大学的诞生。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化”成为大学新的使命。大学需要提升自己知识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这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大学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三个:人才
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越来越显得重要,而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将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为社会创造财富。
大学创业职能的出现强调大学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通过发展高科技、催生新产业等途径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大学创业职能还强调与政府、企业建立紧密的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各重要的是大学创业职能强调大学内部组织的变革,即从学科型组织向创业型组织的转型。创业型大学具有企业的某些特征,强调大学与企业合作建立研发中心、联合人才培养、广泛开展技术转移活动、联合承担国家攻关项目、开办衍生企业等。这些都表明了大学创业职能的出现为企业与大学的合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4创新型国家建设强调必须以产学战略联盟为突破口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已经开始着手开展合作,有关的主管部门也推出了多项产学研合作的试点工程,这些试点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要求。从1992年国家两委一院提出“产学研联合开发合作工程”,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在这期间,我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积极的运作、实施,通过专家咨询、技术转让、共建技术中心、共同研发、共办大学科技实体等多种形式的产学联合,有力推动了经济、科技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并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重要突破口,全面推进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这标志着我国产学研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一五”期间我国产学研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为:企业的主体地位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日益紧密;加强统筹协调,产学研合作模式各具特色;条件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产学研合作环境不断优化。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把产学研合作提升到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突破口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攻坚战的高度,这是新时期产学研合作的战略定位。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完美结合,从而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过去三十多年中,我国推行了多项改革制度和措施,对我国的科技系统运行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制度和措施,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科技系统内部,还有很多的突出问题没有解决,主要有:很多重点骨干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主体分散独立、创新项目重复建设、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创新整体运行效率低下、大学和科研院所尚未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直接的主导作用,还没有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因此,加强企业与大学的合作可以集成优势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的合作,可以增强科研、教育、生产等这些不同的社会分工环节在功能和
资源优势上协同与集成;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在上、中、下游的对接和耦合;可以将产业发展的规律与技术创新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对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在研发投入上不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力,实现产学研紧密的结合,对于推动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五: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
高校与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高校逐渐突破了传统教育体制的约束,探索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机制,在产学研方面不断进行深度合作和创新,以期进一步提升双方科研创新水平,实现优势互补,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但在校企产学研合作推进过程中还遇到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以更好地拓宽合作空间,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和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共赢。论文对当前高校与中小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全面论述和分析,以供参考。
【Abstract】Withtheeconomicdevelopmentandsocialprogress,theuniversitiesgraduallybraketheconstraintsoftraditionaleducationsystem,exploretheexchangeandcooperatesysemwithenterprise,continuetocarryoutin-depthcooperationandinnovationinresearch,inordertofurtherenhancethelevelofscientificresearchandinnovation,realizethecomplementaryadvantages,laythefoundationforlong-termdevelopment.However,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tobesolvedintheprocessofpromotingthe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onbetweenuniversitiesandenterprises.Inordertobetterbroadenthecooperationspace,achievetheeffectiveconvergenceandresourcesharingbetweenthetwo,andultimatelyachievewin-winsituation.Thispapergivesacomprehensivediscussionandanalysisofthe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onmodebetweenuniversitiesand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forreference.
标签:高校;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
1引言
近年來,产学研结合模式在我国逐渐兴起,并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很多高校和中小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在培训、科研等方面进行尝试,以期进行资源的有效融合对接,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2产学研合作基本内涵论述
2.1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出背景
产学研合作理念是由英国著名学者弗里曼在1987年提出来的,随后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理念。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引入产学研合作理念,主要是在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企业之间进行探索。一方面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科研开发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和实现技术创造和转化的使命。尤其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高校对科研成果和创新的需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够通过与企业合作,更好地进行科研成果应用和创新,从而提高其应用能力和知识转化水平。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近年来面临的市场压力越来越大,加上资金、技术、人才储备和力量相对薄弱,需要高校人才支撑和科
研成果支持[1]。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双方需求一致性和发展共性,高校和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渐入佳境,成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重要模式。
2.2产学研合作的定义
产学研合作主要是指高校和企业共同开展科研或者创新,企业一般提供资金支持,高校提供知识和设备支撑的一种现代化合作模式。
2.3产学研合作对高校与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
这种共担风险、共享资源和利益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人才知识转化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发展、长远发展。高校与中小企业之前进行产学研合作,能够进一步弥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弱势,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对于高校而言,能够利用中小企业提供的资金,加大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领域转化,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可以说高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和资源支持,中小企业为高校提供资金支撑和技术改进建议,双方共同促进,互相影响[2]。
3当前高校与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遇到的阻力
通过对近年来高校和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实践调研总结可知,两者在合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阻力,影响高校和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和融合。主要原因有:
第一,高校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存在差异,影响深度融合。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基础是中小企业要有这方面的科研需求,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现有的技术、资源和科研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竞争需求,所以寻求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以解决企业发展困境和科研难题,从而开发出更高端的技术和方法指导企业运营。而在高校,其发展目标主要是提高科研成果数量,所以对理论科研成果比较重视,对于成果具体应用、转化情况探索很少,甚至很多科研成果可操作性不强、可转化空间不大。高校追求科研数量与中小企业追求科研成果转化率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合作进展缓慢,空间发展不够。第二,高校与中小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认识上存在差异。高校认为自身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高等学府,所以比较注重形象和声誉,更喜欢和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对于中小企业主动合作积极性不够。中小企业往往比较重视经济效益,缺少战略发展规划和判断,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积极意义认识不够,加上资金能力有限,产学研合作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效益,所以合作意识不强。
篇六: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
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
摘要:本文讨论了校企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深刻阐明了校企合作的内涵与层次,着重分析了产学研结合的“二二三三”合作模式,即以工程项目为纽带,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平台,以“人才培养质量”和“产品开发”为突破口,使学校成为企业的咨询服务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使企业在获得需要的人才的同时获得了科研成果,得到了实惠,使学校的教师队伍受到工程训练,整体素质提升,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生通过现场实习或项目开发掌握了技能,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结果。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二二三三合作模式一、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趋势
1.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
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简单地说就是工作在第一线,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技术员、调试员、编码员、测试员、检验员、管理员等。因此应按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作为最高原则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订单式”培养正是这种需求的集中体现,应大力推广和提倡。同时,学校也应针对企业所需的产品与技术进行开发,以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研发产品和技术服务三大功能。为使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无缝衔接,与技术发展方向合拍,就必须依靠和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学者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的研讨、教学计划的制定。为此,我系组建了由企业技术主管、政府部门、扬大学者参加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审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有力地指导
1
和促进了我系的专业建设。2.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需要真实的现场环境
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在于它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其核心是能力本位。这种能力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断磨练,有些课堂上无法传授的经验和应变方法,更需要学生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亲自体验,反复训练,逐渐积累才有可能掌握和形成。
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教学中,必须坚持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有些环节可以在校内完成,如某些技能训练,故障排查的实训等,有的还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训练来实现,这样也可弥补实验实训室某些硬件条件的不足。最近,我系正在开发即将完成的虚拟电工电子实验室就是这样一个系统。但是,校内实训场所同真实的生产现场相比,在真实性、先进性、复杂性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离开现场工作环境和实际工作经历的亲自体验是难以达到的。显见,现场实习环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此,除了具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之外,建设一批关系密切,技术先进,管理到位,数量足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不可缺少的条件。
目前,我系共建了8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5个挂牌,1个为省级大学生实训基地。近期,我们将进行遴选,确定其中条件较好,组织落实,确有实效的3~4个。
3.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完善学校实践教学条件的需要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有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在当前教育
投入普遍不足的现状下,特别象我们这样国家不拨一分钱的民办高
2
职院校,只靠学校自身是难以解决的。即使发达国家,也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每个专业都要办一个工厂作为学生的实训场所。因而,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有形资产和资源优势,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实现社会资源教育化,以完善学校实践教学体系。这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二、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提升产学研结合层次。校企合作的内涵是不断丰富的,合作的层次也是逐步深化的。1.在合作内涵上,着重做好三件事情。合作内涵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的培养与聘任,教学设施建设,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学生的培养与就业等十分广泛。但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应着重做好三件事情:第一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企业是人才的接受者,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最有发言权,由企业人士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为供需双方搭建了一个直接对话的平台,也是学校联系企业,政府部门,教育专家的纽带,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质量标准,实践环节的论证与审定,在专业建设中起着指导,领航,把关的重要作用。第二件: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加强对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人力资源是高等职业教育十分宝贵的可利用的社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支持帮助学校解决实践教学中的困难。同时学校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实习指导老师或承担一定的
3
教学任务,发挥其技能专长,这将是学校“双师队伍”的最好补充和不可多得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三件:重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独特作用,促进和推动学生就业工作。
现在企业用人观念已发生很大变化,他们不仅看文凭,更看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或实习实训期间,利用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组织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企业,懂得生活。教他们怎样做好工作,怎样从一个自然人到成为一个社会人。此外,我们还把企业老总请进来作专题报告,讲述如何成人,成才,创业;如何使自己成为企业和社会所欢迎的人。这种鲜活的现实教育,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深刻影响。从而,帮助和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就业。
2.在合作层次上,不断深化和提升。随着校企双方合作关系的发展,大体要经历初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形成三个不同层次。•初期:学校到企业参观学习,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作报告,这是浅层次的合作•发展期:企业安排学生实习,给予技术指导,优先选用毕业生,
参与教学计划制定,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等。这是较深层次的合作,目前我院大部分系科都是属这种情况。•成熟期: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承担教学任务,指导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学生在
4
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习实训或顶岗实习;学校利用自己的所长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培训企业职工,参与企业产品设计,技术攻关等。此时,学校与企业便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是深层次的合作,是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去做的。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高职院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院所具有的科研实力,而人才质量最终要由社会和企业来鉴定。科研成果必须要得到企业的承认才能创造效益。因此,能否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和开发出受企业欢迎的产品,就成为深化和检验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与重要标志。三、推进“二二三三”工程,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1.基本内涵以工程项目为纽带,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平台,以“人才培养质量”和“产品开发”为突破口,使学校成为企业的咨询服务中心,产品研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使企业在获得需要的人才的同时获得了科研成果,得到了实惠,使学校的教师队伍受到工程训练,整体素质提升,提高了学校的驰名度和影响力,学生通过现场实习或项目开发掌握了技能,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结果。这一模式,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2.主要工作——在技术服务方面,我们与扬州索行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完成了扬州技师学院多媒体实验室建设。我系郭振民、林玉祥和陈天文等多位教师被扬州市政府,广陵区政府和浙江高自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聘为科技顾问。增强了江海学院信息工程系在
5
社会上的影响力。——在技术培训方面,我院与年销售额在250亿的神州数码网
络公司组建了神州数码江海学院网络学院,扬州培训中心,利用我院良好的网络实验设备,于2006年12月1日-4日举办了第一期神州数码网络技术培训班,有省内近40个学员参加培训。今年6月份将举办第二期网络培训班。2006年暑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为琼花集团中层干部进行为期5天的计算机培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技术开发方面,我们与扬中科泰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合作,经过半年多辛勤工作,终于研制成功了JH-XXI型电子技术综合实训系统,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大专院校,综合了电路,模电,数电,单片机,EDA技术与可编程技术于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化、综合性的实验实训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近期,将由扬州市科委组织鉴定。有为才有位,只有学校真正成为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产品研发中心,校企合作才有稳固的基础,产学研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继续发展。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需要良好的运行机制作保障,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
政府的提倡和推动,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深入进行的催化剂。从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看,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目前,江苏省正酝酿出台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若干意见,鼓励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这对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两个主体。作为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
6
开发产品和技术服务的三大功能。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所具有的科研实力。我们务必痛下决心,以迎评为动力,狠抓内涵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科研实力,用优质的人才质量和先进的科研成果,赢得企业的认可,赢得社会的认同,走出一条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创新之路,共同创造江海学院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1]史士本,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2]姜华斌、张新民,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第4期;[3]扬宏志,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办学水平,http://www.pyu.edu.cn/index.html作者简介:郭振民,男,教授,1941年11月生,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编委,“现代电子技术”杂志编委;江苏省科技厅和扬州市科技局评审专家。陈天文,男,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青年教师;
7
篇七: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
产学研合作的意义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效劳企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经过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开展的根底上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那么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开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研共赢〞。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为乙方的长远开展、战略定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展。
2、根据乙方提出的高新技术工程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及时创新。帮助乙方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帮助以防进行质量攻关。
3、帮助乙方解决产业优化中制约产业开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技术工艺问题管理问题,把大学的技术成果优先提供应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协助乙方做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1、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为甲方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合作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为甲方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2、接受甲方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甲方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大生产试验条件。〔三〕、成果、产权及保密事宜四、合作期限合作时间自签订协议之日起有效。合作过程中需增加条款工程或终止合作,可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商定签署新的合作协议或终止协议。五、其它1、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可协商签订更加具体的单工程协议。2、其它未尽事宜根据具体情况双方再行协商。3、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保存一份。甲方〔公章〕:
代表〔签字〕:乙方〔公章〕:代表〔签字〕:
年月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不要轻易放弃感情,谁都会心疼;不要冲动下做决定,会懊悔一生。也许只一句分手,就再也不见;也许只一次主动,就能挽回遗憾。世界上没有不争吵的感情,只有不肯包容的心灵;生活中没有不会生气的人,只有不知原谅的心。感情不是游戏,谁也伤不起;人心不是钢铁,谁也疼不起。好缘分,凭的就是真心真意;真感情,要的就是不离不弃。爱你的人,舍不得伤你;伤你的人,并不爱你。你在别人心里重不重要,自己可以感觉到。所谓华美的转身,都有旁人看不懂的情深。人在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很多,能陪你一生的人却很少。谁在默默的等待,谁又从未走远,谁能为你一直都在?
这世上,别指望人人都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人心只有一颗,能放在心上的人毕竟不多;感情就那么一块,心里一直装着你其实是难得。
动了真情,情才会最难割;付出真心,心才会最难舍。
你在谁面前最蠢,就是最爱谁。其实恋爱就这么简单,会让你智商下降,完全变了性格,越来越不果断。
所以啊,不管你有多聪明,多有手段,多富有攻击性,真的爱上人时,就一点也用不上。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谁在你面前很聪明,很有手段,谁就真的不爱你呀。
遇到你之前,我以为爱是惊天动地,爱是轰轰烈烈抵死缠绵;我以为爱是荡气回肠,爱是热血沸腾幸福满满。
我以为爱是窒息疯狂,爱是炙热的火炭。婚姻生活牵手走过酸甜苦辣温馨与艰难,我开始懂得爱是经得起平淡。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不要轻易放弃感情,谁都会心疼;不要冲动下做决定,会懊悔一生。也许只一句分手,就再也不见;也许只一次主动,就能挽回遗憾。
世界上没有不争吵的感情,只有不肯包容的心灵;生活中没有不会生气的人,只有不知原谅的心。
感情不是游戏,谁也伤不起;人心不是钢铁,谁也疼不起。好缘分,凭的就是真心真意;真感情,要的就是不离不弃。
爱你的人,舍不得伤你;伤你的人,并不爱你。你在别人心里重不重要,自己可以感觉到。所谓华美的转身,都有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人在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很多,能陪你一生的人却很少。谁在默默的等待,谁又从未走远,谁能为你一直都在?
这世上,别指望人人都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人心只有一颗,能放在心上的人毕竟不多;感情就那么一块,心里一直装着你其实是难得。
动了真情,情才会最难割;付出真心,心才会最难舍。
你在谁面前最蠢,就是最爱谁。其实恋爱就这么简单,会让你智商下降,完全变了性格,越来越不果断。
所以啊,不管你有多聪明,多有手段,多富有攻击性,真的爱上人时,就一点也用不上。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谁在你面前很聪明,很有手段,谁就真的不爱你呀。
遇到你之前,我以为爱是惊天动地,爱是轰轰烈烈抵死缠绵;我以为爱是荡气回肠,爱是热血沸腾幸福满满。
我以为爱是窒息疯狂,爱是炙热的火炭。婚姻生活牵手走过酸甜苦辣温馨与艰难,我开始懂得爱是经得起平淡。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双方本着效劳企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开展的根底上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一致同意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那么
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加快企业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我市相关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开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统,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校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开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为乙方的长远开展、战略定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展。
2、根据乙方的需求,可协助乙方做好编制企业的开展规划,并指导企业开展规划的实施,双方领导建立定期协商机制,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为今后的长期合作及时作出相应的决策。
3、根据乙方提出的高新技术工程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4、帮助乙方解决产业优化中制约产业开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把建管学院的技术成果优先提供应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5、帮助乙方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标准的推广应用,帮助乙方进行质量攻关。
6、协助乙方做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工作。
7、根据乙方的需求,在可能的情况下,派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企业的业务管理和技术工作。
8、优先为乙方提供秀的毕业生,推荐企业急需人才,配合乙方定向培养学生。
〔二〕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充分利用企业的工程优势和行业影响为甲方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和校外实训根底,并合作共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为甲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2、优先接纳甲方毕业生进行生产实训和就业。
3、接受甲方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我公司成为实习基地为,甲方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
4、为甲方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供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建设性意见。
5、根据乙方的具体情况和甲方的需求,推荐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作为甲方的兼职教师。
6、配合甲方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等工程的市场,及时向甲方提供行业最新的市场信息。三、合作期限
合作时间自签订协议之日起有效,合作过程中需增加条款工程或终止合作,可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商定签署的合作协议或终止协议。四、其它
1、合作期间双方共同保守合作工程及企业的技术和商业秘密。2、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可协商签订更加具体的单工程协议。3、其他未尽事宜根据具体情况双方再协商。4、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保存一份。此页无正文甲方(签章):乙方(签章):负责人签字:负责人签字:日期:二○一五年八月十日日期:二○一五年八月十日甲方:
乙方:
根据“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和“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开展〞的原那么,甲方与乙方经友好协商,就甲乙双方开展长期全面产学研合作,达成如下协议:
、根据甲方企业开展的需要,对具有前瞻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甲、乙双方组成联合课题组进行研究攻关,联合申报各级政府的有关科技攻关方案工程。
、在保障甲方生产有序进行的前提下,甲方依据相关方案安排,为乙方师生提供专业参观、实习、见习和科研试验的条件。乙方创造条件开设与甲方经营生产实际需要有关联的专业和专业方向。
、乙方根据甲方需要,为甲方“订单式〞定向培养本科生,学生在假期可到甲方实习,毕业后,甲方按择优录取的原那么优先加以录用。
、甲乙双方本着人才资源共享的原那么,开展人才交流:甲方选派科技专家为乙方学生授课、指导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乙方选派科技专家帮助甲方开展科学研究和生产管理活动。
、甲乙双方开展其他有利于双方开展的交流活动。
、本协议书有效期:自由双方协商修订。
年月至
年月,假设有变动可
、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保存贰份。协议中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
乙方: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年月日
年月日
技术领域:高技术效劳
生产企业:
合作院所: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北京市
有效期限: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双方本着效劳企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开展的根底上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一致同意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那么
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加快企业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我市相关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开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统,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校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开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为乙方的长远开展、战略定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进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展。
2、根据乙方的需求,可协助乙方做好编制企业的开展规划,并指导企业开展规划的实施,双方领导建立定期协商机制,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为今后的长期合作及时作出相应的决策。
3、根据乙方提出的高新技术工程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4、帮助乙方解决产业优化中制约产业开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把建管学院的技术成果优先提供应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5、帮助乙方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标准的推广应用,帮助乙方进行质量攻关。
6、协助乙方做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工作。
7、根据乙方的需求,在可能的情况下,派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企业的业务管理和技术工作。
8优先为乙方提供秀的毕业生,推荐企业急需人才,配合乙方定向培养学生。
〔二〕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充分利用企业的工程优势和行业影响为甲方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和校外实训根底,并合作共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为甲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2、优先接纳甲方毕业生进行生产实训和就业。3、接受甲方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我公司成为实习基地为,甲方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4、为甲方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供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建设性意见。5、根据乙方的具体情况和甲方的需求,推荐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作为甲方的兼职教师。6、配合甲方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等工程的市场,及时向甲方提供行业最新的市场信息。三、合作期限合作时间自签订协议之日起有效,合作过程中需增加条款工程或终止合作,可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商定签署的合作协议或终止协议。四、其它1、合作期间双方共同保守合作工程及企业的技术和商业秘密。2、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可协商签订更加具体的单工程协议。3、其他未尽事宜根据具体情况双方再协商。
4、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保存一份。此页无正文乙方〔签章〕:负责人签字:日期:二。一五年八月十日日期:二。一五年八月十日Download!!!
篇八: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
每年各个企业多少都会有订单量猛增和用工荒的阶段随着企业的迅速发企业面临着招工困难等情况而且招来的工人文化素质各不相同这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企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但是部分企业没有自己专业的培训团队和专门的培训机构使是有培训团队的单位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所有员工的素质此时职业院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最好选择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功能借助学校的师资场地等软硬件资源从而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校企合作意义三篇
篇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而理工科院校则是为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服务的,致使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中间出现断层,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而地勘单位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致使人才结构不合理,学术理论基础不强,地质人才出现断层等问题,当前,地勘单位正处在起步上升的最佳时期,怎样使地勘单位与地质类院校进行合作,弥补当前各自的不足,是一个迫切的问题。目前流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
是“请进来,走出去”等等。不同的方式,各有所长,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重在“结合”。因“地”制宜,即根据学校条件、专业要求来决定校企结合形式。目前,最佳的方式是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的合作。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所拥有的智力资源决定了它们适合开展科学研究和结合产业升级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即投入主体、研究主体、利益分配主体和风险责任承担主体。而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以利益共享来缔结。产、学、研结合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可推动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通过合作流向企业,与企业的生产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技术的新组合;通过科技人员之间、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及生产工人之间的互相沟通与交流,实现了人才的新组合;产学研各方面掌握的各种信息包括最新科技动态、新技术研制和新产品生产过程、生产供需和政策法规信息,通过产学研的结合汇集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有效组合与综合利用;产学研各方共同建立的新经济技术实体,为知识与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组织资源,提高了企业组织的整体有效性,保证了创新所需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的稳定供给和有效组合。这种互相需求、互相依赖的关系是产学研相结合关系能够维持的基础。大量的实践有明:产学研结合是生产要素进行新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结合,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与互补,获得经济效益,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反过来,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也促使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进行新一轮知识创新,吸收企业继续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等。企业能不能
及时提供这些信息,学校能不能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信息,这是能否真诚合作、实质性合作的前提。因为如上所述,职业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技术性能的创新能力。只有双方都注意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并以此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这样的结合才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企业聚集着一大批生产、服务
实践证明,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从学院角度,希望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产学研结合上取得突破并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今后除了实习基地建设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将逐步推广到合作建设专业实验室,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等其它合作形式,促进高校及企业加速生长。
篇二: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该根据国家教育教学体制的要求,加
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不断地为企业培养和提供适应企业发展的高质量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目前全国有1100多所职业院校,均面临招生困难、生源数量减少的问题。生源的减少就会导致经费紧张,进而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大大缓解了学校的这一问题,各个学校在招生时扩大招生范围,许多偏远地区的学子因经济条件的制约而与大学失之交臂,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开展也解决了部分学生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学生在入学后选择校企合作班,每年定期去企业实习,一方面实习所得的部分工资可以缴纳学费,另一方面剩余的工资也解决了学生的生活支出。
每年各个企业多少都会有订单量猛增和用工荒的阶段,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招工困难等情况,而且招来的工人文化素质各不相同,这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生存,企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但是部分企业没有自己专业的培训团队和专门的培训机构,即使是有培训团队的单位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所有员工的素质,此时职业院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最好选择,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功能,借助学校的师资、场地等软硬件资源,从而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
学生可以非常有针对性的找工作,另外即便是在人才市场上,绝大部分企业也希望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但是这对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却是不切实际的,通过校企合作,并按照企业实际的要求另学生参加工作,通过实践获取工作经验,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所录用新员工的要求,既有了工作经验,也锻炼了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
来完成指定任务。2.企业认知性实习和校内模拟实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会计和工程管理类专业主要采取此培养模式。在低年级时到相关企业参加认
知性实习,其他时间主要利用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室进行训练,重在推进三个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在课程教学中,普遍推行基于工学结合的任务驱动、实施课程开发、课程设计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四、几点反思1.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我院合作的这么多家企业中,经过三年的磨合,昆达电脑
篇三:校企合作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作为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必须面向市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深化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正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1.有职教政策的指导《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政府出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等优惠政策。作为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结合,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学校教学和育人的方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办学宗旨。学校只有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与企业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才能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才能带动教学设备的更新,才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提升综合办学能力,才能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2.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目前职业院校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二是经费紧
张、制约学校发展;三是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安置不稳定。要想摆脱这种困难局面,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才能赢得学校的生成和发展。
3.企业职工培训的需要随着本地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招工困难,新招工人素质较低,生产能力下降,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些企业需要通过职工培训来提高工人的素质,但苦于自身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师资,它们也需要与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特别是职业学校合作,达到职工培训的目的。目前园区多家企业,多次打电话联系咨询,准备把员工定期安排到我系进行培训。二、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我们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还要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实习实训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操作技能,但那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操作规程,是一些分散的实习课题,与工厂的实际工作环境不可能完全相同,与实际生产产品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加之学校的设备条件和原材料有限,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一种娴熟的程度。因此,我系通过几年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探索出几种适合我校生存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1.企业见习。由于学院的硬件设备、企业的环境气息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不能对学生形成直观的教育作用,所以每年在新生入学以后都要组织学生进入园区的XX科盛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东方电力锅炉配件有限公司、宿迁苏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华夏机电等多家企业进行见习,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内容、工作的岗位能有直观的教育,对以后的教育学习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2.顶岗实习。学校先后与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XX(XX)有限公司企业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将二年级的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分别安置到相应的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当了一次真正的工人,培养了他们独立处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准备,为进入企业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也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学校也节省了大量的实训资金,企业短期用工的困难也得到了缓解,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学校、学生和企业互惠互利的好效果。3.订单培训。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定向培养的机制,根据企业所需求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我系先后与XX(苏州)有限公司、新加坡多元科技XX,XX,XX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人才的“期货”订单。这样先解决学生毕业安置的后顾之忧,然后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落实实训方案和质量评估标准等。系部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毕业生素质,达到企业“订单”的要求,以求得和企业长期的合作。4.来料加工。由于受到学生实习实训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实训的强度和密度受到限制,通过对外与企业的联系,把企业的产品拿到学校来,由学生代为加工,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实训的耗材问题,还能收取一定的加工费用作为学生的生活费。这样就把学校的消耗性实习变成了企业的生产性实习。实现了学校的学习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5.校企资源整合、共享,形成社会影响。目前浙冶工贸把7台数控车床和若干的钻床、螺纹机床、双头钻等多种设备搬到学院的实训车间,在规模上较以前有了数量和种类的强劲补充。企业的生产场景和氛围对学生有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学
生利用空余时间帮助企业生产,自己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赚取了生活费用。三、我系通过几年与企业合作的实践,对校企合作做了理性的展望和探索。下一步校企合作的发展目标和努力的方向:1.企业培训。随着地方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企业中越来越多的在职职工对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文化层次的愿望不断提高。由于学校在本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有天能集团多家企业正在对职工培训与系部进行交流、洽谈。2.与企业共同研发产品。目前我们在承接浙江新界泵业的多种型号的水泵的精加工项目,在加工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在以后专业的发展及教师水平提升工程中,我们将加大学习—生产—研究各环节的发展动力。经过市场的调研目前苏北只有两家水泵的生产企业,分别是东海和我县的颜集的虞姬牌水泵生产企业,我们将与其接触,寻求产学研的合作机会。3.学院直接开办生产企业实体。我们希望在与企业共同研发产品阶段结束以后,有了技术和资金的积累以后,学院建立自己的校办企业。4.企业赞助设备展示。在学院的知名度和专业内涵建设的较高阶段,企业为了自己的产品宣传会主动把设备放到学院展示,供学院免费试用(如目前的XX大学的小巨人数控机床)。四、对校合作办学模式的评价
1.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实现经济腾飞、摆脱招生困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2.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独立处事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可提
高学生技能操作能力。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在学院实训车间实习后,95%的学生能承担学校承接的对外加工业务的操作且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为自己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3.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的课程改革,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教师在指导学生生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通过企业的设备投入,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能及时有效科学地把握市场人才需求,提高学校的市场适应能力。4.校企合作能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功能,借助学校的师资、场地等软硬件资源,学校和企业一起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培训、生产链,从而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5.校企合作的开展,能够较好地提高校企双方的社会知名度,融合双方的文化,更好地利用双方的资源,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实现校企双赢的目的。五、几点反思1.专业和课程设置稳定性差。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要根据企业要求设定专业和课程,只要合作企业的变更、发展等外在因素的变化,都将导致学校专业及课程设置的变更,使得专业和课程稳定性相对较弱,不利于专业建设的稳步发展。2.教学资源重组频繁。在合作中要结合企业岗位性质,改变师资结构,场地布局等。一旦合作项目更换,必然要调整培训内容、师资结构、场地布局等,造成教学资源重组频繁,给学校常规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3.合作层次不深、水平不高,企业追求最大利益。目前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合作,运作程度偏低,大多是学校主动寻求合作企业,企业较被动,甚至有点“一厢情愿”的感觉。即使像与浙冶工贸深层次的合作,将企业的精加工
车间引进学校,但是还没有校企合资开发项目,面临学校无经济利益,只有社会效益的局面。校企合作是适合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需要我们职教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开拓和创新,才能使这项工作迈向深入。
篇九: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
产学研合作的意义产学研合作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旅游业要承担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旋律。而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推动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因此,融入主旋律,服务主旋律,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既是所有产业必须承担的光荣使命,也是发展壮大的机遇所在。就旅游业来讲,202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发展旅游业提升为国家战略,赋予旅游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战略定位,这是目前国家唯一一个确定为战略性和支柱性双重属性的重要产业,凸现了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要实现这一战略定位,就必须加快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自主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知识含量,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发展动力转移到创新驱动上来。
其次,从国际层面来看,中国旅游业要引领世界旅游业发展,就必须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发展动力必然转向知识创新来驱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已经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在世界旅游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西班牙、法国之后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
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2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客源国。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26亿,人均出游达到2次,形成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回顾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展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愿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前30年,中国旅游业是世界旅游业的追赶者,我们重视的是发展速度,关注的是追赶步伐;在发展策略选择上,我们更多的是学习、效仿;后30年,中国旅游业将成为世界旅游业的引领者,我们在关注发展速度的同时,应将目光更多地转移到发展方向上来,我们需要创新、创造。因此,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不断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成为中国旅游业引领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三,加强旅游产学研合作是推动旅游教育和研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教育和研究事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从全国的情况看,截止到2022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共计1968所,在校生数108.6万人,当年全国毕业生总数为32.8万人,招生总数为37.9万人,专职教师总数为4.4万余人。从山东省的情况看,全省共有高等学校156所,其中79所院校设立了旅游院(系、所),旅游或与旅游相关的招生专业达25个。可以看出,旅游院校已经成为教育事业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旅游教育在完成数量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提升内涵的艰巨任务:诸如缺乏成熟有效的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存在
“供需错位”和“校企脱节”现象等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困扰和制约着旅游教育和研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教育特别是旅游职业教育路在何方?发展的动力在哪里?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途径,能够推动旅游院校在与产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中,解决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自身价值。
二、多方共赢,旅游产学研合作大有可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旅游产学研合作不仅包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成果转化等这些产学研合作的基本内容,也包括人力资源提升、管理服务、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市场营销、商业模式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旅游产学研合作的领域更广,空间更大,更有潜力可挖,更有文章可做。从产业发展看,旅游产学研合作整合优化了旅游产业相关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催生了新的业态,建立了新的发展模式,提高了旅游的经济效益;从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看,通过旅游产学研合作,旅游院所与企业直接对接、专业与产业直接对接、师生与员工直接对接,为高校教师提供了锻炼和施展才华的机会。高校与旅游产业合作,由单一的教育大学变成了复合型产业大学,产生1加1大于2的效益;从旅游企业看,科技、信息、人才的注入,实现了资本与管理、服务的直接对接,放大了资本效益,扩大了企业的赢利空间。因此,无论对产业、院校、研究机构还是对企业,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既是各方共同的愿望,也是实现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三、凝聚合力,努力推动旅游产学研合作新突破
旅游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环境,激活各种资源,增强创新合力。
1、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科学布局和统筹协调的主导作用。一是整合资源,积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型的旅游产学研合作体系。前一段时间,山东省旅游局牵头,与省经信委、省教育厅共同召开了全省旅游产学研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孙伟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会议宣布成立了山东省旅游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推出了首批11个重点合作项目,在构建合作体系方面做出了榜样。二是营造氛围,组织召开产学研一体化大会和高峰论坛,编列产学研一体化课题指南,整理推广产学研合作创新典型案例。三是资源倾斜,重大项目优先委托产学研合作机构组织实施,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等。四是完善服务,建设产学研合作专家库、成果库等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2、旅游企业要充分发挥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牢固树立全面创新、全员创新、全程创新的理念,把产学研创新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一是重构企业文化,鼓励创新,营造开放、包容、宽松的文化氛围,给予各位专家与高端人才自由发挥的机会与舞台。二是建立对接机制,实现企业与高校科研的“无缝对接”。例如,我国橡胶领域的龙头企业青岛软控集团对应于青岛科技大学的16个橡胶类专业,成立了16个研究所,吸引师生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管理,使每一个研究所、每一个研发项目都有来自高校的高水平专家教授参与其中。三是加大投入,建立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政策,实行股权、期权、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
的激励机制,对来自高校的专家教授给予员工待遇,提供办公场所、实验设备等各方面的便利条件,吸引各类人才向企业集聚。四是建立利益回馈机制,“吃水不忘挖井人”,通过无形资产入股、在学校建立奖学金、为师生提供实习基地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为学校建设管理、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提供支持。
篇十: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
浅析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摘要】自2008年奥运以来,体育专业就业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局面。随着后奥运的影响,各大体育院校也在逐步向校企合作方向转型,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采取理论与实践教相结合的原则。在发展传统教育基础上,逐步在探索市场、企业相结合教学模式.以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为根本,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宗旨。面向企业实行校企合作,推行订单教育新模式;把优秀企业请进来,共同制订有关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给学生贯输先进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理念,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融入社会、缩短企业后备技能人才的培养周期;促成企业、学校、和学员多赢是教育大力发展的形势所趋.【关键词】就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一、校企合作多元化格局1、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将企业引进学校后,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项目建在校园内,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2、工学交替、教学实践相结合模式将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安排到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培训,利用工余进行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实践的内容联系起来,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系统的课程,到企业去是技能提升训练。例如高尔夫、网球专业方向学生采取的2+2模式。即2年在学校学习,后2年在基地实践实训.
3、校企互动式模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4、“订单"式合作。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是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二、校企合作的特点1、校企双向兼职,打造双师结构教学队伍
学校教师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部分教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这是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所祈求的智力支持。基于这一契机,学校教师可以到合作企业中进行兼职,不间断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为企业创造直接价值.同时,教师参与企业工作可以加快“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进,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零对接,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状态,培养出企业真正需求的人才。同时教师企业兼职,可以有效把握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和劳动力市场实时需求信息,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新专业开发、教学目标调整等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2、校企双向教学,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校教师往往具有很强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却缺少丰富的具有较强时代特色的动画制作技能,为了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知晓企业的专业技能和企业的氛围,我们采取的是二加二的校企双向教学合作模式,即大一、大二学年由学校教师任教,教授基本的专业理论课程,然后大三、大四学年由合作企业教师来校教授与企业紧密相连的实践技能课程。3、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工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拥有学生人力资源,企业拥有技术及设备资源,二者有效结合即能创造各自价值.而结合的措施就是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合作完成一个实践、实训项目,这样企业能够运用学校的学生人力资源,学校可以学习到企业的先进、科学的管理经验和工作程序和实践技能,从而双方能够达到互惠互利互赢,共同达到满意
的效果。4、订单培养,企业招收员工,学生解决就业实现学生就业是学校教育的一大主要目标,适合技术要求的新员
工则是企业新陈代谢的基本保障,而订单培养是将二者目标统一起来的一个有效途径。学校可以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制定专门教学计划为企业订单培养,完成培养的学生随后进入相应企业实现就业,这又是一个校企双赢的良好措施。订单培养学生第一年进行常规专业教学,第二学年开始订单技术针对培养,第三学年就进入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样既能保证订单培养的就业问题,也能解决订单企业实际技术需求。
三、校企合作意义实践证明,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从学院角度,希望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产学研结合上取得突破并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今后除了实习基地建设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将逐步推广到合作建设专业实验室,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等其它合作形式,促进高校及企业加速生长.【参考文献】(1)方德英等.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孙福全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基本经验及启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2006。(4)刘合群.“百分百”中职教育新理念.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5)杨广斌。对“订单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职教通讯,2006.
篇十一: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
P> 校企合作的意义校企合作的意义
2009年03月15日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而理工科院校则是为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服务的,致使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中间出现断层,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而地勘单位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致使人才结构不合理,学术理论基础不强,地质人才出现断层等问题,当前,地勘单位正处在起步上升的最佳时期,怎样使地勘单位与地质类院校进行合作,弥补当前各自的不足,是一个迫切的问题。目前流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校企结合的方式方法很多。就办学形式说,有企业办职校、职校办企业、“定单教育”、职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职业教育集团化等等。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有聘请“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职校教师到企业“社会实践”、蹲点调查。就教学而言,最常见的是“请进来,走出去"等等。不同的方式,各有所长,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重在“结合”.因“地”制宜,即根据学校条件、专业要求来决定校企结合形式。目前,最佳的方式是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的合作。
校企合作的意义
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所拥有的智力资源决定了它们适合开展科学研究和结合产业升级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即投入主体、研究主体、利益分配主体和风险责任承担主体。而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以利益共享来缔结.
产、学、研结合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可推动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通过合作流向企业,与企业的生产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技术的新组合;通过科技人员之间、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及生产工人之间的互相沟通与交流,实现了人才的新组合;产学研各方面掌握的各种信息包括最新科技动态、新技术研制和新产品生产过程、生产供需和政策法规信息,通过产学研的结合汇集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有效组合与综合利用;产学研各方共同建立的新经济技术实体,为知识与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组织资源,提高了企业组织的整体有效性,保证了创新所需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的稳定供给和有效组合。这种互相需求、互相依赖的关系是产学研相结合关系能够维持的基础。大量的实践有明:产学研结合是生产要素进行新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结合,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与互补,获得经济效益,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反过来,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也促使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进行新一轮知识创新,吸收企业继续合作。
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等。企业能不能及时提供这些信息,学校能不能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信息,这是能否真诚合作、实质性合作的前提。因为如上所述,职业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技术性能的创新能力。只有双方都注意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并以此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这样的结合才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
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企业聚集着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市场需求,新工艺、新技术,正是通过他们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双手才转化为新产品。学校能不能全心全
校企合作的意义
意地依靠他们,企业能不能全心全意地让他们为学生传帮带,这是学生能不能切实提高职业能力的关键,也是衡量校企合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充分发挥企业设施设备的优势。学校能不能、企业愿不愿以生产车间(场地、设施、设备)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不仅是作为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作为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是学生能否有效地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条件.因为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老师傅手把手的教,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上岗即顶岗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地质行业又是理论与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地质实习基地的建立作用将是不言而喻的。
实践证明,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从学院角度,希望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产学研结合上取得突破并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今后除了实习基地建设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将逐步推广到合作建设专业实验室,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等其它合作形式,促进高校及企业加速生长。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创新主体论文内容摘要:校企合作是促进创新的有效机制。本文从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校企合
作创新模式的优劣势,并借鉴国外校企合作创新的方式,提出校企合作创新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校企合作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校企合作创新,是指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之间的合作开发创新的行为;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为了使高新技术的开发迅速实现产业化并减少风险,许多大型企业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普遍采用与国内
推荐访问: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目的 目的 产学研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