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以及经历与他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0×5=?》教学设计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0×5=?》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以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彩卡算式,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算法,还记得在列竖式计算乘法是要注意什么吗?
2.生答:数位要对齐,满十要进一。
3.师: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一种新的知识,同学们想了解吗?(想)
师板书:0×5=?
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讨论0×5=?——发现规律
1.出示算式题卡:3×5 2×5 1×5
2.师:同学们大胆猜一猜,找一找这一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1:第一个乘数每次减少1个,第二个乘数不变,积每次减少5个。
生2:都是5的乘法。
3.师:大家真厉害,接着出示算式题卡:0×5=?,按照大家刚才找出的规律这个算式应该等于几呢?
生齐答:等于0.
4.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生1:表示0个5相加,0个5就是没有5,所以等于0.
生2:还表示5个0相加,0+0+0+0+0=0.
5.大家说的真好,那“0”是不是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呢?咱们再来算几道题看一看:出示算式题卡 0×3 7×0 1999×0
6.师:从这些算式大家发现了什么?
全班齐答:0和任何数相乘的等于0
师板书。
(二)试一试——探究算理
1. 师:既然同学们掌握了这一规律,那么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你们能解决吗?
2. 出示算式题卡: 130×5 402×3 307×8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
3. 师巡视,全班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掌握算法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4页,并完成第35页练一练第一题
要求:(1)先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之间讨论每列算式有什么发现?(2)每组选派一名同学汇报结果。(3)全班交流。
2.出示小黑板:情境图
(130米) (130米) (130米)
邮局——狐狸家——松鼠家——邮局
⑴ 师:同学们看着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答。
⑵ 问题
①小狗从邮局出发给狐狸送信,往返至少需要走多少米?
②小狗先给狐狸送信,再给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邮局,至少要走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0×5=?
3×5=15
2×5=10
1×5=5
《0×5=?》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乘法意义”“找规律”等多种方法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是0乘法”中“0”的处理,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题,成为130×5, 402×3, 307×8。以便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能对后2题进行对比交流,进而发现402×3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没有进位,所以这一位写0,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为进位了,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仓山实验小学位于城乡结合处,是一所省级示范学校,教学条件较为良好。学校于20xx年9月作为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参与课改,至今已3年。
任教班级学生参与课改两年来,对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有所体会、适应。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课堂实录〗
(一)讨论0×5=?——发现规律
1、算一算:3×5=()
2×5=()
1×5=()
2、找规律:在这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是5的乘法。
生2:第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小1,积一个比一个小5。
师:按这样的规律0×5=?
全班同学高声齐答:等于0。
3、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生1:我知道5个0相加等于0,就是0+0+0+0+0=0。
师:“0”是不是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呢?咱们再来算几题看看。
(师板书:0×3, 7×0, 1999×0)
生1:0×3=0。
师:为什么?
生1:因为3个0相加等于0,0+0+0=0。
生2:7×0=0。
师:为什么?
生2:因为7个0相加等于0。
生3:1999×0=0。
师:1999可是个大数,它与0相乘也只得0吗?
生3:没错,因为1999个0相加,虽然0很多,可是相加后结果还是0。
师:从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4: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全班齐读规律一遍)
(评析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意义”这些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二)试一试——探究算理
师:掌握了这一规律,那么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如,130×5,402×3,307×8,你们能独立解决吗?
全班学生信心十足地回答:能。
师:行,打开课堂练习本试一试,算一算。
全体同学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搜集同学们多样化的算法,并请个别同学将解答板书。
130×5=650
(1) 13×5=65, 130×5=650。
(2) (3) (4)
1 3 0 1 3 0 30×5=150,
×5 × 5 100×5=500,
_____ _____ 150+500=650。
6 5 0 6 5 0 402×3=1206
(1)400×3=1200, (2) 4 0 2
2×3=6, × 3
______
1200+6=1206。 1 2 0 6
307×8=2456
(1) 3 0 7 (2) 4 0 2 (3)7×8=56,
× 8 × 3 300×8=2400,
_____ ______
2 4 0 5 6 1 2 0 6 2400+56=2456。
(评析在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练习,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想法,提倡计算策略的多样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对板书的3 0 7×82 4 0 5 63 0 7× 82 4 5 6
两竖式产生争论,两竖式赞成者各占一半。
生1:我赞成第一种写法,因为第二种写法把因数中间的0弄丢了。
师:是啊,因数中间的0哪去了?
全体同学情绪高昂,议论纷纷。教师建议小组内讨论后统一意见。
讨论结束,全班交流,请刚才赞成第一种写法的同学说说讨论后的看法。
3 0 7
× 8
生:现在我赞成第二种写法。因为_____,7×8=56,个位写6,向十位进5,0×8=0进5得5,要在十位上写5。所以0才不见了。
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现在的说法吗?
生:赞成。
(评析针对黑板板书,组织学生比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并深刻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是0”的不同处理。)
(三)练一练——掌握算法
师:打开课本,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完成练一练。
240×2302×515×325×4
204×2320×5150×3250×4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比较每两列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前两列的第一个因数只是几个数字交换了位置,第二个因数都一样。
生2:一题是因数末尾有0,一题是中间有0。
生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末尾也有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生4:后两列下一个算式比上一个算式第一个因数多了个0。
生5:因数多了个0,积也会多个0。
生6:注意0不要漏了,多了个0得数会多很多。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是0乘法”中“0”的处理,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及讨论的机会,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富有挑战性的一题,从而便于学生比较、讨论,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在教学中也得到一些启发。
1、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适当调整教材,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和讨论机会的"情境,这样才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增添浓厚的兴趣。
2、充分相信学生学习潜力,教学重、难点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讨论、解决,使课堂充满生机。学生自己探讨过的问题,对其结论才会理解深刻。
《0×5=?》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0×5=?》教学设计3篇(扩展1)
——《0》的教学设计5篇
《0》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页“0的认识”及“做一做”;第31页2、3、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一个也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齐地书写0.
3、学会计算含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并能够计算5以内的含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0的书写方法;理解“0”的两个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1、猜数游戏:
(1)这个数在3的后面,5的前面,它是几?
(2)一个数比2大比4小,它是几?
(3)比2小的数是几?有没有比1小的数?如果有它是几呢?
2、板书课题(0的认识)
3、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4、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
老师今天带来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课件演示小猴吃桃。讲述小猴吃桃的故事:
因为小猴子爱学习,猴妈妈奖励给它两个桃子。小猴开心极了,它几口就吃了一个,桃子太好吃了,它还想吃,拿起另一个高兴的吃了起来。
妈妈给小猴子的盘子里放几个桃子?用几表示?(板书:2)
小猴吃掉1个,还剩几个?用几表示?(板书:1)
小猴接着吃,盘子里还有吗?(没有)
大家想一想:这时用个什么数来表示呢?
总结:当盘子里一个也没有时,我们就用“0”来表示。板书:0并领读:零。
0和1,2,3,4,5一样,也是数宝宝家族中的一员。
问:“‘0’表示什么”?(0表示一个也没有)
小朋友们认识了数字“0”,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0”?
2、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0在哪?在几的前面?
这个0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0在这儿表示起点。生活中许多起点都可以用零表示,如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3、 学习书写“0”。
(1)老师边示范边说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和收尾处要相连,要写圆滑。然后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2)第30页描红写0。
4、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课件显示,3只小鸟从窝里飞起的画面。
学生用语言叙述课件演示的过程。然后提一个问题(鸟窝里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
还剩几只小鸟?)怎样列式呢?
3-3=0表示什么意思?(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窝里现在一只也没有了,用0表示)
练习:4-4=? 5-5=?
小结: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是0。
(2)课件显示青蛙图
先让学生观察,说图意,老师引导:
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几只?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教师一一板书:4+0=4
练习:5+0=? 3+0=?
小结:任何数加零都等于原数。
(3)想一想:5-0=?先说算式的含义,再说得数。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学生填到书上)
2、第30页“做一做”(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练习六第2题,课件动态演示,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
4、练习六第3题(老师引导讲述第一道,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5、.练习六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了什么?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让 课 堂 充 满 智 慧让 智 慧 充 满 思 想
《0》的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有关0的加减法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以及0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因为0的特殊性,所以在学习计算时教材把0的加减法专门安排一课时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0的意义,学习有关0的加减计算。
教材安排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是0的加法计算。教材安排了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情境图,让学生在讲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兔博士提出的“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这个问题的解决,体会0的意义,学习0的加法计算 。通过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使学生受到做事要专心的教育。
第二个环节是0的减法计算。教材安排了小猫吃鱼的情境,通过兔博士提出: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继续展开故事。让学生观察到鱼吃光了,就是没有了,就是0条,用算式3-3=0表示。让学生对0的认识更进一步,同时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加深。再通过对小猫做法的认识,让学生受到关心长辈的教育。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教材安排了3道练习题和一个数学游戏,第1题是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景图,让学生根据图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这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新知的检查与巩固,而且也考查了上节课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的减法计算。第2题是对号入座,这样以游戏的形式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参与的热情。第3题是6道5以内的加减计算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游戏是抽数字卡片,进行加减计算,目的是加强口算能力。
教学目标:
1.在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3.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通难点:
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听故事,其实,很多故事不但有趣,而且还蕴含着数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片,你们有没有兴趣听?
那我们就比一比,看看谁听得最认真。
二、自主探究
(一)0的加法计算
1、课件播放《小猫钓鱼》的前半部分。
2、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来比比看刚才谁听得最认真。
(1)妈妈钓了几条鱼?(板书:3)
(2)小猫钓了几条鱼?一条鱼也没有钓着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板书:0)
(3)想一想: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
师小结:因为小猫钓鱼时不专心,一会儿去捉蜻蜓,一会儿去捉蝴蝶,所以一条鱼也没钓着。我们做事能不能像小猫那样?应该怎样?
(4)兔博士也有问题想问我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问题?课件出示兔博士的问题: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
①谁知道?怎样列式?
板书:3+0=3
②算式中的3、0、3分别表示什么?
③还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0+3=3
(设计意图:体会0的意义,学习0的加法计算 。通过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使学生受到做事要专心的教育。)
(二)0的减法计算
1、太阳快落山了,小猫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小猫和妈妈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继续看故事。(课件播放后半部分)
2、谁能说一说小猫和妈妈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1)指名说
(2)师小结:小猫和妈妈回到家以后,妈妈有事出去了,小猫在家里看着3条鲜美的鱼,在等妈妈回来,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是没有来,小猫实在太想吃了,就把3条鱼都吃光了。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小猫说些什么?
3、通过讨论,大家都知道怎么办了。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一共有3条鱼,小猫把3条鱼都吃了,还剩几条鱼?
(1)你会列算式吗?试一试!
板书:3-0=3
(2)说一说算式中的3、3、0分别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0,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再通过对小猫做法的认识,让学生受到关心长辈的教育。)
4、揭示课题
观察黑板上的3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1)引导学生说出3个式子中都有0。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三)深化对0的加减法的认识
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你们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
出示算一算,想一想。
1、指名口算。
2、观察讨论:
(1)观察第一组题
①观察第一行题,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一个数加0)得数有什么特点?(还得原来的数)
②观察第二行题,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一个数减0)得数有什么特点?(还得原来的数)
③你能不能把两行的发现用一句话说一说?(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来的数。)
④你能迅速说出得数吗?听老师说算式,学生口答。如:6-0= 8-0= 10-0= 20-0= 100-0呢?
(2)观察第二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①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②你能说出一个等于0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深化对有关0的加减法的认识,建构数学模型。)
三、练一练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一些特点。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力片吗?知道猪八戒吗?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我们看看它在做什么好吗? 1、 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
(1)把你的算式写在53页书上。
(2)交流。重点让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景图,让学生根据图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这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新知的检查与巩固,而且也考查了上节课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的"减法计算。)
2、练一练第1题。
今天来到我们课堂的还有几个小动物,我们快请它们坐下吧。
(1)学生在书上连线。
(2)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线。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参与的热情。)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口算能力。)
四、数学游戏
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说出算式和得数。如果你能说加法的就说加法的,如果能说减法的就说减法的。如果能说加法的也能说减法的,就说两个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游戏——抽数字卡片,进行加减计算,加强口算能力。)
五、课堂小结: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今天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这节0的加减法。与课前预想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距。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所问非所答。
如在老师提出还剩几条鱼这个问题后,有学生列出了3+0=3、0+0=0这样的算式。从中显而易见学生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胡乱说出了算式。再如在提出观察第一行题,你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后,有学生说是“交叉的”有的学生说是“两边的是挨着的,中间的是挨着。”还有的说“上面的是加号,下面的是减号”……诸如此类,种种所问非所答的现象,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话,随心所欲想到哪说到哪儿。但学生说了,教师不能置之不理,从而出现了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
二、学生口算能力太差。
教学中,有的学生口算出现错误,还有的学生不能迅速地说出口算结果。有的学生甚至还要借助手去算出得数。
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上课有效时间短是一直以来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这方面的特点也有所考虑,所以教学时尽量把有效时间用于学习新知识。我注意到学生在看动画时精神都很集中,看得津津有味,但到了讨论0的加减规律时,很多学生根本就不去想,甚至还有的学生开始说话。
四、对学生估计不足。主要体现在发现并总结一个数加上0或者减去0的计算规律以及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的规律上。学生还不具有自己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所以很难总结出0的加减规律。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等。
2、加强口算训练。采取形式多样的练习形式,多样的练习渠道,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在教学中一定要降低难度。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知识储备。
《0》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观察、比较、探索、归纳被乘数和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准备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些知识,想一想是如何计算的。
先请两名同学在小黑板上,用竖式计算。
其他同学进行口算练习。
450 830 1220 7810
240 507 2130 4006
3230 6005 1340 12030
3120 7004 1180 1250
请同学说一说1250,7004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
(1250可以看作12乘以5个十,积是60个十,也就是600)
(7004可以看作7个百乘以4,积是28个百,也就是2800)
下面我们来订正两位同学的计算。
请板演同学自己讲一讲是怎样做的。
(一位数乘多位数,如果被乘数末尾有0,可以先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乘完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写几个0)
(3604可以看作36个十乘以4,积是144个十,也就是1440。26003可以看作26个百乘以3,积是78个百,也就是7800)
我们同学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被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那么能不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乘数是两位数的题?
(二)学习新课
板书:例5 36024= 例6 26530=
这两道题怎样做?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讨论后,由学生独立写在练习本上,请几个同学,写在投影胶片上。(待订正时使用)同学们做题时,老师巡视,个别指导,把几种不同做法,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例5:
例6: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先比较例5的三种做法,请选择最佳解法,并说明理由。再比较例6的三种做法,选择最佳解法,并说明理由。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请小组代表归纳发言:
认为例5的第三种做法最佳,方法是: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0前面的数,使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使计算简便。36024可以看成36个十乘以24,积是864个十,也就是8640。
认为例6的第三种做法最佳,方法是:先算2653,得795;在795末尾添一个0,得26530的积,也就是7950。使计算简便。
(同学们自己获取了知识,兴趣很浓,教师充分肯定,给予鼓励)请同学们按要求继续研究下面的问题。
(1)例5、例6两题有什么相同点?
(2)在计算例5、例6用简便方法时有什么相同点?
通过观察、讨论很容易发现:例5、例6的相同点是被乘数或乘数末尾有一个0。在计算例5、例6时,都是只乘0前面的数,然后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三)巩固反馈
出示做一做。
要求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其中几名同学写在投影胶片或玻璃片上,待订正时使用。
订正时请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想一想:为什么前3小题末尾添一个0,而最后小题末尾添两个0?(因为前3小题,被乘数或乘数的末尾有一个0,所以积的末尾添写一个0;而最后小题,被乘数末尾有两个0,所以积的末尾添写两个0)
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好,掌握了被乘数或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运算,那么,如果被乘数和乘数的末尾都有0,你们知道怎样简算吗?
出示例7:计算45020。
(投影出示三个问题,请同学默读三个问题。思考片刻,在练习本上试做。试做完小组根据三个问题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1)计算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写竖式时,被乘数、乘数怎样写?(把被乘数、乘数中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
(2)怎样乘?(只乘0前面的数)
(3)乘完以后怎样添0?(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小组讨论后,集体汇报,老师板书。
教师再强调提问:为什么要添两个0?添一个0表示什么?添两个0表示什么?
练一练:个别同学写在投影胶片上,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请同学讲一讲自己怎样算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同桌互相说一说。
打开书第15页,看一看自己归纳的方法和书上讲的一样吗?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计算方法简便吗?怎样计算简便?)
2.计算。
3.竖式计算。
24022= 28020=
19050= 69013=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批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随时个别辅导)
作业:看书第14,15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是在学生已掌握了被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复习准备的口算和笔算,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讲授新知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互相启发,同时出示例5、例6两个例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新知,发现不同的做法引导学生讨论、观察、比较,根据两个例题的相同点,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从而使学生不仅初步掌握了被乘数或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同时理解简便算法的算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继续研究,如果被乘数、乘数末尾都有0又应该如何计算呢?教师出示三个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试做。做完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0》的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材P28、29例5、例6,做一做,练习七第1~4题。
教学要求
1.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商中间或末尾也商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
1.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
2.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0的算理和竖式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教师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展开情节,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故事,在故事中出现数学问题:
1.4个西瓜,师徒4人,*均每人吃几个?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三个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怎样用算式表示?(0÷3)
二、列举实例,获得结论。
1.0÷3等于多少呢?你怎样想的?
(1)三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所以0÷3=0。
(2)0×3=0,所以0÷3=0。
2.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
3.做一做。
0÷20÷40÷5
4.观察后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0除以一个数都得0。
5.质疑讨论0÷0=?
明确: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0的答案不确定,因此0不能做除数。
6.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运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结论,来解决除法计算中遇到的新问题。
出示例6。
寻找信息,列出算式。
309÷3=420÷3=
1.计算309÷3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汇报计算过程,师生共同解决学生计算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竖式:
(4)讨论:哪种算法正确?你是怎样判断的?(让学生自己先说,多提问几名,及时给出肯定和表扬)
交流得出:a、b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c算错了,因为309÷3的商是三位数,而不是两位数,十位上0除以3得0,这个0写在十位上,如果不写商就是两位数了。103×3=309,而13×3=39,所以商是103。
教师强调: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因此十位上的0÷3=0,这个0一定要写,0起占位的作用。
(5)说一说a、b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
明确:由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因此,写竖式时,可省略用0做被除数的这一过程,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得出的竖式要简便些。
师生共同用简便的书写方法重新计算。
2.计算420÷3
(1)先判断商的位数,再独立计算。
(2)说出计算过程。问:为什么个位上商0?0不写行不行?(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提问学生用语言表达,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探索简便写法。
(4)小结: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又是0,就不用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上补0就可以了。
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P29做一做。
402÷2609÷3
750÷5980÷7
选一组进行笔算。
订正时,说出算法。
2.练习七第3题。
独立改错,汇报时说出错误原因。
五、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提醒大家在计算中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反思:
整节课下来,整体来说是还可以,至少对于我这样的第一年教教材的老师来说。但是还是有些地方处理的不太清楚。各个环节设想的很好,但在实际上课时不能很好的灵活贯彻,缺乏根据学生课堂实际进行合理的调控,以后在这方面要多备教法、备学生、尽量形成成熟、机智的课堂教学。
在商中间和商末尾用0占位的时候,还强调的不够多。在一节课的后半节,学生的注意力就已经不集中了。所以学生的反馈也就不是很好了。以后一定要把握好重难点,多敲多点,同时注意调控学生学习状态,计时引导纠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0》的教学设计5
课题:有关0减法
教学目标
1、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3、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学活动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你发现了什么?
(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学生口答算式)
2、完成第30页的做一做
(全班集体评价)
3、第31页的.第3、4题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四、综合练习:
1、P31页的第5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对做的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鼓励。
2、第31页的第2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蝚后集体评价。
《0×5=?》教学设计3篇(扩展2)
——0的乘法教学设计3篇
0的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 促进迁移
1.出示准备题,师根据学生的口算,逐题写出每题的得数。
20×3 12×4
200×3 120×4
20xx×3 1200×4
2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
3.讨论怎样算比较简便?小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写几个0。
二、创设情景 探索新知
1.设疑,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图书室图片,同学们这是哪?去过图书室吗?进了图书室,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鼓励学生多读书。
2.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一共要付多少元?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每套280元”是什么意思?怎么求“一共需要多少元?”
根据数量关系,列算式: 280×3 = ?
(2)这道题怎样笔算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算完后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
(3)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说出算理。
280×3=840(元)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2 8 0 2 8 0
× 3 × 3
8 4 0 8 4 0
3.两种算法,你更喜欢哪一种算法?
如果用第二种算法,笔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
(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
(2)怎样相乘?(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3)乘完后怎样写0?(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4.精讲点拨:提示算法
三、巩固知识 加深理解
1. 速度快车,看你能不能搭上这辆快车。
230×6 460×5 2900×3 1500×4
2.进入数学王国,我们来到了数学门诊部,判断,错的找出原因后改正。
1600 3500 460
×5 ×2 ×4
800 7000 184
3. 判断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后再计算。
540×6= 1800×4=
560×5= 20xx×3=
4.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 )×( )=2400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0的乘法教学设计2
一、设计思想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 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二、教材分析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所以,教材中将这部分内容专门作为一段,安排在学生掌握了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
教材中先讲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了0乘非零自然数、非零自然数乘0和0乘0三种情况。对于0乘非零自然数,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0的和。
例5教学关于0的乘法,说明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为后继教学做好准备。"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个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0和任一非0自然数相乘及0乘0两种情况。对于0和非0自然数相乘,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几的和。对于0乘0,就不能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种情况在数学理论上只是一种补充规定,在教学中只能直接告诉学生,不宜作其他的解释。
例5首先呈现了一幅极富情趣的主题图:七仙女向王母娘娘汇报说,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大仙桃也没摘到。由此引出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的问题。然后通过加法和乘法的计算,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例6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里教材也呈现出了一幅有趣的主题画,老寿星因为天天到公园散步所以才会长寿。他每天都要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里步行3圈,从而引出了问题: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要步行多少米吗?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教材出示了学生的两种算法,既可互相对照,又体现多种算法。对于分步计算的方法,因为进位难度降低,所以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从高位算起,直接进行口算。
三、学情分析
有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由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已能根据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使"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的规律呈现出来。学生在出次接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注意: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8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对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加强比较和改错的教学。
四、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0的乘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道“0乘一个数得0”的原因,并进而知道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
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0乘一个数得0”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铺垫。
出示:主题图
小猫在干什么?
谁能说说它们钓鱼的情况?
你能根据图编一道题目吗?
怎样列算式呢?
你能把这道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说一说0表示什么意思?3呢?
想一想:
0×7=8×0=46×0=100×0=
观察:从这三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小结:0乘任何数都的0。
二、新授
1、你行吗?
102×4=
102乘4表示什么意思?(4个102相加)
你能先估一估它的积是多少吗?
说说你估算的方法。
你会算吗?请你自己先算一算。
指名说出算法;*交流。
师:积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2~3名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出示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三、练一练
1、列竖式计算
201×3 607×4 804×5
学生独立完成
说出算法
2、找一找错在哪,并把它更正过来。
2 0 1 1 0 6 5 0 4
× 3 × 5 × 2
1 5 3 5 0 3 0 1 0 8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
3、教科书p77页第5题
你能估计出4个书架大约共有多少本书吗?
说一说你估计的方法?
4、松树有105棵,柳数的棵数是松树的3倍。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来?
学生提问题
你想解答哪个问题就解决哪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在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最应该注意什么?
《0×5=?》教学设计3篇(扩展3)
——《0×5=?》教学设计3篇
《0×5=?》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乘法意义”“找规律”等多种方法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是0乘法”中“0”的处理,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题,成为130×5, 402×3, 307×8。以便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能对后2题进行对比交流,进而发现402×3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没有进位,所以这一位写0,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为进位了,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仓山实验小学位于城乡结合处,是一所省级示范学校,教学条件较为良好。学校于20xx年9月作为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参与课改,至今已3年。
任教班级学生参与课改两年来,对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有所体会、适应。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课堂实录〗
(一)讨论0×5=?——发现规律
1、算一算:3×5=()
2×5=()
1×5=()
2、找规律:在这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是5的乘法。
生2:第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小1,积一个比一个小5。
师:按这样的规律0×5=?
全班同学高声齐答:等于0。
3、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生1:我知道5个0相加等于0,就是0+0+0+0+0=0。
师:“0”是不是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呢?咱们再来算几题看看。
(师板书:0×3, 7×0, 1999×0)
生1:0×3=0。
师:为什么?
生1:因为3个0相加等于0,0+0+0=0。
生2:7×0=0。
师:为什么?
生2:因为7个0相加等于0。
生3:1999×0=0。
师:1999可是个大数,它与0相乘也只得0吗?
生3:没错,因为1999个0相加,虽然0很多,可是相加后结果还是0。
师:从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4: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全班齐读规律一遍)
(评析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意义”这些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二)试一试——探究算理
师:掌握了这一规律,那么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如,130×5,402×3,307×8,你们能独立解决吗?
全班学生信心十足地回答:能。
师:行,打开课堂练习本试一试,算一算。
全体同学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搜集同学们多样化的算法,并请个别同学将解答板书。
130×5=650
(1) 13×5=65, 130×5=650。
(2) (3) (4)
1 3 0 1 3 0 30×5=150,
×5 × 5 100×5=500,
_____ _____ 150+500=650。
6 5 0 6 5 0 402×3=1206
(1)400×3=1200, (2) 4 0 2
2×3=6, × 3
______
1200+6=1206。 1 2 0 6
307×8=2456
(1) 3 0 7 (2) 4 0 2 (3)7×8=56,
× 8 × 3 300×8=2400,
_____ ______
2 4 0 5 6 1 2 0 6 2400+56=2456。
(评析在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练习,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想法,提倡计算策略的多样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对板书的3 0 7×82 4 0 5 63 0 7× 82 4 5 6
两竖式产生争论,两竖式赞成者各占一半。
生1:我赞成第一种写法,因为第二种写法把因数中间的0弄丢了。
师:是啊,因数中间的0哪去了?
全体同学情绪高昂,议论纷纷。教师建议小组内讨论后统一意见。
讨论结束,全班交流,请刚才赞成第一种写法的同学说说讨论后的看法。
3 0 7
× 8
生:现在我赞成第二种写法。因为_____,7×8=56,个位写6,向十位进5,0×8=0进5得5,要在十位上写5。所以0才不见了。
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现在的说法吗?
生:赞成。
(评析针对黑板板书,组织学生比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并深刻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是0”的不同处理。)
(三)练一练——掌握算法
师:打开课本,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完成练一练。
240×2302×515×325×4
204×2320×5150×3250×4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比较每两列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前两列的第一个因数只是几个数字交换了位置,第二个因数都一样。
生2:一题是因数末尾有0,一题是中间有0。
生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末尾也有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生4:后两列下一个算式比上一个算式第一个因数多了个0。
生5:因数多了个0,积也会多个0。
生6:注意0不要漏了,多了个0得数会多很多。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是0乘法”中“0”的处理,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及讨论的机会,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富有挑战性的一题,从而便于学生比较、讨论,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在教学中也得到一些启发。
1、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适当调整教材,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和讨论机会的情境,这样才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增添浓厚的兴趣。
2、充分相信学生学习潜力,教学重、难点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讨论、解决,使课堂充满生机。学生自己探讨过的问题,对其结论才会理解深刻。
《0×5=?》教学设计3篇(扩展4)
——0的认识教学设计10篇
0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会读、写0。
2、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0的两种含义。
教学难点: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1个小铁盒子、2个硬币、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师拿出一个装有2个硬币的盒子,给学生看。)
1、师:看,老师带来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有硬币,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听一听,猜一猜,老师的盒子里有几个硬币呢?谁猜对了,老师奖励他一朵幸运星。(摇一摇盒子,发出声音。)
2、生1:有1个硬币。
3、师:他猜得对吗?谁还想猜一猜?
4、生2:我猜盒子里有2个硬币。
5、师:那么到底谁猜对了呢?(倒出硬币,和同学们一起数一数,有2个硬币。)
哦,原来有2个硬币。
(老师装出神秘的样子,把盒子放到背后,将盒子中的硬币全取出,把空盒子举高。)
6、师:同学们再猜一猜,这次老师在盒子里放了几个硬币呢?(再摇一摇盒子。)
7、生:没有硬币了。
8、师:那没有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吗?(可能有同学说出用0表示,对此要进行肯定和表扬)这就是我们今天新学的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0的认识吧!(出示课题)
9、出示学习目标:
(1)、0表示有没有的含义?
(2)、教学如何书写0。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的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展示。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师:看到同学们学得怎么开心,那你们想不想把你所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生1:一个物体也没有,我们可以用0来表示。(板书:0)
生2: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字。
生3:0的书写是从右上角起笔,先向左,再向下,最后收笔和起笔相连。同学们拿起手来一起写一写。(师生一起对空写)
师提示:写0的时候要注意,起笔和收笔一定要相连,不能分开,而且不能有角。
生4:我觉得"0"像鸡蛋、皮球。
生5:我能编首儿歌来记住0呢?数字0,圆圆的,没有角。
生6:(生拿出直尺)发现了0、1、2、3……0在1的前面。
生7:这些数字,是按顺序排的,从0开始越往后数字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也就越远。
生8:"0"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直尺上的哪个数字,这个数字越大,表示这个东西的长度也就越大。(边说边有动作演示)
2、小结:一个小小的0就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么多的知识,可见知识是多奥妙无穷的。今天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数学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那什么时候可以用到呢?大家畅首一言吧!
生1: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了5个,还剩0个。
生2:小明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
生3:跑道的起点也可以用0表示。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今天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老师是打心里高兴着。大家就带着所学的知识去找一找0吧,好吗?
0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5个数字宝宝吗?今天这几个数字宝宝打盼的可漂亮啦,你们想去看看吗?(打开课件,让学生认数字)
这几个数字宝宝和动物们玩的可开心了,正在它们玩的最起劲的时候,突然从森林里传来了一阵哭声,谁在哭呀?(出示0)原来数字宝宝0它今天被数字宝宝5欺负了,数字宝宝5说:在这里面我是最大的数,0是最小的,它是个没用的宝宝,所以大伙儿都不和它玩了,同学们,你们认为5说的对吗?0到底有没有用呢?今天就让人我们一起来认识0吧!(板书:认识0)
二、新授。
师:在这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几只可爱的小兔子,他们在忙些什么呢
(一)教学例题3。
1、出示主题图,小兔子采蘑菇——————
点名说说主题图
根据回答板书:3 2 1 0
小结:0也和3,2,1一样,也是一个数字。
师:小兔子采完蘑菇又去拔萝卜了。
2、地上有4个萝卜,用数字宝宝几表示(4)
3、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
提问:萝卜拔完了,地上没有萝卜了,你想到了哪个数?(0)
小结:一个都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0就表示一个也没有。
板书:0表示没有(读两遍)
4、举例说身边的0(老师先说两三个例子)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用你们身边的事情来表示0吗?同桌的`小伙伴一起说一说,看谁说的多,说的好。
5、小组合作说一说身边的0。
师:谁愿意把你说给同桌的例子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点名说)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么多的0都表示没有,其实这个0除了没表示没有,它在生活当中还可以表示其他的意思。
(二)教学例4。
1、认识直尺上的0。
师:老师这儿就有一把尺子,尺子上面就有数字宝宝0,0在这儿它不是表示没有。
引导起点:仔细观察这把尺子,发现0排在什么位置?
0排在最前面,最前面也就是开始的位置。从0开始也可以说以0为起点,到1就表示1,从0开始到2就表示2,从0开始到3就表示3——
引导得出并板书:0表示起点(读两遍)
2、说说生活中的0
这个0出现在尺子上它表示起点,它还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很多地方,那你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见到过0呢?(说说生活中的0)
3、学习写0
0的作用这么大,那你们有没有认真地观察过这个0呢?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让学生说一说)
这个像鸡蛋一样的0该怎么写呢?
(1)让学生写0(先示范)
(2)让学生在卡片上写0。
(3)排顺序(用卡片摆一摆)
三、练习巩固。
(游戏环节。)
智慧岛闯关(这是一座神奇的智慧岛,我们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才能登上去,你们准备好了吗?
1、砸金蛋认数。
2、看图写数。
3、挑战题。
四、全文总结。
1、你们还记得刚才那个骄傲的5吗?它原来说5是个没有用的宝宝,你们觉得它说的话有道理吗?你能把0的用处说给5听听吗?(学生总结)
2、结束升华德育:唐老师也想对你们说:我们不能像5那样骄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学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3、这节课你们学到了这么多有关0的知识,那你们喜欢0吗?课后同学们去生活中多找找0吧,说不定还能发现0更多的用处。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
3 2 1 0
0的认识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②、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①、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2)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4)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5)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6)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2、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3、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4、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5、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6、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均分"的过程清
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②、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③、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④、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⑤、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均分的含义。
3、教学设计
①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②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1)由同样多引出*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均分"。
(2)用"*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解决如何"*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均分。
0的认识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0”的三种含义,会读、会写“0”。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学习难点】
0的书写方法,理解“0”的含义
【学具准备】
3支铅笔、直尺、田字格本
1—10的数字卡片
【问题导航】
如果盘子里一共有3个苹果,分给妈妈1个,还剩()个;再分给爸爸1个,还剩()个;自己又拿了1个,盘子里还剩下()个苹果呢?
【学习过程】
1、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个数字,那么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好不好?现在老师说数字请同学拿出老师说的数字卡片,看谁拿的快并且对。(老师依次说出5个数字,学生从学具袋拿出数字卡片,教师根据情况作出评价)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3支铅笔,我把一支给了__X同学,把一支给了__X同学,把一支又给了__X同学,那么我现在手中一支铅笔也没有了,用什么数字表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字【板书:“0”认识】
2、揭示第一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老师手中有3支铅笔,分别分给了3位同学,现在我的手中一支铅笔也没有了,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读作:零。【板书: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读作:零。】(学生齐读)
师:那么“0”怎么写呢?请大家伸出手指,跟着老师写。
师:在田字格内书写“0”(提前画好田字格),边写便告诉学生书写要求。(强调注意的地方:从右上角起笔,向左,向下,收笔,和起笔相连。)
学生在课本第9页,练习描红。
3、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也没有”,就用数字“0”表示。同学们手里都有一把小直尺,举起来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小组交流汇报)师总结:我们在直尺上也发现了数字0,看到0在直尺的最前面,并且0排在1的前面。因为0表示一个也没有,0比1小。我们还可以看到直尺上有一格一格的,像这样一格一格的是尺子上的刻度,0在直尺上到底表示什么呢?(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师:0在尺子的最前面,在第一个刻度线上表示起点。【板书:起点】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直尺上的哪个数字,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多少。
讨论:
1、在运动会上你看见过赛跑吗?110米栏世界冠军刘翔站在跑道的哪个位置可以用0来表示?
2、看见过跳远吗?运动员在哪个位置开始起跳?能用0表示吗?
4、揭示第三种含义──分界线
师:我现在手中拿的是一个温度计(教师出示温度计),通过观察在温度计上也能找到“0”,那么这里的“0”表示什么呢?(生交流)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现在红色液体在零刻度线的什么位置?【学生观察后交流】师总结:现在红色液体最高位置在零刻度线的上方。
师:,我们再把温度计放在冰块上(教师演示),请大家再看一下红色液体在零刻度线的什么位置?【学生观察后交流】。
师总结:现在红色液体最高位置在零刻度线的下方,这时我们会看到红色液体的最高位置会迅速下降,在零刻度线的下方,也就是说:温度计上面的“0”表示分界线,上面表示零上温度,下面表示零下的温度。好了,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字“0”,那么我们一块总结一下,0的三种含义。谁来说说?
5、课堂练习:
(1)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0”,并进行书写展览(各队选举写得最好的,8队参加,再选出书写最优秀)
(2)课本第10页1题、2题。(学生填在课本上)
(3)第11页5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注意强调学生一个球也没进去,也可以用0来表示)
6、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为什么?(学生谈收获)
7、布置作业:写数学小日记。
你能用0说几句话吗?
0的认识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掌握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0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学习重点:
初步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学习难点:
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讲《狼来了》的故事:在北方有一个小山村,村里住着一个放羊娃,放羊娃每天都要把羊赶到对面的山坡上吃草,傍晚的时候才回来,这一天,他把羊群赶到了山坡上,羊儿们自己边走边吃,放羊娃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发呆,实在是无聊的很,便想了个注意捉弄人,他在山坡上大声喊到:“狼来了,狼来了,狼来吃羊了”大家正在农田里干活,听到他的喊声,都匆匆跑来帮助放羊娃,(5个人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他高兴的哈哈大笑起来:“哈哈,我是骗你们的,哪里有什么大灰狼”农夫们气得扭头走开了。第二天,放羊娃又来放羊,感觉无聊的很,他又对着山坡喊:“狼来了,狼来了,“农夫们又相信了,又有4个人扛着锄头铁锹匆匆跑来帮助他”,(4个人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放羊娃大笑着说:“你们真傻,根本没有狼来”,第三天,放羊娃没事还是对着山坡喊:“狼来了,狼来了”可是村里再也没有人来帮助他了。没有人我们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生答“0”,好,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说不尽的0”(板书课题)。
师总结:小孩由于说谎结果:羊全部被狼咬死,自己也差点被狼吃掉,我们大家不能说谎,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二、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究
1、找生活中的0
由于小男孩的不诚实,羊全部被狼吃掉,没有羊了可以用0表示,那么0除了表示没有之外还表示什么呢?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在哪见过0?(让学生尽情地说)
2、0表示起点
刚刚有同学说直尺上也有0,你们都找到了吗?指给同桌看一看。
师: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观察直尺,你还发现了什么?生:这些数字,是按顺序排的。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右边数字越大,也就是说,数越大,离0也就越远。A、从0到1是一段,用数字1表示;从0到2是两段,用数字2表示;从0到3是三段,用数字几表示?从0到4是几段?用数字几表示?;从0到5呢?
师:刚才我们数数的时候都是从几开始的?0还在1的前面,那这里的0还是表示没有吗?那0还可以表示什么?人们在用直尺量东西的时候,都是从0开始,0在这里表示什么?(起点)。用直尺量东西,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直尺上另一端到哪个数字,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多少。这个数字越大,表示这个物体的长度也就越长。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0除了表示直尺的起点,“0”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想想学校操场上的赛跑跑道,有没有见到0呀?看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注意强调:尺子的“0”起点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三、延续故事情境,学习0的加减法
(一)每个人都会做错事,但只要知错就改仍是好孩子。经过村长的教育,放羊娃决定改过自新不再骗人了,于是村长就决定送给放羊娃1只羊,现在放羊娃有几只羊,怎样列式表示?
村民见村长送放羊娃羊了,第二天,有一个村民,也送了他一只羊,现在放羊娃有几只羊呢?怎样列式表示呢?到了第三天,又有村民送给放羊娃一只羊,现在放羊娃有几只羊呢?怎样列式计算?如果每天都有人送给他一只羊,到了第五天,放羊娃该有几只羊呢?
(二)放羊娃又有羊了,于是还是每天都带着羊儿去山坡上放羊
1、有一天,放羊娃去山上放羊,山坡的东边有3只羊在吃草,西边有2只羊在吃草,现在放羊娃一共有几只羊在吃草呢?怎样列式计算?
2、不一会西边的2只羊都跑到了东边,现在一共有几只羊在吃草呢?怎样列式计算?
3、时间长了,放羊娃觉得无聊极了,于是呼呼大睡起来。等他睡醒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羊不见了踪影。现在还有几只羊呢?怎样列式计算?5—5=0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求孩子要认真做事,不能粗心大意。
四、趣味数学故事:零先生漫游记
传说最早的时候,数字界像一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片,乱七八糟,分不清正数负数,有理无理。人们只知道有数学这个东西,但谁也讲不出是什么。这一坛子东西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0。0在数字中是最小的,但是也是最有力量的。“0”先生在鸡蛋中沉睡了足足54亿年零几千万年,终于在8世纪左右醒了过来。他睁开他的唯一的眼睛,只觉得身旁漆黑一片,这时各样的兄弟都在他的身边乱窜。他想直起腰,但是连将自己舒展一下都不可能,他生气极了。0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他可以随便改变身边的状态。在“0”转念一想的时候,他的身边就出现了一个与生俱来的——和+,他抓起后,把这两样东西组合成了—+,这就是一把斧头,他抓住斧头,用力一挥,只听一声巨响,鸡蛋骤然破裂,所有的数字都*了出来。其中负的东西向下沉,正的东西向上飘,一半变成了地,一半变成了天。
“0”高兴极了,但是他害怕天地会重新合拢到一起去,所以他就撑着正数和负数,但是他错了,正数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负数越来越多,越来越低,圆滚滚的O从此就被拉成了0。在最后,英雄满意了,但也筋疲力尽了。数字们都要推举他为国王,“0”喜欢过不受束缚、自由自在的日子,便婉言谢绝数字们的好意。从此以后,数字们为了敬重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便尊称他为“0”先生。
“0”先生过着神仙般独来独往的.日子,有一天,“0”先生突然心情大好,想看看它所创立的子民——数字都在干些什么,于是,它到世界各地去巡查,结果是他感到又喜又忧,喜的是他发现人们就不再用绳子,泥板,贝壳了,而使用*数字了。忧的是人类认为0不是最小的数字,也不是最大的数字,而是一个没有影子,没有尾巴的数字。特别是一些小辈们谈到他不是微微一笑,就是摇摇头,这使他感到特郁闷。但是,“0”先生是个谦和的人,他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他又开始过他悠闲自在的日子。
0的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0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2个桃子的投影片。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板书: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的投影片。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板书:1)
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有的学生会说吃了0个桃子。)
教师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这个数字读作“0”,“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您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讨论后,指明4~5人说说。
二、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齐读:0~5,5~0。
三、教学0的书写
教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圆行。(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学生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四、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小猴看见盘里有2个桃,他吃了一个,还剩几个?算式是:2-1
吃2个呢?算式是:2-2=得几?为什么?
看小鸟图列式计算。为什么?
练习4-4=2-2=5-5= 1-1=
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2.一个数加0。
出示青蛙图。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共有几只青蛙?你怎么知道的?
算式是:4+0=得几?为什么?
练习2+0=3+0=5+0=
从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想一想0+4、0+3、0+5等于几?
从这几道题中可以看出什么?(0加上一个数,还得那个数。)
想一想0+0等于几?
(3)一个数减去0。
想一想5-0等于几?(……)
5-0就是从5个东西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所以还是5。
板书:5-0=5
4-0、3-0、2-0、l-0等于几?为什么?0-0等于几?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六、课后小记:
0的书写是一个难点,教学是要示范指导,学生有的写得很生硬,有的象画圈。
0的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上册第29页、第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主自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在探索研究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有关0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数字卡片,玻璃珠,杯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0)
猜数游戏
师在杯子里放玻璃珠,小朋友,猜一猜,杯子里放了几颗?看谁猜得最准确。最后一次杯子里没有放玻璃珠,猜的颗数用0来表示。
二、新授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0更多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1、0表示没有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9的猴子吃桃图。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红的的桃子,它会做什么呢?(同桌互说)
师:盘子里有两个桃子,用几来表示?(用2)吃了一个桃子,剩下几个,用数字几来表示?(用1)又吃了一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用0)“0”表示什么?(没有)
师: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也没有,就用0来表
示、(板书:没有)
(2)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遇到没有的时候会用0来表示的例子。2、0表示起点
(1)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0是不是只能表示没有?(出示
直尺图)
师: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我们发现0写在哪儿?
它表示什么?
师:是呀,这里的0表示起点,到二年级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般以0作为起点进行测量。
(2)让学生举一些0表示起点的例子。
3、学生举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见到“0”。
(三)“0”的写法
1、师:大家看一看,说一说,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
2、师指导写法,边示范边讲笔顺要点,学生书空。
3、指导后,学生练写。
4、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
(四)教学有关“0”的计算
1、课件出示P29青蛙图
师:你们看到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池塘里第一块荷叶上有4只青蛙,第二块荷叶上没有青蛙,要求一共有多少只青蛙?你会列式吗?板书列式:4+0=4
师: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列式0+4=4)让学生观察这两道式子,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小结:从4+0=4和0+4=4的算式中可以知道一个数加上0或者0加上一个数,都得原来的那个数。让学生举一些以上这样的例子。
2、课件出示:荷叶上有4只青蛙,后来4只青蛙都跳走了。(让学生说说图意)
师:荷叶上有4只青蛙,后来4只青蛙都跳走了,还剩多少只青蛙?
你会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4=0
3、练习:列式计算。
老师手上有2支铅笔,送给一位小朋友2支铅笔,老师手上还有几支铅笔?让学生根据这情景列出式子。
2-2=0(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列式)
4、让学生计算。
5-5=
师: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三道式子,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小结:两个同样多的数相减,都得0。5、想一想5-0=()
师:5减0表示什么意思?(就是从5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说5个东西一个也没有减去,还是5个东西,所以5减0等于5。)问:谁会算?
5-0=5(板书)
小结: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来的那个数。6、指导学生看书。
7、师生共同小结说说学到什么知识。
三、巩固练习
第一关:把下面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教科书P30第2题。)
指名演示,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来排列的。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教科书P30第3、4小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04+4=04-4=05-0=5
没有0+4=42-2=0起点5-5=0
0的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上册第29页、第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主自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在探索研究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有关0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数字卡片,玻璃珠,杯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0)
猜数游戏
师在杯子里放玻璃珠,小朋友,猜一猜,杯子里放了几颗?看谁猜得最准确。最后一次杯子里没有放玻璃珠,猜的颗数用0来表示。
二、新授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0更多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1、0表示没有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9的猴子吃桃图。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红的的桃子,它会做什么呢?(同桌互说)
师:盘子里有两个桃子,用几来表示?(用2)吃了一个桃子,剩下几个,用数字几来表示?(用1)又吃了一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用0)“0”表示什么?(没有)
师: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也没有,就用0来表
示、(板书:没有)
(2)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遇到没有的时候会用0来表示的例子。2、0表示起点
(1)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0是不是只能表示没有?(出示
直尺图)
师: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我们发现0写在哪儿?
它表示什么?
师:是呀,这里的0表示起点,到二年级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般以0作为起点进行测量。
(2)让学生举一些0表示起点的例子。
3、学生举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见到“0”。
(三)“0”的写法
1、师:大家看一看,说一说,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
2、师指导写法,边示范边讲笔顺要点,学生书空。
3、指导后,学生练写。
4、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
(四)教学有关“0”的计算
1、课件出示P29青蛙图
师:你们看到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池塘里第一块荷叶上有4只青蛙,第二块荷叶上没有青蛙,要求一共有多少只青蛙?你会列式吗?板书列式:4+0=4
师: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列式0+4=4)让学生观察这两道式子,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小结:从4+0=4和0+4=4的算式中可以知道一个数加上0或者0加上一个数,都得原来的那个数。让学生举一些以上这样的例子。
2、课件出示:荷叶上有4只青蛙,后来4只青蛙都跳走了。(让学生说说图意)
师:荷叶上有4只青蛙,后来4只青蛙都跳走了,还剩多少只青蛙?
你会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4=0
3、练习:列式计算。
老师手上有2支铅笔,送给一位小朋友2支铅笔,老师手上还有几支铅笔?让学生根据这情景列出式子。
2-2=0(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列式)
4、让学生计算。
5-5=
师: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三道式子,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小结:两个同样多的数相减,都得0。5、想一想5-0=()
师:5减0表示什么意思?(就是从5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说5个东西一个也没有减去,还是5个东西,所以5减0等于5。)问:谁会算?
5-0=5(板书)
小结: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来的那个数。6、指导学生看书。
7、师生共同小结说说学到什么知识。
三、巩固练习
第一关:把下面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教科书P30第2题。)
指名演示,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来排列的。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教科书P30第3、4小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04+4=04-4=05-0=5
没有0+4=42-2=0起点5-5=0
0的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5个数字宝宝吗?今天这几个数字宝宝打盼的可漂亮啦,你们想去看看吗?(打开课件,让学生认数字)
这几个数字宝宝和动物们玩的可开心了,正在它们玩的最起劲的时候,突然从森林里传来了一阵哭声,谁在哭呀?(出示0)原来数字宝宝0它今天被数字宝宝5欺负了,数字宝宝5说:在这里面我是最大的数,0是最小的,它是个没用的宝宝,所以大伙儿都不和它玩了,同学们,你们认为5说的对吗?0到底有没有用呢?今天就让人我们一起来认识0吧!(板书:认识0)
二、新授。
师:在这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几只可爱的小兔子,他们在忙些什么呢
(一)教学例题3。
1、出示主题图,小兔子采蘑菇——————
点名说说主题图
根据回答板书:3 2 1 0
小结:0也和3,2,1一样,也是一个数字。
师:小兔子采完蘑菇又去拔萝卜了。
2、地上有4个萝卜,用数字宝宝几表示(4)
3、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
提问:萝卜拔完了,地上没有萝卜了,你想到了哪个数?(0)
小结:一个都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0就表示一个也没有。
板书:0表示没有(读两遍)
4、举例说身边的0(老师先说两三个例子)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用你们身边的事情来表示0吗?同桌的小伙伴一起说一说,看谁说的多,说的好。
5、小组合作说一说身边的0。
师:谁愿意把你说给同桌的例子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点名说)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么多的0都表示没有,其实这个0除了没表示没有,它在生活当中还可以表示其他的意思。
(二)教学例4。
1、认识直尺上的0。
师:老师这儿就有一把尺子,尺子上面就有数字宝宝0,0在这儿它不是表示没有。
引导起点:仔细观察这把尺子,发现0排在什么位置?
0排在最前面,最前面也就是开始的位置。从0开始也可以说以0为起点,到1就表示1,从0开始到2就表示2,从0开始到3就表示3——
引导得出并板书:0表示起点(读两遍)
2、说说生活中的0
这个0出现在尺子上它表示起点,它还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很多地方,那你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见到过0呢?(说说生活中的0)
3、学习写0
0的作用这么大,那你们有没有认真地观察过这个0呢?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让学生说一说)
这个像鸡蛋一样的0该怎么写呢?
(1)让学生写0(先示范)
(2)让学生在卡片上写0。
(3)排顺序(用卡片摆一摆)
三、练习巩固。
(游戏环节。)
智慧岛闯关(这是一座神奇的智慧岛,我们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才能登上去,你们准备好了吗?
1、砸金蛋认数。
2、看图写数。
3、挑战题。
四、全文总结。
1、你们还记得刚才那个骄傲的5吗?它原来说5是个没有用的宝宝,你们觉得它说的话有道理吗?你能把0的用处说给5听听吗?(学生总结)
2、结束升华德育:唐老师也想对你们说:我们不能像5那样骄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学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3、这节课你们学到了这么多有关0的知识,那你们喜欢0吗?课后同学们去生活中多找找0吧,说不定还能发现0更多的用处。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
3 2 1 0
0的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0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2个桃子的投影片。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板书: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的投影片。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板书:1)
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有的学生会说吃了0个桃子。)
教师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这个数字读作“0”,“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您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讨论后,指明4~5人说说。
二、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齐读:0~5,5~0。
三、教学0的书写
教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圆行。(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学生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四、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小猴看见盘里有2个桃,他吃了一个,还剩几个?算式是:2-1
吃2个呢?算式是:2-2=得几?为什么?
看小鸟图列式计算。为什么?
练习4-4=2-2=5-5= 1-1=
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2.一个数加0。
出示青蛙图。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一共有几只青蛙?你怎么知道的?
算式是:4+0=得几?为什么?
练习2+0=3+0=5+0=
从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想一想0+4、0+3、0+5等于几?
从这几道题中可以看出什么?(0加上一个数,还得那个数。)
想一想0+0等于几?
(3)一个数减去0。
想一想5-0等于几?(……)
5-0就是从5个东西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所以还是5。
板书:5-0=5
4-0、3-0、2-0、l-0等于几?为什么?0-0等于几?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六、课后小记:
0的书写是一个难点,教学是要示范指导,学生有的写得很生硬,有的象画圈。
《0×5=?》教学设计3篇(扩展5)
——0的认识,0的加减教学反思3篇
0的认识,0的加减教学反思1
数字0的认识一课安排在数字15的认识之后,我想学生既然有了前面的认数知识的基础,于是在教学0的认识之前,我先复习15的认识
第一环节: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让学生明白0的初步意义就是没有的意思,证明学生对于0并不陌生。我是先在黑板上画了3个桃子,小猴吃掉1个,还有2个,又吃掉1个,还有1个,再吃掉1个,没有了,用0表示。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我发现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讲明白讲完整是很重要的。也要教会其他学生学会听。这些课堂常规的建立在低年级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学会坐学会站这些也需要在课堂里慢慢的养成。接下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 的用法和含义。在这个小环节里我发现虽然学生会举出很多的例子,但是貌似和我讲的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比如我举的是妈妈买来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 个。叫了好多学生回答也是跟我类似的例子。很难发现跟我不一样的例子。
第二环节: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找到0的位置,自己发现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这里还可以表示起点,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在这里是第一,(他们的意思也就是尺子一开始就是数字0,从0开始)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需要老师来引导,然后再让学生们指着尺子齐读05,再倒数从50。
第三个环节:教学0的书写,这个环节注意先老师自己示范,再让学生自己写,要提醒孩子写字的姿势。现在的孩子写字姿势很不雅观,人坐不直,头趴很下。很容易造成近视。
四,0的加减法运算;学生的普遍现象就是做做会做,让其看图说说,说清楚那三句话的就很少,需要慢慢的练习。算式中各个数字的意思最好也让学生说一说。要照顾到全班同学。
最后就是通过练习来加深对这节课知识的回顾。在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对于说话方面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强。
0的认识,0的加减教学反思2
1、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很好的发挥空间。时我先设计了几道同类的算式让学生做,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得较好,并且有些学生能按顺序把5以内的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及相关算式都讲出来。
3、在上这个教学内容后,有一深刻的感受,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占的比重实在高。在一(4)班的教学记录是以上两点可以说的,但在一(3) 班,根本无法进行0的加减法规律的教学,一些学生思维涣散,纪律涣散,注意力涣散,你说怎么进行思维的深层次的探索?我得想想办法。首先,在两个班要用不同的方法,因为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尝试以下方法:1、教学设计的不同:三班必须要用上生动有趣的幻灯加上生动明快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图像、语言等情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从而进行有效教学。四班可以加些动手操作的内容,因为习惯已有保障;另外,继续做好深层次思维的引导,争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思维,多出数学尖子生;再者,鼓励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多鼓励,多引导,争取能让每节课上得有声有色。2、教学组织方法的不同:采用一种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激励措施来组织三班的教学,我觉得可以另外设一套激励措施,如课堂纪律加星制度。在一张长条纸上写上名字,再在每节课前贴到黑板右侧,每节课都用正字法打星,每周根据正字统计数发奖,前十名5笑脸,第10到20名3笑脸,20到30名2笑脸,30到40名1笑脸,进步10名以上再加2笑脸。笑脸可以换红苹果,红苹果可以换绿星卡这些都不变。试试看,希望能够有效果。努力,少说抱怨的话,智慧地努力工作,要让大家都认为纪律不好课难上的班数学也能教好才是有本事。
0的认识,0的加减教学反思3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孩子。因此我们教师就应当积极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 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课件: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对学生说:“小猴子的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又遵守纪律,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下点击一个盘子和两个大桃子。“小朋友看,小猴子多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你们 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拿走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那就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说出了“0”。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同时就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0×5=?》教学设计3篇(扩展6)
——《0的认识及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
《0的认识及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反思一:语言富有童趣
“猜硬币”“帮助小动物找位置”这两个活动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情境,而且“猜”“找”让人感到了动的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后的教学我要注意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反思二: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0 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 0 ”、“在直尺上找 0 ” 、“在情景中体会 0 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 0 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 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 0 ,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 0 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0×5=?》教学设计3篇(扩展7)
——《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3篇
《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会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培养学生在精确计算之前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的习惯,为粗略的判断精确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二、目标解析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和前面学习过的相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都要与第二个因数相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相乘;个位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提供了两种写法,竖式写法不同,但结果相同,第二种更简便,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的算理。因为算理相同,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下列各题(列竖式计算)。
123×3= 368×3=
2.指名两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草稿上计算。
3.汇报,说说两道题的不同,需要注意什么?
第1小题不进位,第2小题需要连续进位。计算时要注意:哪位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因数中间有0与末尾有0的乘法与一般乘法的算法是一样的,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好基础,更顺利地借助旧知进行有效迁移。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课件出示问题:
(2)列式:604×8
(3)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604接近600,600×8=4800,座位应该比4800个多一点。
(4)课件指名上黑板,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尝试解决。
①说说这个算式中的第一个因数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因数中间有0。)
②以前因数中间没有0,是怎么计算的?现在因数中间有0,要不要分别相乘呢?如果不乘,会出现什么情况?
③小结: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前面学习过的相同,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相乘;个位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
(5)小练习:102×3(不进位) 109×3(一次进位) 409×3(两次进位)
【设计意图】算前估一估,既为粗略的判断精确算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同时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因为因数中间有0的算法同前面学习过的算理相同,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概括能力。最后的小练习提供了三种由易到难的计算,通过对比,进一步巩固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的方法。
2.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出示问题: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求的是什么问题?(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求总价。)
(3)列式:280×3
(4)你能估一估吗?
280接近300,300×3=900,需要的钱数比900少一些。
(5)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
(6)汇报。
(7)说说对方法二的理解。(借助整百数的口算方法理解简写的道理:28个十乘3等于84个十。)你更喜欢哪一种?
(8)说说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简写时需要注意什么?(一是一位数书写的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中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二是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9)小练习: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估算是一种良好的计算习惯,应该在任何不能口算的计算前都要有所体现,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继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索因数末尾是0的乘法计算方法。两种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选择较方便的方法二。虽然教材中没有给出完整的"计算法则的文本,但是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记录讨论的结果,突出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小练习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三)练习提高
1.练习十四第1题。
(1)独立完成后汇报。
(2)再说一说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练习十四第6题。
(1)独立完成后汇报。
(2)再说一说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如何简便计算。
3.练习十四第5题。
不用计算,你能判断哪个算式的得数大?说说理由。
4.练习十四第3题。
(1)独立完成比较大小。
(2)说说你是怎么快速判断的。
【设计意图】第(一)题和第(二)题是分别有关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通过一定量的练习,继续巩固有关计算的法则。第(三)题通过有关0的乘法计算的规律快速进行得数大小的判断,使所学知识得到灵活运用。第(四)题综合运用有关0的四则运算,达到快速区分的目的。
(四)谈收获
说一说您今天学习到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0×5=?》教学设计3篇(扩展8)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反思一:语言富有童趣
“猜硬币”“帮助小动物找位置”这两个活动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情境,而且“猜”“找”让人感到了动的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后的教学我要注意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反思二: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0 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 0 ”、“在直尺上找 0 ” 、“在情景中体会 0 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 0 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 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 0 ,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 0 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教材选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分别理解得数是0减法和一个数加0的加法计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体现先例题再练习的数学课堂模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有价值的。
(1)情境的创设。创设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进而由学生自己创设一系列源自生活的数学情境,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评价的体现。学生在教师无声的眼神和手势的鼓励下,感受挑战成功的喜悦,在迁移中轻松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识,在宽松的课堂中张扬着个性,解答着关于0的算式,发现着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探究着数学的奥秘,享受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3)探究的过程。本课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积极地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大胆猜想,敢于提出数学问题,并能主动探究0的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学生在教师放手的自由课堂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学生经历着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提高,信心和自我的肯定。
当然,本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我认识到以下几方面需要很大的提高:
1、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机智,善于处理偶发事件。
如我在创设情景“猴妈妈分桃子”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三只小猴吃桃情况学生不太明白时,我应该赶紧让三个学生代替三只小猴这样就更形象。
2、注意知识的提问的方式。
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时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确实太难了,应该换一种方式提问,如改为“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与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可能要好得多。
3、关注学生的发展。
低年级教学要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一年级的知识很简单,很多知识孩子在学前班已学过,只是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关注孩子的思维习惯,这方面我以后还要多学习多钻研。如在教学“0的加减 法”时,应让孩子完整的说说题意,为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
在这次课中我虽然没有完全把自己设计的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总结自己教学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次比一次好。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时间把握不好课堂纪律乱在教学0的认识及0的写法时,课堂纪律比较乱,浪费的时间比较多,以致于后面的有关0的加减法没有讲到。自身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尽量简洁少说,感情要有起伏,语气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一直都在一个调上,这样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这节课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重难点。组织教学应更有指向性,老师一个命令下达,全班的同学都要做好它,不能强调几次以后效果还不明显。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4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先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了0的第一个含义。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找0,学生发现生活中的0还可以表示别的意思,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次,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最后进行0的书写教学。第二课时才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有一个情境分别出现2片荷叶,一片荷叶上有4只青蛙,另外一片荷叶上没有青蛙。接着两片荷叶靠近,求一共有多少只青蛙。这个情境出现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并提一个数学问题。就是在这个情境的叙述中,(1)班的学生不能正确地表达图意。
求一共有多少?这样的看图叙述提数学问题在之前的加法学习中已经落实,并且在作业时也要求学生说。可是为什么在今天我的手势已经很明显的情况下,学生还是那么顽固地去说减法的意思呢。
从课上第一个学生回答来看,她的表述是“本来有……,后来……”紧接着就是“还剩下……”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前面一题中。在出现荷叶上青蛙图之前的一个情境是“原来有3只小鸟,后来3只都飞走了,还剩下几只小鸟?”在以前学习的内容来看,加法那课学习的都是加法内容,减法那课都是学习减法内容。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有些学生并不去仔细领会图意而是想当然的想成和前面一题的图意一样。还不适应加减混合放在一个课时。再说这个4只青蛙和0只青蛙相加的特殊性,更加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当然以为是不可能的。一般的加法都是2个数字相加越加越大,而这个图意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多。
因此在(2) 班上课的过程中,学习完几减几之后,我改变了教学的思路,把青蛙的情境图作为练习。而另外的先从老师左手有3根小棒,右手有1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引入,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是4根,1+3=4。接着我把右手的1根小棒放到左手,在问:这时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4根,也从中引出4+0=4。比之前直接给青蛙的情境图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本节内容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之后发现,学生对于几加零,几减0掌握的还是相对不好。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会算成几+0=0。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提醒改正。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5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
语言富有童趣“猜硬币”这个活动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情境,而且“猜”让人感到了动的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后的教学我要注意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7
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在直尺上找0”、“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
《0×5=?》教学设计3篇(扩展9)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法则,学会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也学会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过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的处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又是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层次地呈现“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首先安排三道口算除法,引导学生复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然后安排两个例题:例11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例12教学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练一练除了安排单一的练习外,还特别注意安排商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等不同情况的综合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底铺垫这一环节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1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几个0商末尾就补上几个0。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占位的作用。
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0的几种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我基于上一课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学习过程和掌握程度,这一课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始,我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商的末尾什么时候会有0?商末尾的0有什么作用?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一样吗?等。有的简单的问题一提出来,马上有人解决了,因为他们运用了上一课的知识,但还有几个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有待于证明。紧接着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出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至少出一题,先自己做,再给组里的其他同学做,并帮着批改。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错题收集起来,请出题的学生讲评。同时,小组间也展开竞争,评出优秀小组。
这样的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在动脑思考,编一道题,做四道题,再帮同学批改题,自己又是教者又是学习者。编题时,培养了他们审题的能力,必须考虑到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末尾有0这两个必备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认识到怎样才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怎样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批改的过程中,认识到做题的注意点。那么,课始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习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提问,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和前面的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安排的一样,都是有一个情境让学生先有解决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再利用实际操作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之称,然后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在教学这节课之前还有担心学生这节有点难了,怎样讲才好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的算理。但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习的新知识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说似乎很简单。但把这样的知识混在之前学习的内容里面,学生错的多了。
本以为这部分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可结果竟然有一半的人出错!主要错误并不是学生商的末尾不写0,而在于格式问题。原来普通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我们都要进行两次完整的除、乘、减,而现在商末尾有0的,就免去了后一次的乘和减了。很多学生继续算乘和减,这个问题倒也不大,关键是该算乘和减的学生也不算了,例如:48÷3的竖式中,学生就直接把第一次减后的结果16当作余数写在那里了!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认为最后一次不要算了,所以不管什么数字都朝上面上一个0。甚至有很多人把十位上的有余数的情况也能混淆起来,如:62÷5,好多的学生也不管,十位上商1之后,6减5有余数也不知道,直接把各位上的2移下来,一看不够除,所以在个位上很快得商上了0。其实,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把几种竖式的联系区别请学生说一说,在进行比较练习,这样或许会好点。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了,但处理时还是不过到位。这样的学生还不是一个两个,我就在想,肯定是我之前的知识讲的,学生还没有掌握熟练,混淆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算理。
有时候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难得,而数学知识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前面学习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说抓好每一节课时重中之重。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7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
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9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组织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提问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第二课时,但知识点与前面一节课的直接联系不大,反而是与前面所学的“首位不够除”相关、相通的较多。可节课虽然归在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中,但我认为从知识层面来讲更属于“不够除商0”。
教学例10时,可以先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在探索432÷4的计算方法时,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学生可能估计商的位数,也可能通过四百多除以4估得商商是一百多。不管是哪种方式的估算结果,都能为后面探索笔算方法探索提供支持。第二个层次,探索用竖式计算432÷4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设疑:十位上3够除以4吗?怎么办?”有学生想到商0,这时,我就提醒他们现在像首位不够除那样处理。
这节课较难的是361÷3这种末尾有0,又有余数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追问“1÷3不够怎么办”进而明确哪一位上“够商1,就商0”。随后的“试一试”要让学生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进行计算。组织交流时,要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不够商1,要商0.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规范简写竖式。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讲本节课和上节课商0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商0。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3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有着一个困惑:我们的教材把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分割得那么细小,分开教学每个部分时,效果似乎不错,而综合后取得的整体效果却不理想,有时反而会互相干扰,如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值大小的变化”,先学小数点向右移,学生学得很好,再学向左移,也学得不错;但是在综合练习中学生往往辨不清小数点往右(或左)数值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们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原因何在呢?读了《从还原论到系统论》一文,从中得出的结论指出:“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结构功能,只要结构功能大于零,则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叠加之和”。现在我正尝试着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来改革教学。现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为例,简述如下:
这段教材,照原来的教法是:先教学商中间有零的,再教学商末尾有零的,然后教学商中间、末尾都有零的。表面看来这样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教学时间要花6课,单项练习时正确率虽然还可以,而学到后来,不少学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现在,我改用“整体原理”指导教学设计:从除法试商的整体出发,它的基本原理是“反馈调节”,就是:初商太大就把商调小一点,反之,初商太小就调大一点。就这段教材来说,如果商1还太大(不够商1),那就要把商调小一点,比1小的商是0,也可以说“用0占位”。这样,知识点统一,过渡自然,2个课时就够了。教学效果高于以前的教法。
我的具体做法,简要地说就是:
一、复习
(1)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的运算法则
(2)判断下列各题商是几位数。
二、新课
1、尝试练习
学生独立试算,然后验算,反馈并讨论,得出:
(1)根据试商的方法:商太大了就改小一点,如商1还太大,就改商比1小的0(学生语),即“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课本中语,教师语)。
(2)“2100÷3”的演算过程:
2、自学课本上的例题下的做一做,在小组内集体订正。
三、练习
计算“做一做”的4道题。(下略)
通过教学实践,再回过头看,结论是:正确认识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并用以指导教学设计,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效果。
评析: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从“教书匠”到“教师”!
《0×5=?》教学设计3篇(扩展10)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有着一个困惑:我们的教材把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分割得那么细小,分开教学每个部分时,效果似乎不错,而综合后取得的整体效果却不理想,有时反而会互相干扰,如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值大小的变化”,先学小数点向右移,学生学得很好,再学向左移,也学得不错;但是在综合练习中学生往往辨不清小数点往右(或左)数值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们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原因何在呢?读了《从还原论到系统论》一文,从中得出的结论指出:“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结构功能,只要结构功能大于零,则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叠加之和”。现在我正尝试着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来改革教学。现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为例,简述如下:
这段教材,照原来的教法是:先教学商中间有零的,再教学商末尾有零的,然后教学商中间、末尾都有零的。表面看来这样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教学时间要花6课,单项练习时正确率虽然还可以,而学到后来,不少学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现在,我改用“整体原理”指导教学设计:从除法试商的整体出发,它的基本原理是“反馈调节”,就是:初商太大就把商调小一点,反之,初商太小就调大一点。就这段教材来说,如果商1还太大(不够商1),那就要把商调小一点,比1小的商是0,也可以说“用0占位”。这样,知识点统一,过渡自然,2个课时就够了。教学效果高于以前的教法。
我的具体做法,简要地说就是:
一、复习
(1)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的运算法则
(2)判断下列各题商是几位数。
二、新课
1、尝试练习
学生独立试算,然后验算,反馈并讨论,得出:
(1)根据试商的方法:商太大了就改小一点,如商1还太大,就改商比1小的0(学生语),即“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课本中语,教师语)。
(2)“2100÷3”的演算过程:
2、自学课本上的例题下的做一做,在小组内集体订正。
三、练习
计算“做一做”的4道题。(下略)
通过教学实践,再回过头看,结论是:正确认识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并用以指导教学设计,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效果。
评析: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从“教书匠”到“教师”!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第二课时,但知识点与前面一节课的直接联系不大,反而是与前面所学的“首位不够除”相关、相通的较多。可节课虽然归在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中,但我认为从知识层面来讲更属于“不够除商0”。
教学例10时,可以先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在探索432÷4的计算方法时,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学生可能估计商的位数,也可能通过四百多除以4估得商商是一百多。不管是哪种方式的估算结果,都能为后面探索笔算方法探索提供支持。第二个层次,探索用竖式计算432÷4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设疑:十位上3够除以4吗?怎么办?”有学生想到商0,这时,我就提醒他们现在像首位不够除那样处理。
这节课较难的是361÷3这种末尾有0,又有余数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追问“1÷3不够怎么办”进而明确哪一位上“够商1,就商0”。随后的“试一试”要让学生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进行计算。组织交流时,要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不够商1,要商0.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规范简写竖式。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讲本节课和上节课商0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商0。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我基于上一课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学习过程和掌握程度,这一课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始,我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商的末尾什么时候会有0?商末尾的0有什么作用?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一样吗?等。有的简单的问题一提出来,马上有人解决了,因为他们运用了上一课的知识,但还有几个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有待于证明。紧接着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出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至少出一题,先自己做,再给组里的其他同学做,并帮着批改。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错题收集起来,请出题的学生讲评。同时,小组间也展开竞争,评出优秀小组。
这样的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在动脑思考,编一道题,做四道题,再帮同学批改题,自己又是教者又是学习者。编题时,培养了他们审题的能力,必须考虑到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末尾有0这两个必备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认识到怎样才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怎样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批改的过程中,认识到做题的注意点。那么,课始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习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提问,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8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9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
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组织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提问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1
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和前面的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安排的一样,都是有一个情境让学生先有解决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再利用实际操作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之称,然后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在教学这节课之前还有担心学生这节有点难了,怎样讲才好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的算理。但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习的新知识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说似乎很简单。但把这样的知识混在之前学习的内容里面,学生错的多了。
本以为这部分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可结果竟然有一半的人出错!主要错误并不是学生商的末尾不写0,而在于格式问题。原来普通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我们都要进行两次完整的除、乘、减,而现在商末尾有0的,就免去了后一次的乘和减了。很多学生继续算乘和减,这个问题倒也不大,关键是该算乘和减的学生也不算了,例如:48÷3的竖式中,学生就直接把第一次减后的结果16当作余数写在那里了!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认为最后一次不要算了,所以不管什么数字都朝上面上一个0。甚至有很多人把十位上的有余数的情况也能混淆起来,如:62÷5,好多的学生也不管,十位上商1之后,6减5有余数也不知道,直接把各位上的2移下来,一看不够除,所以在个位上很快得商上了0。其实,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把几种竖式的联系区别请学生说一说,在进行比较练习,这样或许会好点。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了,但处理时还是不过到位。这样的学生还不是一个两个,我就在想,肯定是我之前的知识讲的,学生还没有掌握熟练,混淆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算理。
有时候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难得,而数学知识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前面学习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说抓好每一节课时重中之重。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法则,学会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也学会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过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的处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又是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层次地呈现“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首先安排三道口算除法,引导学生复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然后安排两个例题:例11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例12教学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练一练除了安排单一的练习外,还特别注意安排商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等不同情况的综合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底铺垫这一环节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1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几个0商末尾就补上几个0。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占位的作用。
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0的几种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3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