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制度的利弊7篇

国家教育制度的利弊7篇国家教育制度的利弊  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教育制度的利弊7篇,供大家参考。

国家教育制度的利弊7篇

篇一:国家教育制度的利弊

  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措施

  教育,是按照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完善人的活动。尽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人创设良好的成长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这应该是教育的基本职能。然而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却越来越偏离这样一个基本目标,教育弊端也逐渐显露,严重影响了广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成为衡量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唯一标准,更有甚者,一考定终身的说法也深入人心。这样的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中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智力教育的发展无法达到既定目标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2.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3.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义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4.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5.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这些现象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同时也是一种人为的教育不平等现象。6.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在这里,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学习情况,服务于教学。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促使作弊风泛滥,不仅中学存在,高考考场上存在,小学也存在。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还暗示一些作弊的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当然,面对如此多的弊端,教育改革也从未停下脚步,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首先,应淡化考试的选拔作用,增强考试作为检查教与学得失的评价功能。其次,考试题目数量要减少,内容要科学,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要取消用来给学校,给教师或学生排名次,并借此给予奖惩的各种统考统测的考试方法。把考试作为一种手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行教学改革

  改革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新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要时时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终生学习的意识;拥有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技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在改革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创新意识来不断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只是不能否认,虽然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改革所起到的作用却小的可怜。例如北京、山东、浙江等地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降低英语考试分值增加语文考试分值的做法,虽然受到广泛好评,但实质却换汤不换药,我认为要想改变现今的教育状况,更应该大胆的去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改变一考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定终身的教育格局,真正让学生们有一个更广阔更舒适的成长成才环境才是最急切要做的事情。

篇二:国家教育制度的利弊

  1、中国教育的弊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一方面使得国民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另一方面也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可以说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改革开放后,在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中,我国的教育日益显露出许多弊端,已经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了,许多方面急需改革、提高。本文拟从办学方向、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等几个方面来着重讨论一下中国教育的问题。一.办学方向当前的教育过分强调精英教育,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重点中小学、重点大学,而职业中学以及职业教育却形同虚设。近些年来考研热又持续升温,相形之下职业培训却不够发达。其实大部分人考大学以及考研都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而除了研究所外,大部分的工作并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了过多的理论知识,却不具备工作技能。这种学非所用的现象一方面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求职时遇到很大困难。当前高级技工的缺乏,以及本科生求职难都说明了这种不重视职业教育所带来的害处。现在大部分本科生迫于无奈在经过高考后再次考研,以使自己在找工作时处于更好的位置。固然,在研究生阶段,做了一些课题会获得一些实践经验,但由于学生只是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对于理论前沿的探讨不会太热心,相反对与未来工作方向相关的知识却非常热衷。这种三心二意的态度使得学生的自身素质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出来的课题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扩招以来,我国在世界上的科研实力不升反降,这就很说明问题。同时,许多学生不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清楚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是看到大家考,于是自己也考。对于未来职业方向并没有很好的规划。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一个人的学术创新能力,这与工作技能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如果上了研究生之后,若没有学到真正想学的知识,这会对自身发展极为不利。大部分人受教育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获得工作技能,所以当前的教育体系应向职业培训侧重。国家应对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同时密切与企业的联系,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手段来使学生获得工作技能,最大程度上消除学生毕业后求职难的现象。二.教育理念我们当前的授课方式仍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记笔记为主,没有将讨论以及写论文这种非常好的形式引入到教学中,这样使得学生的思维很不活跃。在课程设置上,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设计性课程设置过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强调严谨、严密的数学课程,本来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很好方式。可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过于强调记忆的扎实牢靠以及解题方法的精妙,却对逻辑思维不够重视,这实在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这直接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在当前,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教授学生某门知识。在课后,也仅是对学生所提出的具体问题予以解答。其实,教师更应该从方法的层面上来指导学生。也就是说,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向学生传授方法。当发现某位同学学习吃力的时候,应该发现其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然后予以解决。这才是一个教师真正应该担当的角色。现在的教育仍然是知识灌输,而不是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另外,在校期间,学生所学课程设置过难。其难度明显超过了国外同龄学生的课程难度。我们曾经很得意,自认为比外国人聪明。殊不知,这正是我们的小聪明之处。因为在学校中,所学的课程设置过难,同时这些课程与实践过于脱节,这会使得只有少部分人能获得名次靠前的快感,而大多数人难以从学习中体会到什么乐趣。从而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严重的压抑,以至于许多人在大学毕业后长长出了口气“再也不必学习了”。我们的教育不但没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反而将其压抑殆尽。不去考虑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出来,只是一位劝学生苦学,这种不注重教学规律的做法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后果。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除了课程设置过难,本科阶段专业设置也过早。学生在未接触社会前,志趣还没有相对稳定下来,未来从事什么行业会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过早地将学生纳入到某一专业领域,而很多学生日后未必会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作,这会造成相当大的浪费。其实,如果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

  的培养与发展,再来学习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并不是多困难的事情。可惜我们的教育无视教育规律,一心想尽快使学生成为可用之材。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了拔苗助长的做法。三.体制的弊端我国的教育水平不够高,从体制上的原因来说就是官办教育处于垄断地位,以及教育的计划经济成分过重。这种情况使得教育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教育不是向学生负责,也不是向市场负责,而是向上级负责。在这种情况下,花了十多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出现求职难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同时这样的体制也不会办出一流的大学,我国最好的大学清华、北大,拥有最好的生源,得到巨大的投入,在国际上的排名却远在在三四百名开外。同国企一样,高校机构臃肿,人员冗余,不够精简,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的组织结构。而教育部作为政府部门,其行为打上了过多的计划烙印。比如研究生扩招,教育部并不认真分析考研热的真正成因,只是看到在当前情况下,学生考研热情高涨,就不管什么专业一律扩招,这直接导致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低下,我国科研实力不升反降的后果。而且在没有引入充分竞争的前提下,进行所谓的教育产业化,稀缺的教育资源使得高校收费节节攀升,许多贫寒子弟根本无力负担高昂的学费,只能面对高校大门望洋兴叹。教育资源的稀缺,也是导致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现象的原因。中学生把非常美好的时光消耗在大量做题,死记硬背这类低效率的事情上,既没有使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又压抑了活泼的天性。稀缺的教育资源。需要大力引入民间资本来发展民办教育。其实,社会上也有很多民办学校,但这些民办学校却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管,其师资力量以及办学环境都不尽如人意。很多办学者惟利是图,其所办的学校往往沦为收钱机器。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这使得作为弱势群体的学生经常处于上当受骗的境地,同时也败坏了民办学校的名声。而当前教育部对民办教育的资格审查,建立行业准入制度,以及对其教育质量的监管这些配套措施都没有跟上。若是仅仅允需民营资本进入教育领域,而没有其他的措施跟进,民办教育是不会有很好的发展的,更不会为整个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还有,高校中出现的日益严重的学术腐败,也缺乏监督。学术腐败同其他领域内的腐败一样,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的,许多教授以及所谓的海归学者一方面占用着国家资源不去搞研究,另一方面却靠着这些资源谋求个人私利,或开公司或四处走穴,而置真正的教育科研于不顾或很少照应。这是我国近来科技实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四.教育发展的不公平当前的教育过分强调重点建设,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某些重点学校,而对大多数一般学校则很少照顾。这样做会使得到重点照顾的学校心安理得地接受投资,而大多数没有得到重点照顾的学校则自暴自弃,积极性和热情也不能被充分地调动出来。这种不公平的投入会使效率大大降低。另外,越是贫穷的地区,教育投入越少,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投入越多。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些大城市的小学教育设施可称奢侈,而有些乡村小学连基本的课桌都没有。我们常说,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率不高。其实在一个国家中,人力资源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大部分的学生被排斥在进一步教育之外,广大的乡村及欠发达地区青少年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可人口素质却不高,取得的成果也与我们这个庞大的人口数量不相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执行中却大打折扣,社会公平严重缺失,少数人享受到了特殊照顾,大多数人却无法享受到,公平的严重缺失导致了效率的严重低下。结束语我国的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问题的解决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象教育界内部的监督,还有教育部门的冗员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超出了教育这个领域的范围。如果想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引起利益的重新分配,其难度阻力相当之大。这些问题必须随着整个国家的发展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太有同感了!我敢打赌,丁俊晖要是在我们这儿,保证这辈子他别想登上斯诺克世界冠军的宝座。老师一定会说:成天“捣蛋”,不务正业!真不知什么是正业,小丁得了个世界冠军,全国人民(包括教过他的老师)不是很激动了一阵子吗?)(网友的精彩评论)

  2、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中存在的五大弊端自从18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之后,中国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便从传统文化学习的文质走向了极端外国文化学习基本全面流氓化,知识分子也不再“学而优则仕”,而是披上知识分子的外衣充当真正的文化流氓。这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剧,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剧。从前面的简单论述中我们已经得出一个最基本的结论:中国的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中国教育制度。然而,中国教育制度究竟出了哪些问题?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中国教育制度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个方面:(一)、统考制度统考制度包括初考制度、中考制度、高考制度、大学英语定级考试制度、职称英语考试制度、公务员考试制度等,这些制度成为束缚中国学子学习的枷锁,也是误导中国人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制度的约束和误导下,每一个中国人从6岁开始便失去了学习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人生发展的自由,每一个中国人都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人们只会学习课本和考试,相当多的人变成有文凭无文化的“文盲”(进入学术权威或教育权威者甚至就是文化界的流氓和学霸)和人格不健全、缺乏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善于投机钻营和玩弄权术、贪图享乐的知识分子的败类。(二)、英语学习制度近二十多年来中国教育制度中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而进行全民英语教育制度。初考、中考、高考、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职称评定等待无论是什么专业都要考英语,从而使得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英语学习和考试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头来还是用不上或忘得一干二尽。然而,作为教育基本价值取向的对人的教育(学会如何做人)方面却无人问津。人们从小不仅不重视修身,而且还鄙视有教养者—这是多么怪异的社会现象啊!在全民英语教育制度下,人们从来不去过问《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春秋》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典籍,更不去从这些文化经典中承接修身之道。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剧,也是中国人民的悲剧,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剧,更是中国社会的悲剧本身及其一切悲剧的根源。(三)、管学教一体化制度中国教育中另一个致使性的制度问题就是教学者、研究者和管理者三位一体制度,即在学校里(包括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学术和科研机构)管理位置上的当权者既是教师,同时又是研究者。于是,学校和研究机构就形成了“当官当教育权威当学术权威”的利益追逐链。在此利益链中,学校和研究机构成了行政管理者尤其是当权者的天下,他们首先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行政权力,然后利用行政权力给自己评职称(教授和研究员等)、当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各种各样的代表教育权威和学术权威的社会兼职,最后将一切教育权力、和学术权力尽归于自己门下,并将一切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变为自己、家人和朋友可资享受的源泉。而那些真正老老实实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底层教师和研究人员却无法得到应得到的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他们只能拿着国家规定的微薄工资去支撑他们的教学、研究和艰辛的,甚至只能默默忍受着当当权者打工仔的苦难。我们的研究还发现,目前教育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下在于教研管三这就是中国目前教育体系中日益严重化的悲剧。(四)、职称评审制度

  (五)、教学评估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的本意在于监督各个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事与愿违,教学评估的实施却导致了与其初衷背道而驰的结果:1、教学评估不是评教学质量,而是评教学设施。2、教学评估不是评教学水平,而是评准备材料。3、教学评估误导了教学和科研的价值取向,分散了教师的教学精力和研究者的研究精力,将教师的工作误导到了做表面文章和评估材料的准备上,将研究者的工作误导到了抄袭成果和评估材料上,真正的教学质量和原创性科研成果廖廖无几,教育垃圾反而将真正的教学成果以及它的完成者逐出了教育界,而学术垃圾也反而将真正的学术成果逐出了学术界。4、按照教学评估标准,几乎所有的高校都为了达标而大量、盲目“引进人才”。为了引进“教授”、“博士”,很多高校给引进的教授、博士以巨额奖励,这些教授、博士实际上并不具备真才实学,有的甚至边做一个教师或研究人员最基本的人品、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都不具备,但他们却一进学校就可以得到数十万元甚至价值近百万元房产、骄车和“科研启动经费”,而真正在一线兢兢业业工作了数年甚至数十年、教学经验丰富、学术研究能力相当强的教师反而受到压制和歧视,如果他们不能成为当权者的奴才,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待遇都得到,更不用说能够得到诸如出版学术研究成果经费等这样的学术资源。

  三、现今教育制度下所产生的后果和扭曲的现象:

  1,理想!我把理想放到第一位,是因为我们都在为理想而活着,并伴随我们一生。理想曾经在我们的生命中是神圣而骄傲的!却在不断的妥协中逐渐萎缩,由志存高远变成庸庸碌碌。每个人可能都会为追求理想不得而拷问自己。

  对一个国家而言,理想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国家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一个人实现理想不算什么,那要是成百万、成千万,更或者上亿的人实现了呢,对国家的发展那将会是多大的能量。

  但是现在的教育制度不断地认为地设置各种障碍。沉重的学业、解不完的题、背不完的书、一考定终身情况下必须得面对的各级考试,各种证书的考试、违背本性的语言教学(英语和汉语)。牺牲了童真和愉快,为了理想我们都忍了,理想却枯萎了!同时对国家的发展是不是很大的阻碍呢?

  2,想像力,中国人不是缺乏想像力的民族,但我们是缺少想像力的一代。我们只会模仿和抄袭,我们大部分都是在模仿和抄袭,模仿别人的作品,抄袭别人的思想......改进,盗版,山寨..总让人感觉底气不足。

  不知道有没有人赞同“想像力也是生产力”的说法,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美国的许多产业是靠想像力支撑的,电影、文学、艺术、设计、IT等等,日本的漫画和设计,欧洲的产品;有谁算过《哈利波特》小说系列所产生的经济能量;从米老鼠到迪斯尼乐园带来了多少的财富?想像力产生的财富在GDP中的比重能不能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呢?为什么我们会在各产业链的末端?填鸭式的教育已经让我们的思维僵化,当我们的创造性被扼杀、个性的发展受阻碍的时候,这是不是我们教育该给而没给我们的?

  3,就像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一样,教育不也一样要走适合自己国情的教育之路吗?中国教育一直在模仿其他发达国家的,特别是美国。他们有的,我们一定要有,他们重视的,我们也必定会重视,而不管发展的水平是否一样。美国现在已经发展到虚拟经

  济时代,同样,他的教育是为他的发展服务的,因此他会重视高端专业教育,比如管理、营销、策划、金融等等相关专业;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是以制造业和农业为主的经济境况。显然中国的教育偏离了轨道,造成了技术专业的人才严重不足,社会又消化不掉那么多的“高端人才”,而浮躁的社会氛围下造出的高端人才,被指眼高手低,更造成了另外两个问题--学历歧视和就业难。我想中国的教育定位,更应该向德国和日本学习。谁会怀疑德国的教育水平,但是他却是制造业大国,技工更是一流和高薪阶层。德国以制造业立国,最后囊括了所有产业链.......

  4,学历歧视,本该在现阶段唱主角的专科人才,却处处被打压,承受着社会和家庭的心理压力(笔者是本科,就事论事)。不受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足;薪资,福利很多时候不如其他的;更没有得到这个社会应有的尊敬和认可。何止是专科呢!初高中学历不也一样吗?同样是劳动者,同样的靠双手吃饭,同样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职业,报酬可以不一样,但同样应该得到认可和尊敬!造成学历歧视的是考试制度和分数。就这样所谓的差生流失了,不论有何爱好、特长,理想更妥协了。

  5,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垄断(用这词感觉怪怪的,在我受教育的思维里,它只属于资本主义),是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象的原因。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消耗在大量做题,死记硬背这类低效率的事情上,既没有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压抑了活泼的天性。这样的学生哪里是什么祖国的花朵啊,是也是被摧残的花朵,简直不如工蚁。读书时候有时常会想“人生是不是只有读书这一条路”,至少那时到现在,对很多人是这样的。那我们古代就应该只有文学和政治发达才对,结果是个璀璨的文明。很自豪自己是个中国人,因为那历史的厚重感,行行出的状元(人才)缔造了这一切,而不是靠那时的教育,凭的是他们的爱好,特长,和对自己事业的痴迷。

  6,智商教育和情商教育现在的教育总是在强调智商教育。可是我想问的是,人类发展的现在的水平,哪个健康的人智力会很低呢?智商更多的应该表现在对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程度上,更多的是天分(个人观点,不对欢迎指正)。智商可以量化,是可以提高的,那是不是智商也可以降低的呢?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崇拜权威.......我们现在的教育不就是这样做的吗?情商是什么?(摘自百度)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那么,到底什么是情商呢?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情商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心理学家们还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专家们还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情商应从小开始。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有多少人是能生活自理的;有多少是能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谁知道每年因压力而自杀的学生真的有多少;那些一心啃书本的学生有多少人是有社交危机的。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更多的投入在情商的培养上,让我们的学生都不仅身体健康,更在心

  理上健康呢,那样是不是能减少很多的社会问题的呢,更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呢?

  7,小部分不懂教育,更不从事教育的人,为了方便管理,制定了的教育制度,一用就是几十年,而受众竟是十多亿人。中国教育已经成了许多社会问题的温床。

  8,全才式的教育是否是劳民伤财。从古至今数得出的全才能有几个,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米开朗基罗、黑格尔等大师们也不可能什么都懂的吧;古代中国形容博学之人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其实也可能只是五本竹简书,远远无法与我们现在的十多门教科书、辅导书相比。古人泉下有知,大概也会汗颜和羞愧于博学之称,且他们大多是文人学士。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在极度的求知欲,是主动、积极钻研的结果,是花费了毕生精力,是逐步完善得来的成就。而今天的我们,多少是自愿的在同一时期学习多门学科的,又有多少人是对所有学科都感兴趣的,愿意花毕生精力研究的呢?被迫而学后,有多少是一定会用的,多少是可能用的,多少是一生都用不上的,那样的浪费是怎么个“大”字了得,每个人心里都有本帐。每当看到还崭新的书当废纸贱卖的时候,我的心是痛的,更多的是自责和无奈......近几天又想着不分文理科,分不分有多大区别,压力一样的不低。我们的教育只是在这样的枝节上花大力气,却不思重大改革。

  9,中国教育业的浪费既然已经是产业化了的教育,为什么不按市场的规律来经营呢?几乎每所大学都想成为综合性大学,都想追赶国际一流学府,也不衡量下自己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别人有的我们一定也要有,别人热门的怎么都得跟风上马...经费哪里来呢?没错,有国家,但要是有天国家给你断奶了呢?是,还有学生的学费,可以不停的涨,有市场这个挡箭牌;缺教师呢?好办随便找个那本书,在讲台上照本宣科,一顿版书,想不上课都不行,却不管你下面梦里几度轮回,小说已春秋几载。没见学校的“小天使计划”在拿学生的隐私和友谊开玩笑。每个学校都有《市场营销》这个专业,却没给学校自己上过,没细分市场,就给学校自己定位为综合性大学;建豪华的办公楼,教学楼,从没想过降低成本。论科研水平,现在的大学有几所比得上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但那是在什么教学环境下发展的。去看看西南联大的资料,再和现在的大学比较,我想很多人会有想哭的冲动(用个几分钟在网上就能了解到了),对于那些教育工作者,我从心里尊敬的称他们为“大师”,他们也佩得上;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更没想过打造自己的品牌专业,没看到市场中已经有品牌化了的竞争者和专业品牌化的趋势了吗?李阳的“疯狂英语”,俞敏洪的“新东方”.......

  10,师生关系与师师关系的恶化维系传统的师生关系的纽带的,其实不仅仅是传统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更重要的是道德观----师德。曾几何时,教师在我们的心目中是多少的神圣,想到的是慈祥,和蔼可亲这些美好的词,我们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哪怕他们就是狠狠的抽上几鞭子,心里也不会有丝毫的亵渎,因为明白那是一种爱,恨铁不成钢的爱。想想那些近代以来为中国摆脱困苦的大师们吧!可现在当师德沦丧,功利化时,当学生成为老师牟利的工具和对象的时候,师生关系也就不可避免的恶化了。现在还有多少人对教师这个职业既感念又尊敬的,有,已经很稀有了,是否也应该像稀有动物一样,给提供个发展的空间,让我们再回到曾经自然、淳朴的关系中。师师关系因为没从事这职业,就不便评说。

  11,再说“心理问题”自从马加爵事件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种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异常火热。可并没有减少走上极端的事件的发生,被报道的就不少,被隐瞒的呢?我发现他们大多还选择跳教学楼,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是的,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就让比鸿毛还轻的灵魂上天堂,重于泰山的躯壳沉沦吧,只是他们不知道,在基督教里自杀的人是不能进人天堂的,又有谁能听到他们随风的哭泣声呢。在我看来这是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在这样压抑的受教育环境下,这些治疗并不能减低学业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更何况出了校门,谁还管你。就算能让问题学生不走上极端,那他们就一定会快乐的、平和的生活着吗?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指标,我想应该是“是否快乐”“是否自信”,那才是我们教育应该给我们的,有了这两样还有什么我们不可以面对的,我把这叫“自信教育”。现在网络成了失败教育的挡箭牌。有谁想过,网络游戏会是学生最生动的课堂。在游戏里他们自信,乐观,坚定执着,有目标,有探索、冒险精神,团队精神。他们会思考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下来,如何去沟通交流,如何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更体现自身的价值。重要的是得到了那久违的快乐,所以会不断的努力,无论成功、失败。但是限制未成年上网还是必须的,毕竟自控力差些。

  12,我们的语言教学语言学习是要有其环境和语言天赋的,而被迫而学的成效是很低的,更是违背本性的,这道理谁到知道,就我们的教育部门不知道。就因为英语学不好,不知多少人梦断蓝桥,不是每个人都得用得着英语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翻译的,那要翻译这个职业做什么,何必要这么多孩子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和心血呢?又有多少人能学好呢?在“科教兴国”的英明口号下,我们的书店里应该是科技创新类书占主流的,但几乎在每个学校附近的书店里,统治书店的是英语类辅助教材,占了大半的江山。国语,中国的精粹,语文教学应该是感悟教学,美学。什么时候变成了语言学教学,教的是怎么答题,才能给阅卷人好的印象;如何作现代八股文,既所谓的虎头,猪身,豹尾,例举的例子都是千篇一律的,就能成就“佳作”。汉语拼音不顾南北方发音的差异,为了那几分,南方学生就得花大量时间去记那些生僻的,也许一辈子也用不上的字和音;欣赏文学之美都不是形声字机身发掘,理解后的感受,而是谋位名人咀嚼后,带着唾沫的个人体会。不这样考试就别想得高分,这样的教育能再出我们曾经盛产的文学大家,诺贝尔文学奖会眷顾吗.....

  13,话“诚信”在一考定终身的制度下,考试成了许多不法者的盛宴,成了一个灰色收入的暴力行业,作弊方法更是成了稀缺资源,自然就有其市场和必然性。在前途与诚信之间,谁还会拿前途开玩笑,诚信已经成了考试的陪葬品。不是不知道诚信的珍贵,是付不起那代价,这是种悲哀。每当邻近考试,就似乎是一场间谍站,一部现实版的《无间道》,各种先进装备粉墨登场,各内鬼大展拳脚。诚信等于机会的被剥夺,辛苦付东流,精力、时间和金钱的浪费。中国学生的诚信缺失从考试开始.

  14,话中国教育特色二景-----押题,押命是谁把押题的“专家”推上神龛,让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教师顶礼膜拜,趋之若鹜的,是考试,是利益。中国的考试就是个大蛋糕,只要能得到好“成绩”就有市场。就算是你学习再好的学生,也得有所顾及,全社会又何尝想过被这些所谓的“专家”一点拨,学

  生的心血,教师的辛勤,社会投入的资源便化为乌有。危害更大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减退,和对这些“专家”的依赖,那巨大的教育投入,收回的是什么?可能我这是“小题大作”“忌人忧天”吧,希望是我错了。

  每逢遇见大考,就会有很多接受了唯物论教育十多年年轻学子,举香燃纸,在神佛面前虔诚祈祷,完全把马克思抛到了脑后。我们这一代也是缺乏信仰的一代,老一辈有着革命精神,拼搏精神,有着执着的理想追求,什么神佛鬼怪都不惧怕;而我们这代人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我们不能体验到什么叫艰难困苦,我们不知道追求的更好是多好,难道要人人都成为李家诚?所以我们也是精神极度空虚的一代,这不也是我们的教育造成的吗?我们每天拼命的解题,住着舒适的居所,就连自己的家务也可以不用自己动手,但活得却比牛还辛苦。考试的压力从进学校第一天就开始积累,我们有什么时间去体验真正的生活。就拿买东西来说吧,讨价还价本是天经地义的,可是我们学生有多少会理直气壮的讨价?难道我们真的不知道节俭?看到国外的小学数学是叫学生拿钱买东西,我很感慨!我们不能完全的独立,要减小重大的压力,就要有所依赖,心理上神佛是天然选择。这是种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我们没有其他的办法。

  15,考研不是为了忠于并为某个领域探索,而是为了逃避就业,更成为了政府减轻就业压力的工具,首先就失去了面对困难和面对社会的勇气;其次,个人觉得,就算要提升自己,那也要进入社会后一段时间,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后,再进行有目标的学习和研究,才是正确的人生规划,那时也有能力,有经验从事自己研究的工作,就这样进入研究生的,毕业后谁敢保正一定从事和自己研究有关的职业。前段时间的研究生卖猪肉,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本人并不是歧视这个职业)那花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精力学的东西将如何面对呢?这个社会将如何面对呢?我们的教育如何面对的呢?我们的教育严重与社会脱钩。

篇三:国家教育制度的利弊

  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措施

  教育,是按照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完善人的活动。尽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人创设良好的成长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这应该是教育的基本职能。然而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却越来越偏离这样一个基本目标,教育弊端也逐渐显露,严重影响了广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成为衡量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唯一标准,更有甚者,一考定终身的说法也深入人心。这样的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中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智力教育的发展无法达到既定目标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

  整理为word格式

  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2.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3.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义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4.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

  整理为word格式

  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5.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这些现象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同时也是一种人为的教育不平等现象。6.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在这里,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学习情况,服务于教学。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促使作弊风泛滥,不仅中学存在,高考考场上存在,小学也存在。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还暗示一些作弊的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整理为word格式

  当然,面对如此多的弊端,教育改革也从未停下脚步,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

  首先,应淡化考试的选拔作用,增强考试作为检查教与学得失的评价功能。其次,考试题目数量要减少,内容要科学,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要取消用来给学校,给教师或学生排名次,并借此给予奖惩的各种统考统测的考试方法。把考试作为一种手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行教学改革

  改革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新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要时时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终生学习的意识;拥有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技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在改革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创新意识来不断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只是不能否认,虽然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改革所起到的作用却小的可怜。例如北京、山东、浙江等地新出台的高

  整理为word格式

  考改革方案,降低英语考试分值增加语文考试分值的做法,虽然受到广泛好评,但实质却换汤不换药,我认为要想改变现今的教育状况,更应该大胆的去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格局,真正让学生们有一个更广阔更舒适的成长成才环境才是最急切要做的事情。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整理为word格式

篇四:国家教育制度的利弊

  railtransportationlandusebigurbanrailtransitlowpollutionurbanpublictransporthasbecomemajorpositivedevelopmentcitysmaintransportinfrastructurethroughurbanrailtransithelpcurbrapidgrowthtrafficdemandhelpreducecorefrequency本上教育制度在模式上还很单一显然其所承受的压力是相当的大所以政府应该拓展资源分配的模式与渠道不能是教育垄断仕途之路另外丰富能力培养形式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教育但同时也应该有实践类型的正规教育在教育制度中更应该打破应试能力为教育考核标准的局面并采用市场需求考核制能力培养应该瞄准社会需求应该坚持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养的学生同时这个应该在教育制度中加以体现用制度保障成果不能让其停留在口号上面

  可修改编辑

  现行教育制度的利与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国家,是一个民族,是一个家族,是任何一个个人发展的关键,所以在社会中教育的意义不光是教人向善,遵纪守法,而且也是一个人获得一定生活地位的垫脚石,简单来说教育也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一个门槛,但是就其本职,应该是以育才为主,这个必须是要放在第一位,但是在中国,教育制度却与社会之间的“代沟“很大。所以本次的社会实践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从制度本身查找现在中国教育问题的原因所在。

  为了便于实践调查和研究,我把问题的范围缩小,以调查“成绩优异的毕业生在社会中工作和生活情况“为切入点和中心展开实践,最后将实践的成果与教育制度本身联系,找出其不合理之处。

  以切入点为中心,在开展实践过程中,我把工作分为三个模块,下面就是相关模块以及实践成果。

  一:当下的教育制度在实际中到底培养了学生什么能力?作为教育制度的最后践行者,学校在这一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以学校为主要的研究中心。同时应该说明一点,此次研究是以制度为基础的,所以其成果是从制度推倒出来的,而且我觉得这个事比较合理的,我基本上不会采纳学校以及教育部门的所谓培养口号,应为任何口号如果没有加以实现的制度保障,它就是一个口号,以口号代替相关制度是肯定会失败的,所以为了使成果更加合理科学,我始终是以制度为暗线的。而学校的培养方向实际上在最终的目的上可以看到,由于在大学

  精选word欢迎下载

  可修改编辑

  里面问题得到了最大展示,但是客观的讲,这种结果早在小学幼儿园时期已经埋下了隐患,所以让大学承担此后果是不合理的,更何况大学在教育制度方面的问题和高中等是形似的,在一些方面还病的不足以成为患者代表,所以我研究的学校是以大学以前的教育过程为主,但是研究结果并不会变得残缺。从学校本身的发展来讲,其教学活动是以壮大生命线为中心轴的,由于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教育部门、社会捐助、学费收入,那么这些资金来源部门的教学评比将成为学校活动的准绳,显然对与大学之前的教学部门,升学率是一个核心指标,因为学校的评优以及成果检验都是以此为最重要的元素,而这种评比又关系到学校今后的发展以及资金深度,所以学校怎么可能不把这个当做头等大事来做呢?更要命的是教育环节的所有参与者都患上了“分数依赖综合症”,教师的工资奖金以其学生的成绩为主,学生被按成绩分为三六九等,家长更是像赌徒一样把资金和希望压在学生的分数上,所以说考试成绩是教育环节的最重要的教学目的,至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实际上都是为此服务的,在这里检验学生能力的不是社会而取而代之的是考试,从“考试进化论“来讲,长此以往,那些能够取得更高分数的能力将会被保留并继续提升,而与此关联不大的能力是会被忽视甚至淘汰。而至于所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的可以加以实现的制度保障,所以这些都是些口号,都是在打搽边球,从教学环节上是推不出这样一个教学目的的,在实际中即使有那也是精力剩余的馈赠,当真真与分数发生大的冲突时这些都得让位于分数。所以说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是陪样学生

  精选word欢迎下载

  可修改编辑

  的考试能力,关于这种培养我总结为:以知识代替思想,以记忆代替思考。也就是说学校主要在培养学生知识的记忆能力,当然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如果打个比方那就是:学校是一个知识批发工厂,学生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知识技工,可惜的是这种技工最悲惨,因为动手实践能力太差了。

  所以我们看出学校现在已经变味了,一些人抱怨现在中国技工学校太少,其实不对,当下这里除了技工学校还是技工学校,可惜连技工学校也是不合格的。

  那么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呢?经过一些分析和研究我认为社会需要的能力是一个人对资源的获得,处理,利用的能力,因为在社会中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涉及资源的利用,一个成功的人是能够快速的获取资源,并能够将资源向着自己有用的方向加工,最后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价值,可以看出在社会中它所要求的能力是一个人的分析、实践能力,是与学校的培养方向所不同的。这种资源既包括知识也包括一些物质资源,但从知识来讲,社会要求的是一个人可以高效的获得,处理,利用知识的能力,至于知识来源并不要求非得都来自自己的大脑,毕竟人的大脑不能成为一个知识储存器,他的更主要的作用于职能在于如何分析加工这些知识,但这种能力却在教育过程中被忽视,相反一个劲的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和知识储备量,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舍主求次的做法。甚至我觉得把学生单纯培养成一个知识储袋在一种程度上是谋杀,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最主要的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是需要从小培样的,但是那个时期却被

  精选word欢迎下载

  可修改编辑

  一些对今后的发展作用不大的教育所占用,所以说从社会这个需求来考核现行的教育制度,它连及格都做不到,所以说按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中碰壁是最不为奇的,在随后的实际调查中,举一些已经工作的毕业生说,以前的那些知识是有帮助的,但与实际工作来相比,所占比例严重不同,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储备占到教学活动的九成以上,但是,在社会中,所储备的知识在工作中所占的比例却让人寒心,所以说一些学长感慨当初的教育实在是在走弯路,效率太低了。当然一些学生出来后社会适应能力很好但是那是以放弃走这种畸形的教育路线为代价的,我佩服这样的学生,毕竟归根结底,一个人的命运还得自己把握,教育制度的不足是很多而且很不合理,但是教育制度的变革并非一朝一夕,它所涉及的领域不光是教育方面还有很多比如资源的分配,完成这些事情肯定会错过好几代学生,这时候我们学生就得自己成全自己,不能指望教育部门快刀斩乱麻。

  上面的实践工作主要是完成了对教育制度的切入,从人才培养方面挖掘了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问题所在,下面我将分析这种问题产生的制度原因,从而以此指出现行教育制度的相关弊端。

  当下的教育制度模式实际上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以应试能力为核心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资源的分配,这是从教育制度本身出发,从社会角度来讲,教育制度又是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的最终来源,同时教育制度又是社会资源进行分配的重要渠道,所以说教育制度在社会中担任着双重身份,而当下中国教育制度呈现出如此畸形的现状也是这两种身份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

  精选word欢迎下载

  可修改编辑

  从人才培养来讲,教育就是为社会提供各种高素质人才,而且人才培养的能力应该以社会实际为导向不能简单的由几个教育专家坐在屋里决定,前面讲过社会所需的人才具备的能力是对资源的获取就、加工、利用能力,而这些能力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能精确量化,他是一种比较隐形的能力,是要在实践中才能得以体现和检验的,即使量化那标准也觉不是像分数那样精确,而且量化形式也觉不只是做做题就可以的。再从资源分配来讲,由于更多的资源无论是教育资源还是社会资源,大多是以物质形式为主要载体的,在中国人口众多,而且多数的学生都是选择以教育为路线参与资源的分配,那必须得制定分配的标准,由于在中国人口太多加之资源分配模式单一,所以这个标准必须是量化而且得精确化,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资源分配的合理与公平,而当二者融合在一起时肯定是有矛盾的,所以产生出这样一个畸形的教育制度,以分数做为能力培养和资源分配的公共标准,显然这是很不合理的。

  归结一下就是:现行的教育制度的利就是以分数作为标准可以公平公正的完成资源的分配,这主要依赖于他的精确的量化标准,但现行的教育制度的弊端是以分数做为能力培养的考核标准,关键原因是一些能力是不能以这样的方式和精度来量化的。所以说中国教育制度的问题主要是由他的双重身份对标准的要求不同导致的。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显然就是解决上述这对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不的标准来考核能力培养和分配资源,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打破能力培养和分配资源在形式上单一的局面,因为现在基

  精选word欢迎下载

  可修改编辑

  本上教育制度在模式上还很单一,显然其所承受的压力是相当的大,所以政府应该拓展资源分配的模式与渠道,不能是教育垄断仕途之路,另外丰富能力培养形式,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教育,但同时也应该有实践类型的正规教育,在教育制度中,更应该打破应试能力为教育考核标准的局面,并采用市场需求考核制,能力培养应该瞄准社会需求,应该坚持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养的学生,同时这个应该在教育制度中加以体现,用制度保障成果,不能让其停留在口号上面。这样学校才更容易回归到其应该的位置,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我也觉得这种转变还得需要很多调研才能实施,所以彻底的改变现状还得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我希望政府能够徐徐渐进,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去解决,尽量加快改革步骤,因为这种延迟是以几代人的未来为代价的。但话有说回来了,天地尚且不全之时,我们学生应该学会自己成全自己,毕竟路还是要自己走的。

  以上就是本人这次社会实践的成果,虽然完成了但是这一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就是希望在下次的实践中能用上,同时也期待克服其他的困难,实践本身就是不断地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精选word欢迎下载

篇五:国家教育制度的利弊

  中国教育体制弊端

  指导教师:王兰组员:胡皓阳李亮王翰高伟王群郭春景

  一选题背景当今世界,民族国家间的竞争已从中古农业文明时代,仅凭原始体力肉搏取胜的“体才力战争”;演化到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凭借人造机械取胜的“机械战争”;发展到现在、未来,已是凭快速信息、先进知识的脑力创造取胜的“知识战争”,在竞争面前,完善的教育体系是普及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唯一法宝。在一定程度上,达尔文的“优胜劣淘”法则依然适用,但未来世界的优胜者,不再是发动暴力战争的杀戮者,而是属于那个教育更普及,文化发展更发达的民族。诚如最近美国教育委员会所宣扬的:“如果还想维持和改进我们在世界上尚有的一点竞争力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倾注全力不断改革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问题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关乎国家的发展甚至生死存亡,这是我们选取《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这个课题的直接动因。

  二研究过程及结果

  课题确定后,组员们讨论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研究的第一步是进行小组讨论。研讨讨论的目的是使全小组的成员能深入了解课题,并对所研究的问题达成共识,并确定调查的对象。并交流了各自对课题的认识和研究过程中自己的想法,第二步是进行文献查阅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在图书馆及互联网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查阅和资料采集photo第三步是进行调查采访。在这一过程是最辛苦和劳累的在开展调查之前我们调查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如下: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给各类人群做了问卷,其结果经我们统计如下:

  另外,我们还倾听了理工大学的老师和同学对中国教育的看法。Photo最后一步我们进行汇总和撰写研究报告。主体报告内容:据这次调查所的资料如下

  历史就是一条河。自然的河澜汗成灾,于是有鲧之捍洪、禹之导水,以让自然的河听命于人。后人循堤溯源,早已不见了当年捍洪导水的壮举,只见到那被不断修改的堤坝。人写的历史,就象这堤坝。散落在河中的文字和真实存在的人物,早已随着河水的更新而无影无踪,只有那充满筑堤者意志影响的堤坝,还静静地躺在大风扬起的灰尘中。也许,世人的冷漠,会让堤坝溃于蚁穴;也许,人们会踏上堤坝,去想象一下那久已消逝的历史。但是,倘若你也想做一个筑堤人,想踏勘旧时的堤坝而去追寻筑堤者的精神,也许你应当做的是:“体悟历史。”二百年前,西欧最落后的德意志,以“未开化”闻名,当英法两强并起,主导欧洲时代的时候,普鲁士人还在德意志的黑森林边上,茹毛饮血、烤火维生,当时“法国革命”后拿破伦趁机成立专制军事政权,依仗兵强马壮,一再发动对西班牙、义大利和普鲁士的侵略战争,攻城掠地。1807普鲁士败于拿破仑,迫使德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这最终刺激了德意志的觉醒,德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当时欧洲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都通称哲学家)费希特在对他的国家深入研究之后,发表他的:《告德意志人民书》,大声疾呼“教育复国”“教育救国”他把当时还不为人知的菲斯泰齐,。推崇得与复活基督教的马丁.路德齐名。并最终说服普鲁士总理,在内外交困之际,忍痛拨出巨款,选派出一个由二十四名精英组成的“教育考察团”,远到名声遐迩的瑞士取经。当时法国和后来的英国也派了留学生到瑞士,但规模零散,学习时间短,仅一年或几个月。只有德国深刻理解教育落后的后果,所以坚持在菲斯泰洛奇那里学习三年之久。这些精英回到德国仅几个月,德国就拟好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教育法》,明确宣告德国人民,战败挨打的原因就是教育落后。它强制性规定德国公民接受免费教育,规定每一个公民必须接受九年以上,由国家提供经费的“义务教育”,违犯者将遭到法律的严酷制裁。这一教育革命的直接结果,使德国人口素质迅速提高,国家摆脱封闭愚昧,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迅速崛起。

  中国本该也是世界教圣的故乡”其实这种赞誉是从西方的角度看出发的,联合国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列名第一的仍是中国的孔子,他比西方最早同级别的文化大师,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伯拉图等人还要早一到两个世纪。孔子最早倡导的“有教无类”,身体力行“仁者爱人”的儒家教育,孔子应该是人类更伟大的教育家,并且他比菲斯泰洛奇的年代要早两千三百多年(孔子出生于公元前五百五十一年),只可惜中国近百年来保守落后的历史,使中国光辉灿烂的古老文明,在今天暗淡无光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又如何呢?那时的中国还是在半封建半殖民时期,高等教育事业非常落后。1947年全国仅有高等学校207所,在校学生15.46万人。当时外国控制的教会学校和私立学校占很大比重。多数高等学校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沿海一些省份。1912-1947年在高等学校毕业生仅21万人,而且科类结构极不合理。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旧的高等教育进行了根本性改造,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教育制度。建国五十年来,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五年中,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高等教学事业才有了发展,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才取得了成就,为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初步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多种层次、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199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校数1065所,其中:大学、学院626所,专科学校365所,短期职业大学83所。校数比解放初期1949年的205所增长4.2倍。普通高等学校已开设工科、农科、林科、医科、师范、文科、理科、财经、政法、体育、艺术等11个学科830多种专业。现有在校研究生9.8万人,本科生141.7万人,专科生111.8万人,分别比1949增长155倍、14.1倍和48.5倍。普通高等学校还举办函授、夜大学,在校学生达到82.7万人。1993年全国有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和农民大学、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等各种成人高等学校1183所,成人高等学校在校本专科学生达到103.6万人。整个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439.8万人。二、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方面:从1949年至199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培养研究生毕业生29.8万人,本专科毕业生917.1万人,相当于解放前累计毕业生数的45倍。此外,成人高等学校还培养本科毕业生738.4万人。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等专门人才。从1981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来,到1993年全国共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72个,专业点2407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22个,专业点8203个;学士学位授予单位607个。到1992年已有11950人获得博士学位,234146人获得硕士学位,265多万人获得学士学位。硕士生和部分学科博士生的培养已基本做到立足国内。我国已在107所普通高等学校设立了416个国家重点学科。全国初步形成一批学科门类基本齐全、指导力量比较雄厚、科研基础比较扎实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但这对于一个有十四亿人口的央央大国来说还是相当落后的。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家里人就教育我,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后来,慢慢的这话没人提了。而据我所做的调查,世界上目前可产一万多种芯片,而我国目前只能生产三百多种。但是我国的现状却让我心里很难过,现在一天到晚做数理化,最后又究竟做出了什么?我们偌大一个中国,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各行各业,能拿出手的东西有多少?他究竟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对我们学生的教育内容就是课本,学生的学习就是做作业,衡量各级教育的主要标准就是考试。学生整天就是忙于上课,做作业。课本上的内容就是教育的全部,因为考试的标准也就是看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内容掌握的情况。因此,最终我们学生只会随大溜,说什么都相信,不敢独立思考;只会模仿,仿古崇外,不会创造性的思考,最好的学生也就是能读死书,会死读书,最后读书死。不要怪我们没有想象力,创造力,我们的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早就给

  千方百计的掐掉了。教学的内容到哪都一样,我们的答案到哪也都一样。如果学生想的内容,答的内容有与标准内容答案不一样的,就是错的,就意味着将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教师教的内容,就只能局限与课本之内,考试之内,否则不但白教还会砸了自己的饭碗。我们的教育严格来说,并不是教育,而是监狱。思想羁勒在这个监狱里呆久了,就老实了,顺从了。只要听话,就是好孩子,只要分数高,就一切好说,就是我国教育的灵魂。而据此次调查所的结论“分数评论”有着严重的八大弊端:

  (一)分数制会降低学生对自学的兴趣。当学生得知了考试而必须学会某些知识时或是他们准备学习的某些知识将被记分时,他们很可能就把学习任务视为厌恶。学生可能很关心分数,也希望自己能够取得高分,但这两种思维方式总是相逆的。一些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分数取向”和“学习取向”的观念是背道而驰的。一系列的研究已经发现,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对用分数来衡量学习普遍不感兴趣。(二)分数制会降低学生能力的发挥。如果允许选择,那么沉湎于高分的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可能愿意选择最容易的作业。获得A等级的压力越大,自我激励的倾向性也就越低。(三)分数制有可能降低学生的思维品质。一旦学生因成绩而降低了对正在学习课程的兴趣,那么,容易出现思维肤浅化倾向。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用百分制评定成绩的学生与只给定性反馈而不给分数的学生相比较,前者的创造性大为逊色。如果学生知道采用分数制,那么,对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任务要求越多,其成绩就越差。只有用评语代替数字分数时学生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四)分数制的效果、可靠性或客观性值得怀疑。英语成绩B级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能力、理解程度或是需要什么帮助。教师在记录学生某次考试或作业分数时可能非常仔细,但这并不能改变每个教师所表现出的任意性。长期的研究已经证实,任何规定的作业,经两位同等资格教师之手的批改,也有可能得到不同的分数。同一教师在不同的时间批改给的分数甚至也不同。一句话,分数具有虚假性,它把主观虚假作为客观评价的手段。(五)分数浪费了大量可用于学习的时间。把教师用于分数册的时间加起来,然后将其因素计入与学生和家长就分数进行的所有谈话。这些谈话大多是忧虑的。嘀咕和哄骗背后的真正问题在于分数制本身的实施。(六)分数制助长学生的欺骗行为。教育科研人员指出,越是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分数成绩上,学生就越可能产生欺骗行为,即使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七)分数制破坏了师生间的关系。以分数为中心来管理班级,把学生对自己的赞美之辞怀疑为为了提高分数;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评判试卷;班级听到的是围绕分数而进行的不足挂齿的争论,教学和学习的乐趣荡然无存。面对此种局面教师也感到厌烦。(八)分数制破坏了学生间的关系,迄今为止分数制造成的最明显的破坏作用表现在它人为地限制了尖子学生的人数。无论所有的学生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取得A级。除了其固有的不公正性外,它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他人是自己成功的潜在障碍,学生间有效合作是不可能的。当不给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而给其等级时,那种把学校教育变为一种对成功的追求,从而使学生间关系不和的竞争便司空见惯。

  这便意味着分数不是表明学习情况,而是为了战胜他人。纵观中国的一些较落后教育体制,就不难理解我国现在和世界其它国家的差距了。而像美国现在世界的令先地位也就不难解释了,例如:

  1美国的“合作学习”和“过程学习”

  美国现在提倡“合作学习”,但不排斥独立学习,竞争学习。这三种学习方法针对不同情境,不同任务,都是需要的,只能因时而宜,因任务而宜。"合作学习"不适宜于"双基"的识记和训练,而适宜于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美国为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各种能力,学会学习,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如记住了什么,记住了多少,而且他们更重视学习的过程。“过程学习”就是方法的学习。举一例说明,初中学习历史,教师分配给一组学的题目的是“二次大战”。教师让学生每人去图书馆查阅10本以上关于“二战”的图书,做80张资料卡片,写出“二战”中10个主要人物和事迹,写出10个主要事件,画出3幅有关“二战”的地图,并写出自己关于“二战”的评论。两个月后在班上交流。这样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了许多查阅资料、卡片索引、绘制地图、分析问题、撰写评论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方法和能力将广泛地迁移到其它学习领域,甚至是终身受用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

  2美国对学生道德教育也很有特点

  美国的道德教育最大特点在于他们没有在各科教学之外,再开设什么道德课,他们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各科教材中都渗透着道德教育,各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着道德教育目标。美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1.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美国学校里,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不具体的表扬和批评,让学生感到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是最主要的,而具体的成绩则是次要的。教师努力在课堂上,艺术表演中,体育竞赛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你尽了最大的努力"这句话,是教师对学生的最好的肯定。2.培养学生责任感。美国学校教育中,在强调每个人有一定的自由度,有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空间的同时,特别强调每个人必须承担着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3.培养分享精神。教师应做出榜样,应同学生来分享一切,不能让学生自私,只顾自己。4.培养信任感。让孩子讲真话,懂得人人都有被信任的权利。美国人认为吓唬孩子是逼他说谎的原因。5.培养和善解决冲突的能力。6.培养尊重别人,欣赏别人的能力。能够理解和允许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7培养无条件热爱别人的美德。美国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残疾儿童中心等地去参观访问,一方面启发学生的同情心,一方面培养他们的平等观念。8.培养勤奋与耐心。

  3美国学生事务管理

  美国学生管理的哲学基础就是讲"权利、责任、义务"。每个学生都知道他应享的权利,权利的边缘也是十分明确的、谁侵犯了他的权利,就是违法,就可以起诉。但在强调权利的同时,也十分强调责任和义务,保障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对他人、对父母、对社会、对国家,都要有责任。在管理学生时,指出个人行为对他人权利、公众利益不得有所妨碍,个人行为应成为他人的榜样,也是责任。美国的学校中,学生应有6个方面得到发展的权利,实际上也就是学校为将来培养人才的规格。主要包括:[1]精神发展,学生有信仰、有宗教的自由;[2]智力发展;[3]体质发展;[4]社交发展,学会如何做朋友,如何承担义务、责任;[5]职业选择和准备;[6]社会责任。美国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不少的学校实行有级无班制,任课教师的教室是固定,而学生是流动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水平选不同程度的班级。学校又开设大量的选修课和课外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去选择参加。在体育十分普及的美国,体育不再作为一门课程,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参加不同的俱乐部、球队、体校等。当然也不是美国的一切都是好的是不可动摇的。但它的确从侧面反应了中国在一些问题弊端。

  以上是我们在这次调查中所了解的中国教育。我相信从以上可得出中国的教育还是基础薄,发展慢,改革多而实行少,等弊端。还是需要加大力度去改变的。三收获与体会谈到体会,我们不能不说在这次调查中可谓感慨万千,索然我们牺牲了一些休息时间,但我们学到了书本中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组的组员通过团结合作和永不放弃,圆满的完成了这个课题。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之大,也感到了这个团队合作的效率之快,使我们明白了只要集合群体的指挥,一定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这

  次研究性学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能力,也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社会,为我以后踏入社会去奋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我们研究的课题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但我们从这次研究性学习中看到中国教育体制正在一步步的向完善迈进。所以,我们要感谢教委、学校与老师给予了我们这个机会,这个展示我们的舞台,我想我们只是其中的幸运者,如果这样培养能力的机会多一点,一定回涌现、出更多的人才。21世纪是一个知识膨胀的时代,新的社会和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历史重任。知识的不断增加,新旧知识的不断更新,就像电脑软件不断升级一样迅速。这就对我们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有预言家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能力的人,所以,我们现在在学习中就要培养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学能力。而中国的应试教育,恰恰就是忽略了这一点,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现在我们一天上七节课,教师授课六节,自习课只有一节。这就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至于分数,只是用来检验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标记,它并不能代表知识、能力的全部。很可能有的人分数高,但他不一定有真才实学,然而知识渊博和能力强的人必定分数高。新时代需要开拓型人才而不须要“高分低能”的畸形儿!中国现在还称得上是一个大国,但不要以为西方人用羡慕的眼光来看我们。在美国,特别是年青的一代,很多人除了中国长城之外便一无所知。大家想一想,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也许还不是一大堆令人担忧的统计数字,也不是科学知识的贫乏。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现在,正是祖国须要我们这些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二十一世纪新青年的时候。让我们奋斗吧!!!评价:高二、三班胡皓阳、李亮、高伟、王翰等同学本着对国家教育体制的不足的忧患及当代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行了一次主题为《中国教育弊端》的研究性学习,他们希望通过他们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提升自己的多种能力并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一个国家教育方面的弊端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对国家发展、进步的阻碍,唤起相关人士“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国民素质”的意识。该篇报告脉络清晰,共分四部分。首先,他引经据典,旁证左引,并以美国教委会的一段宣言,道出了重视教育的重要性。接着他们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剖析,对比了早期的我国教育和外国(如德意志、日本、英国、法国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西方发达国家,以工业为本却依旧重视教育,处于发展中的我国更是需要较完善的教育体制的观点。第三部分中,他们又具体分析了我国教育的现状,以“分数评论”为例合理的评述了我国教育体制所存在的弊端对学生发展,祖国富强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最后一部分“总结”中,他们以简洁明快却铿锵有力的总结了中国教育的弊端及他们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当然,他们的报告题目似乎大了些,报告内容不足以完全的点举到中国教育的所有弊端,但作为中学生,他们有这种忧患意识,能够认识到这种深刻的本质问题,能够有这样远大的目标,足以使这篇报告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

篇六:国家教育制度的利弊

  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措施

  教育,是按照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完善人的活动。尽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人创设良好的成长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这应该是教育的基本职能。然而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却越来越偏离这样一个基本目标,教育弊端也逐渐显露,严重影响了广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成为衡量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唯一标准,更有甚者,一考定终身的说法也深入人心。这样的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中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端显而易见。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智力教育的发展无法达到既定目标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

  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

  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

  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

  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

  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2.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3.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义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4.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

  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5.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在应试模式中,教育竞争被激发到不恰当的程度,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帮助,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和差生面扩大。许多差生迫于竞争压力中途辍学,这些现象不但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同时也是一种人为的教育不平等现象。6.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在这里,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学习情况,服务于教学。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促使作弊风泛滥,不仅中学存在,高考考场上存在,小学也存在。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还暗示一些作弊的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当然,面对如此多的弊端,教育改革也从未停下脚步,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

  首先,应淡化考试的选拔作用,增强考试作为检查教与学得失的评价功能。其次,考试题目数量要减少,内容要科学,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要取消用来给学校,给教师或学生排名次,并借此给予奖惩的各种统考统测的考试方法。把考试作为一种手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行教学改革

  改革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新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要时时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终生学习的意识;拥有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技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在改革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创新意识来不断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只是不能否认,虽然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改革所起到的作用却小的可怜。例如北京、山东、浙江等地新出台的高

  考改革方案,降低英语考试分值增加语文考试分值的做法,虽然受到广泛好评,但实质却换汤不换药,我认为要想改变现今的教育状况,更应该大胆的去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格局,真正让学生们有一个更广阔更舒适的成长成才环境才是最急切要做的事情。

篇七:国家教育制度的利弊

  缺点

  中国教育体制的利与弊

  1.填鸭式教学(“填鸭式教学”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而只顾着抄笔记,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消化和吸收知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教学质量不高!)

  2.厌教情绪(在分数、考试的压力下,一些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又或是教学时间长,而且长年累月地重复着同样的教材,但却没有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去改变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顾着把所有教材讲完、把分数提高,没有注重寻求灵活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教情绪,不利于教学。)

  4.忽视“听说”(上课看似很认真,学习的投入,实际上学生的心不知道早就已经飞走了,所以上课老师讲的就算很详细,很多学生下课了也做不会题,严重导致了学生的厌恶心里。)

  5.作业不精(练习很重要,是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有些教师却认为练得越多对考试越有帮助,所以盲目给学生添加练习量,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承受能力、时间分配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结果使作业成为了学生的一个负担,学生完成作业只是为了告诉教师“我完成了”,但完成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最终没有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6智育目标狭隘化(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7考试作弊(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服务于教学。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教学只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评分排列等,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被严重局限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促使作弊风泛滥。不仅中学存在,高考考场上存在,小学也存在。个别教师为了获取本班考试成绩虚假的高分率,甚至暗示做弊方法,污染了学风,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8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分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和权利主义倾向,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优点

  1教育质量比较高,学生的基础打得比较好,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学生们学习非常努力。(周济给大家讲了两件事情。一个是他在武汉市当市长期间,曾经问来中国办厂的外国企业家为什么愿意到中国投资。企业家们说除了种种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劳动力的素质相对比较高,比起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普遍接受了良好的九年义务教育,他们认为这很重要。)

  2培养了学生的服从精神,对体制的绝对服从。(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高中的时候只有高考,什么兴趣都放到一边。)

  3知识的系统化传授(在学校,老师都有自己教学的纲领,同学学习的目标都非常清晰,有利于他们掌握知识)

  4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我们国家的学生,学习打大部分都比较用功刻苦,所以他们掌握的知识牢靠,他们每天一回家就开始了家庭作业,温故而知新,到最后就能养成最好的习惯)

  3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考试的试卷得分都是通过步骤的分,你写的越详细相对来说,你的分数就高,就是这样培养了同学们的逻辑思维,因为大家不想因为那一步没有做好,而失去了一部分的分数)

  4课堂纪律的严肃性(在我们国家,纪律是很严苛的,加上同学们从小到大,都是听老师,听家长的话,所以纪律这一块我们国家做的很到位)

  5整齐化一的行动。(从小同学们就开始在集体里学习,从小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集体意识都很强烈,学校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节日,把同学们都聚集在一起,比如运动会,看见自己班的同学在赛道上奔跑,都会情不自禁为他加油,这就是整齐化一的行动)

推荐访问:国家教育制度的利弊 利弊 制度 国家